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测提升版含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
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测提
升版含解析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
______
(测试时间 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图1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是:
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
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
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2.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水源D.热量
3.如图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
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② B.③ C.④ D.⑤
3.①点对应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比重分别为65%、5%、30%,基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应适当减小种植业比重,增加畜牧业比重。
【答案】1.C 2.C 3.A
下图所示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农业引水灌溉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D.有支流汇入
5.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沿程含沙量变化的折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A 5.D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
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回答6-7题。
地区径流系数地区径流系数
南岭地区>60% 天山地区20%~60%
华北地区<30% 江淮地区30%~40%
三江源<40% 成都平原<40%
浙江丘陵>60% 藏北高原<30%
云贵高原<40% 西北地区(除天山地区) <5%
6.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
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答案】D
7.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B.降水量增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
C.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解析】径流系数增大,地表水下渗成为地下水减少,不稳定径流增加,对河流的补给也就不够稳定,河流水位变化会增大,对当地的气候(尤其是干湿状况)有影响。
【答案】B
读下图,完成8-9
8.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M、N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9.关于图中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河床水深流急,呈现V字形
C. D.水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解析】8.根据图中黄河、泰山等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山东附近,M为山东半岛之北的渤海海域、N为山东半岛之南的黄海海域,这两个
9.图中的黄河为下游段,该段因是“地上河”,水系并不发达,流域面积也很狭小;该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因此河流的水量季节变化大;该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期。
【答案】8.D9.D
10.下列图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答案】B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B.秋季C.春季 D.夏季
12.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13.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解析】认真判读地形、河流的特征,理解绿洲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区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降水少,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与气温关系密切;导致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答案】11.D 12.C 13.A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15.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有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D.年径流量大
【答案】14.C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大型电视纪录片《同饮一江水》宣传图片,回答问题。
(l)《同饮一江水》中的“江”是指____。
(2)该河流下游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水文特点是____,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____。
(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6分)
(4)材料中河流自北向南流经了哪些气候区?其土地利用类型有什么不同?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8分)
(5)材料中河流上游在开发水能资源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2分)
【答案】
(1)澜沧江(湄公河)
(2)河流水位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3)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4)该河主要流经了高山气候区(横断山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湄公河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区主要是林地,由于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植被亦呈垂直变化,树种丰富多样。
中下游平原主要是耕地,由于水热状况良好,是世界水稻的主要种植地区。
(5)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17.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
(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成因都为______________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
(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
【答案】(1)均为地上河(地形)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泥沙沉积严重,河床抬高,堤坝加高;(植
(2)夏(或夏秋)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河道
(3
(4)蓄水以调节荆江河道的洪水流量植树造林、加固堤坝、退耕还林还湖、河道清淤、建分洪区、人工裁弯取直等(只要合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