第2章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比较 文学的复兴
(一)中国比较文学历史的回顾
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中国比较文学历史的 继续与发展,同时也是世界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国比较文学从20世纪初萌芽,到现在已经 走过了百年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发端于 20世纪初,成长于三四十年代,沉潜于五六十年 代,复兴于七八十年代,繁荣、创新于世纪之交 和新世纪伊始。
是以法国学者维尔曼、梵·第根、 基亚等为代表。1931年出版的梵·第 根的《比较文学论》是一部全面阐述 法国学派的著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 集大成之作,多年来一直是比较文学 入门的必读书。 由此可见,法国学派是把比较文 学作为一种文学关系史来研究,它注 重的是各国作家及作品之间确实存在 的事实联系。
• 例,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能72变,就吸收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中神猴哈努曼会36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 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 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
• ★我们认为最恰当的提法是“跨 文明研究” • “文明”则是指具有相同文化传 承(包括信仰体系、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等)的共同体。 • 美国学者塞缪尔· 亨廷顿在其《文 明的冲突》一书中认为,世界上 有8大互动冲突的文明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 究》一书中分析了曾在人类历史 上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的21种文 明。 • “文明”概念的涵义是明确的。 用“跨文明”替代“跨文化”更 能彰显比较文学研究实践以及学 科理论建构此次重大转折的基本 特征。
王国维
鲁迅发表了《文化 偏全论》和《摩罗诗 力说》,进行比较文 学的尝试,而且提出 首在审己,亦必知人, 较既简,爱生自觉” 的思想,这是中国最 早提出的比较文学原 则。
鲁迅
历史说明,中国比较文学孕育于社 会变革时期,立足于本土文学研究观 念变革和方法更新的内在需要,是在 全球交往语境下产生的崭新的、有中 国特色的人文现象。
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不 少学者、教授、翻译家致力于比较 文学研究和介绍,如戴望舒、傅东 华、陈铨、方重、梁宗岱、范存忠、 朱光潜等,他们就比较诗学、比较 神话以及中英、中法、中德、中印 等各国文学关系出版了一批有价值 的论著。同时,还翻译介绍了法国 学派梵· 第根的《比较文学论》以及 洛里哀的《比较文学史》,使比较 文学在中国得到发展。
中国最早的话剧 • 《母老虎打架》 ——中国100年前的微型话剧
二、比较文学发展的拓展期
• 是以美国学者威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奥尔德里奇等为代表。1958年9月国际比较 文学协会在美国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年会, 威勒克在会上做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 的发言,即所谓美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
• 按照法国学派的意见,比较文学的研究必 须依照“事实联系”,但是在世界文学中, 有许多文学现象并无事实联系,却十分相 似。 • 例如被称为“永恒主题”的爱情,在不同 国家的作品中,竟有着相似的情节或诗句。 我国唐朝杜松鹤《松窗杂记》中记载的一 则故事与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爱情故事有 着大致相似的情节。
杨周翰
1979年钱钟书出版 了《管锥编》。这部 鸿篇巨制为跨文化跨 学科研究树立了典范, 充分显示了中国比较 文学的特色,以致被 公认为是“中国比较 文学复兴的标志”。
从1978年到1985年,各地学 者每年发表的比较文学性质 的文章和著作数以百计。 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合作 出版了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 教材《比较文学导论》这部 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际 比较文学的成果,而且努力 发掘中国比较文学的基础, 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 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怎样学习比较文学
第一节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三 个阶段
【第一节内容提要】
1、比较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影响研究为特征、以法国学 派为代表的初创期; 第二阶段:是以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为特征、以 美国学派为代表的拓展期。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比较文学进入以 跨文化研究为特征、以维护和发扬多元文化为指归 的第三阶段。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 文学学科建设进入它发展的 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各国比较文学研究空前活跃 ,成绩卓著,异彩纷呈,其 中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被 国际比较文学学界认为是最 富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美国 学者韦斯坦因在与中国比较 文学研究工作者对话时,被 认为是世界上具有爆炸意义 的事件。
余光中
(二)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过程和内容
从1978年开始到80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 时期改革开放年代的到来,中国比较文学适应时 代的需要而开始复苏。1985年后又进入全面复兴 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也是从教学起步的。 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5年前后,大约有40多所院 校相继从无到有地开设比较文学课程,成立教学 研究机构。比较文学的教学以其新观念、新思路、 新方法而获得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一时间如春潮 汹涌,席卷神州大地。
第二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
【第二节内容提要】 1、中国比较文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经历 了一个发展时期和一个沉潜时期之后,于 20世纪七八 十年代得以复兴,并迅猛崛起,为国际比较文学的发 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节所言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 主要是指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复兴后的情况。 2、学习重点:一是复兴的发展过程;二是复兴的思想 内容;三是复兴后中国比较文学的创新。 3、把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以及各种历史现象,置于比较文学历史长河和全球化 时代的语境中,科学地、客观地梳理其过程,概括其 特点,分析其意义,审视其走向。
