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如何落实情感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在信息技术技能获得的同时,也能在情感价值观上得到发展。
Flash动画制作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将方法枯燥地、单一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刚开始的好奇和兴趣就会被复杂、机械的模仿而渐渐淡化。
本人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教学目标,如何渗透德育,渗透人文精神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Flash第1课时形变动画教学为例进行了设计,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引入设计——用音乐唤起学生心中的诗情
用一首学生喜欢而且抒情的散文诗,配乐朗诵,一下子就会吸引学生的兴趣、欣赏之前提示学生用心体会,用心去想象可能的画面。
这样就能很容易进入情景,同时为让学生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做成背景打下伏笔。
引入设计具体如下。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欣赏这首诗歌,希望在座的你能用心去聆听去想像在你脑海里闪现的每一幅画面。
最后请你们告诉我。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经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朋友呵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学生描述:脑海里闪现的画面
教师:能否将脑海里闪现了这些画面,应用技术把它处理成一个个动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动画制作。
二、动画教学设计——用动画呈现学生心中的画意
动画制作的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性,互动性,必须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分解,以任务驱动,溶入情感教育。
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教材重难点分解,设计以下教学思路:搭建脚手架,从画“心”开始;小试身手,逐渐增加难度;展示学生作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组讨论,让“诗情画意”步步深入;在讨论的基础
上,根据诗句任选一个动画制作;呈现学生最终作品,评价拓展。
具体如下。
1、搭建脚手架,从画“心”开始
学生活动设计:寻找flash界面和photoshop界面共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舞台属性面板中的设置。
观察flash中图层和photoshop中图层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形变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介绍工具箱中选择工具、画笔,用画笔画“心”,用选择工具进行移动或复制。
介绍舞台。
介绍时间轴中插入空白关键帧与插入关键帧的区别。
介绍由“心”变“树”的形变动画制作过程。
2、小试身手,逐渐增加难度
学生活动设计:完成试一试:根据诗句“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在你身后落了一地,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制作作品1、“花”开,作品2、“花”落地变“心”。
拓展:制作“花”开“花”落,为一个作品。
教师活动设计:巡视寻找存在问题的作品及提供帮助。
3、展示学生作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品1:变形又移动;作品2:变形不移动。
教师活动设计:展示学生作品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作品1中会出现“花苞”变成“花”后会挪了位置呢?但现实中会不会出现花苞时在这个枝头,开花以后就挪到另一个枝头?(2)为什么作品2的花没掉不下来,就变成心了呢?
4、分组讨论,让“诗情画意”步步深入
学生活动设计:讨论1、四人为一组,根据诗句内容,哪些画面可以做成形变动画,并指出每个动画起始帧结束帧分别是什么’并由小组长代表发言讨论2、根据以上讨论得出可制作的动画,假如分别都已经做好了起始关键帧,那么在制作结束关键帧时,分是插入关键帧,还是插入空白关键帧呢?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回答:可做出“我变成树”时,老师提问,我又是谁呢?我是情感的化身,可是传说中的一块石头,可以是水里的一条鱼等等。
展示讨论总结:根据诗句可做的形变动画有:(1)我变成树;(2)路上无树变成有树;(3)没有花的树?变成有花的树;(4)你从树前走过:(5)长满花的树变成光秃秃的树和满地的心,
5、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诗句任选一个动画制作
学生活动设计:练一练:根据以上讨论任选一个或多个一个形变动画。
拓展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可完成动画,如示例。
教师活动设计:巡视寻找存在问题的作品及提供帮助,
6、呈现学生最终作品,评价拓展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
发现1:动画可以由多帧构成。
发现2:“树”到“树”的形变时动画效果不如预想的那样,如满树的花变成光秃秃的树时,不仅树干上的花在变,树干也在变,这似乎不太符合现实。
发现3:拓展示例却可以做到树干不变形,效果很好。
教师活动设计:展示两个学生作品,作品1为多帧动画。
作品2为树到树的形变动画。
展示拓展示例。
三、结课设计——渗透德育,强化人文精神
好的情境不但能在导入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具有如作文中能贯穿全文的线索的作用。
能贯穿课堂始终。
一节课圆满的课就象画一个圈,起点的地方就是终点,不仅要对本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小结,也应该为本节的引入进行小结。
引入的小结,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渗透德育,强化人文精神。
因此我在这节课的结课设计中有知识点小结和引入小结。
对知识点小结,设计如下。
这节课我们以诗歌《一棵开花的树》作为动画制作素材,我们学习了:A、介绍常用工具的使用;B、“时间轴”就是演员或道具的出场时间顺序;C、插入关键帧和插入空白关键帧的区别:D、制作形变动画基本过程:制作开始关键帧与结束关键帧两个状态,点击两帧之间把帧属性面板中“补间”设置为“形状”。
引入小结,我是以引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态度进行小结,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情感价值观进行思考。
设计如下。
老师:那么这首诗歌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学生:爱情。
老师:难道仅仅是爱情吗?学生:友情。
老师:对,也可以理解成是对成功的向往、友情的渴望、财富的追求等等。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可能象诗歌主人公那样的心路历程,从向往一祈求,又从期盼一绝望。
这就是人生的一次磨砺一次考验,同学们当你们经受这样的遭遇时,你会以怎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填在自我评价的“我想说说”栏内。
并对自己本节的学习情况做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市优质课的案例,据听课的老师反应,这节课对他们启发很大,原因一这节课以一首诗歌作为引入,且贯穿整节课,这是他们以往没有想过的,也没有体验过的。
很多人都偿试过用趣味性很强的例子引入,但只为课堂创设情景,而课堂中的新授、练习常常与引入毫无相干;原因二这节让他们发现技术课原来可以这么诗情画意的,也可以让情感和人文的东西贯穿课堂始终。
一节成功的课=情感+技术+人文+细节,那么如何让技术课变得更加诗情画意,在诗情画意中渗透人文、情感教育的理念,使技术课变得更加饱满,更加有内涵,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