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m双线简支钢桁梁跨高速公路高位顶推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m双线简支钢桁梁跨高速公路高位顶推施工技术
靳锐勇
【摘要】介绍了京石客运专线64m钢桁梁采用长导梁高位顶推技术,即通过40 m 长导梁及在公路外侧设置临时支墩,顺利实现大悬臂方式跨越高速公路.本文重点说明了工程中各阶段施工步骤和技术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
【年(卷),期】2011(000)006
【总页数】3页(P34-36)
【关键词】临时支墩;导梁;顶推;纠偏;落梁
【作者】靳锐勇
【作者单位】京石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5.462
1 工程概述
京石客运专线石太直通线跨青银高速公路大桥中心里程为 DK21+745.4,全长239.8 m,孔跨布置为5×32 m简支箱梁+1×64 m钢桁梁。

设计以1×64 m钢桁梁上跨青银高速公路,相交里程为石太DK21+834.07。

64 m双线简支钢桁梁为下承式钢桁架桥,跨径为64 m(5#墩~6#台),主桁采用无竖杆三角桁架布置,桁高为12.3 m,钢桁梁总质量为1 123 t(其中过渡段、导梁合计167.2 t)。

2 顶推总体方案
2.1 顶推方案
顶推法一般分低位顶推和高位顶推二种。

低位顶推需将路基高程降到垫石高程,在顶推结束后再回填至设计高程,增加较多的土石方开挖和填筑圬工量,且钢桁梁前方的首孔梁不能施工。

由于本桥钢桁梁进场较晚,在钢桁梁顶推前已完成台后路基和大桥其它孔梁的施工,根据现场实际采用高位顶推技术,在太原台(6#台)后成型的路基上拼装钢桁梁,然后通过顶推设备将其顶推至5#设计墩位。

前导梁高度超出前方已架设的混凝土梁面,分项工程的前后施工不产生制约,大大加快整体施工进度,且节约较多经济成本。

由于本桥上跨青银高速公路,且为桥梁的最后一孔,故钢桁梁架设采用长导梁顶推方案,即高速路上不设临时支墩,而在5#墩靠路侧设置排桩临时支墩以减少导梁悬臂长度,通过长导梁整体顶推完成钢桁梁架设。

钢桁梁拼装在桥后挖方路基上由汽车吊和龙门吊配合进行。

钢桁梁整体拼装完毕后由路基向5#墩方向顶推,到设计位置后落梁就位。

顶推总体布置见图1。

图1 顶推总体布置(单位:mm)
2.2 临时支墩、基础设计
临时支墩单侧采用双钢管布置,纵向间距为2.5+4×3.308 m,布置形式为横向4列,纵向6行。

为保证排桩自身的稳定采用型钢焊接件作为水平、横、纵向联结系,见图2。

在钢管上、下两端各1.5 m范围灌注C30微膨胀混凝土,以加强钢管受力。

支墩基础为桩径1.25 m的挖孔桩或支撑于5#墩扩大基础上。

基础顶面均预埋钢板,与钢管支墩焊接一体。

图2 临时支墩、基础布置
2.3 导梁设计
2.3.1 导梁主体
在钢桁梁前端设置的钢导梁,采用八七式军用梁杆件拼装,导梁长度为40 m,采用直线桁架结构,为减小导梁自重,采用变高度形式,见图3。

导梁为米字桁架,主桁中心距11 m。

图3 导梁设计
2.3.2 导梁过渡段
由于主梁和导梁杆件截面相差较大,通过过渡段将导梁与主梁进行有效连接。

同时对主梁下弦端节点板进行局部加强和钻孔,主梁过渡段由生产主梁钢桁梁的厂家一并加工制作。

3 顶推施工
3.1 滑道
滑道设计见图4。

图4 滑道设计
滑道分上下滑道。

上滑道采用间断滑道,设置于主桁和导梁下弦杆大节点下,且使上滑道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采用八三墩3号杆件横铺,八三墩下面栓接滑道钢板,滑道钢板外包2 mm厚不锈钢钢板。