• 中国学者以全新的 眼光和姿态挑战法 国学派、美国学派 ,强调重新审视比 较文学的目标、精 神、使命,倡导在 多元文化视野和融 合的基础上,寻找 比较文学的新起点 、创造比较文学的 新未来。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 云认为,中国比较文学是全球 第三阶段比较文学的集中表现 者它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 突破了法国比较文学与美国比 较文学的欧洲中心、西方中心 的狭隘性,使比较文学能真正 致力于沟通东西方文学和学术 文化,从各种不同角度,在各 个不同领域,将比较文学研究 深入导向崭新的比较文学发展 的第三阶段。
乐黛云
1、传统研究范围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跨学科研究
流传学、 渊源学、 媒介学、
主题学、 文类学、 比较诗学
文学与人文社会 科学、文学与 其它艺术、文 学与自然科学
2、当代发展的研究范围
形象学研究
译介学研究
跨文化研究
阐发研究等
• 从总体上说,人类历史上所有民族、国家的 文学现象,都统统包括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之 中。因此,也都属于它沟通的对象和研究的 范围。
美国学派对世界文学中没有什么事实联系却有着可比性的作家、 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三、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是世界上具有爆炸意义的事件。中国学派通过跨学科、跨文明、 跨民族、跨语言的文学研究,开展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多元文 化对话。
• 【第一节思考题】
• • • • 1.谈谈比较文学在欧洲产生的历史背景。 2.总结法国梵· 第根比较文学创的主要理论观点。 3.美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4.为什么说中国比较文学是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第 三阶段的集中表现者? • 5.通过国际比较文学发展三个阶段的学习,你对 比较文学学科性质和特点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 中国学者摆脱比较文学的 传统观念,冲破比较文学 “欧洲中心论”的樊篱, 不断更新比较文学观念、 方法,以新观念、新眼光 ,通过跨学科、跨文明、 跨民族、跨语言的文学研 究,开展与世界各国、各 民族多元文化对话,促进 互识、互补和实现不同文 化之间沟通、理解,以求 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 环境,共建全球的多元文 学和文化。
1978年,杨周翰在全国外国 文学研究规划会议(“广州 会议”)上作“关于提高外 国文学史编写质量的几个问 题”的发言,率先提倡在教 学与研究中开展“有意识的、 系统的、科学的比较研究”, 而且简明扼要地介绍了20世 纪以来这门学科在西方的发 展。此后的一系列会议上, 学者们呼吁开展比较文学研 究,直接催生了这一学科。
• 真真
• 加 拉 蒂 亚
• 这样的文学现象在世界文 学中比比皆是,难道不是 值得关注的问题,没有研 究的价值吗? • 于是美国学者就提出了新 的研究方面——平行研究, 即对世界文学中没有什么 事实联系却有着可比性的 作家、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 从而,比较文学界有了新 的学派——美国学派。
三、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 再如,鲁迅曾说过,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 国的作家。我们在他的《狂人日记》、 《药》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从文学形式到 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俄罗斯文学的影响;
• 又如,我国古代文学中没有话剧,在新文 化运动中,在西方戏剧的影响下,我国现 代文学中产生了话剧这种文学类型,并且 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类研究就是影响研 究,一百多年前产生并兴盛于法国、德国, 并曾一度主宰了比较文学的全部领域。
朱 光 潜
戴 望 左”思潮的影 响,比较文学受到误解和排斥,一时间处于沉潜状态。从20世纪初 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的成果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奠定了比较文学为时代服务和为开拓文学研究新途径、新观念、 新方法打先锋的正确思想; 二是开启了世界的眼光和视域,确立了放眼世界,开放、包容、互 识、互补、互尊地对待外来文化,共同为人类沟通、平等对话。繁 荣世界文明而努力的态度; 三是奠定了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学关系、传播人文精神、普及人 文思想的基础;
【第一节内容提要】
2、学习重点:了解比较文学产生的原因,总 结它的历史分期与各个阶段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 主要贡献,特别注意中国比较文学在现阶段的重要 地位。 3、学习国际比较文学的历史,应注意用辩证的 历史的眼光充分认识各国比较 文学对学科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公正地评价它们的 得失。
• 从总体上看,比较文学 学科的发展过程,是一个 国际化和民族化相统一的 过程。 •这是一个自我超越和自我 完善的过程。
四是为后辈树立了自觉承担、与时俱进、矢志不移、知难而进、特 立独行、开拓创新的榜样 。
值得注意的是,当祖国 大陆的比较文学处于沉 潜状态时,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台湾、香 港地区的比较文学率先 繁荣起来。颜元叔、余 光中、李达三、袁鹤翔、 侯健、张汉良、郑树森、 周英雄等一批学者对台 港地区比较文学的兴起 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在国门 打开、西学东渐的形势 下,梁启超最早从宏观 角度进行中外文化文学 关系的研究。他留给后 人的比较文学论著有 《翻译文学与佛典》、 《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 之亲属关系》等,可以 说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的开拓者。
梁启超
王国维曾依据亚里土多德的 《诗学》中关于悲剧的理论和康 德、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来研究 《红楼梦》,从全新的角度评价 了这部古典小说的美学价值和伦 理价值。如果说把中国文学研究 课题与外国文学参照对比研究是 迈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第一步的话, 那么,王国维就是比较文学研究 最早的实践者。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产生、 发展到今日的繁荣,已经有了一百多年 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国际比较文学 经历的三个阶段: 1、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第一阶段: 以法国学派为中心 2、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第二阶段: 以美国学派为中心 3、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发展的第三阶段: 以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为起点
一、比较文学发展的初创期
• 总而言之,处于世纪之交的比较文学正在向新的 世纪跨越,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第三阶段也正在向 前发展,世纪之交的比较文学正酝酿着一次新的 转机与新的突破,这就是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的 比较文学的兴起及其跨文化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 建立。
【第一节综述】
一、比较文学发展的初创期 法国学派是把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关系史来研究,它注重的 是各国作家及作品之间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 二、比较文学发展的拓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