上滑道两侧安设防偏移角钢。

下滑道连续布置,在临时支墩上采用八三墩杆件纵铺,在路基上采用混凝土下滑道,宽1.2 m,厚度0.8 m。

上下滑道之间铺设四氟乙烯板,并涂抹黄油。

3.2 拉锚器和牵引索
拉锚器设置在端横梁底横梁与主桁下弦杆拼接板处,拉锚器为组焊件,采用高强度螺栓安装在横梁上,中横梁拉锚器与下弦杆连接锚固。

拉锚器采用夹片式锚具,锚具作为钢绞线的固定装置,采用OVM15-12型锚具。

钢绞线一端同千斤顶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拉锚器上。

钢绞线采用1 860 MPa的14-7φ5钢绞线。

拉锚器在两端横梁及中间中横梁各布置1对,如图5。

图5 拉锚器锚点布置图(单位:mm)
3.3 顶推
设置两台200 t水平连续顶推千斤顶安装在桥台千斤顶托架上。

在顶推的过程中通过在钢桁梁、钢导梁与滑道梁间不间断喂四氟滑板来完成钢桁梁的顶推。

先期将拉锚器安装在后锚点1上,当后锚点1接近桥台千斤顶托架时,将后锚点1移到后锚点2的位置,继续顶推,最后移到后锚点3的位置,直至顶推到位。

锚点在钢梁横梁下左右布置,中线间距7.678 m,牵引拉索采用直径为φ15.24钢绞线(强度为1 860 MPa),每侧安装7根。

顶推速度3 cm/min。

3.4 导梁上支墩措施
当导梁即将到达前方临时排桩支墩时,在牛腿上放置50 t液压千斤顶引导梁上滑道,见图6。

千斤顶底座焊接在4根八三墩上,在八三墩与下滑道间铺设不锈钢板和聚四氟乙稀板,以保证导梁前移时液压千斤顶同步前移,将导梁顺利引入支墩滑道上。

图6 导梁上墩示意
3.5 钢梁纠偏
1)在上滑道两侧安设防偏移角钢,如上图4,防偏移角钢距离下滑道边距离50 mm,即顶推过程中钢桁梁最大偏移值为50 mm。

如钢桁梁发生偏移时,在防偏移角钢与下滑道间隙内填塞硬质木楔,在钢桁梁前移过程中进行及时纠偏。

2)在5#墩侧的混凝土箱梁上,在导梁两侧各布置一个导向墩,用于导梁前端的导向、定位、纠偏等。

3)顶推前对牵引钢绞线进行预紧,保证二侧千斤顶同时进行加载,确保同步,以防二侧走行速度不一致导致偏位。

同样顶推过程中,如发现偏位,也可利用顶推千斤顶控制单边速度快慢来调整,确保了在顶推过程中钢桁梁的横向偏移始终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4)为了保证钢桁梁轴线按设计轨迹滑动,在顶推过程中用全站仪随时观察轴线,如
有偏移及时调整。

3.6 落梁
5#墩和6#台交替下落,各墩台左右侧同步下落。

每个桥墩每次下落按10.0 cm与15.2 cm进行交替控制。

直到落到设计高程,确保支座完全受力。

落梁示意见图7。

图7 落梁示意(单位:mm)
3.6.1 准备工作
①钢桁梁顶推到设计位置后,拆卸顶推装置、前导梁。

②搭设落梁(170 cm×80 cm)钢枕垛。

③落梁千斤顶的调试及安装。

④支座周围搭设操作平台。

3.6.2 落梁步骤
1)顶升落梁千斤顶,使钢桁梁上滑道和下滑道脱空,拆除上滑道杆件及下滑道前端楔形的垫块,填塞3层50轨与钢板垫梁。

2)落梁千斤顶回油,钢桁梁平稳下落到支座处钢轨垫梁上。

千斤顶继续回油使落梁千斤顶与端横梁脱空,拆除落梁钢枕垛上的第一层钢轨(高度15.2 cm)。

3)调整落梁千斤顶,缓慢顶升端横梁,使钢桁梁在支座中心处与钢轨垫梁脱空,抽出1层钢轨垫梁。

4)重复操作以上步骤,利用落梁千斤顶不断交替抽拔钢垫梁,缓缓落梁。

5)落梁到钢桁梁与支座顶面之间2 cm空隙时,将支座与钢桁梁栓接成整体。

继续缓慢下落至支座顶面。

3.7 施工注意事项
1)钢桁梁顶推前,在拼装场地模拟钢桁梁在各种受力工况下的挠度和受力状况,检验高强螺栓连接情况,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尤其模拟在钢桁梁上支墩时的受力工况,实测挠度值,为后续钢桁梁上墩做准备。

2)拉锚器工具锚安装孔中心与牵引千斤顶中心在同一水平线内,严格控制钢绞线偏移水平线的角度≤3°。

3)钢梁上支墩前对临时支墩进行预压。

4)观测墩台和临时墩承受竖直荷载和水平推力所产生的竖直、水平位移。

4 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马如岭.跨铁路线 78 m钢桁梁顶推施工[J].铁道建筑,2006(2):15-16.
[2]李杨.大跨度双线铁路钢桁梁跨线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8(11):15-17.
[3]冯政.钢桁梁施工技术方案及工艺[J].铁道建筑,2009(6):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