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所有地市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专题
武汉市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美德--宽容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这句话深深地刻落在我的心中,使我终生受用。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下,理发师的刀子立即把总理的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怪他,反而和谐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今个学期,我们这年级分了班。
在班上,每一张面孔都是陌生而开朗的。
刚开始,都互不认识,在一节课余时间的沟通,我们便慢慢地了解,熟悉了。
话便越来越多了,感情也渐渐深厚了。
在宿舍的我们就更不用说了。
不幸的是,第一个星期,我们因为话太多了,而被扣分了,值日生在午睡记律给了个“差”给我们的宿舍。
看了这次的评分,我的心突然停止了呼吸:糟了!今天午睡拿了个“差”,怎么办?刚开学不久就给石老师添麻烦了,害得老师被扣工资,怎么办?于是,在第二节课下课,我们几个犯错的一起商量,有人便提出去认错,我们都赞同,便到石老师跟前说:“老师,今天下午我们那了个“差”,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我们正等着石老师的处罚,此时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石老师只说了一句:“肯承认错误则把错改了一半,希望将你们的另一半错误改掉。
”我们高兴地说:“知道了,我们会的,给您添麻烦了。
”此时,我看见石老师身上闪着像周总理身上的美德--那就是宽容。
“君子贤而能容恶,知而能容黑,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旨在要求学生围绕“美德”“善行”进行写作,引导学生确立“立德为首”“乐于为善”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可以从两个角度立意:(1)德、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品德是立身之本,是人际关系友好的重要保障。
(2)对“羞于为善”的道德异化的批判。
如:“以行善为羞”是美德的退化,我们需要助人为乐,讲求无私奉献。
可以拟题为:“为善必有邻”“与善为伴”等。
点睛: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难度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
而立意上,话题作文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也可以不用。
而材料作文则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黄石
23. 请从以下两个题日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子的文章。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一)出发是一种行动,背起行嚢走遍四方;出发是一种期盼,踌躇满志把路踩在脚下;出发是一种心态,历经风雨依然向着阳光……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总是成长。
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把作文题日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耳边响起
【答案】参考例文
出发
前方的路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自己投降。
人生的帆,不怕狂风巨浪,只怕自己没胆量。
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
要知道逆风的方向才适合飞翔,每一个险恶的梦都会有浪花绽放。
前行的路会有意想不到到的荆棘,坎坷,磨难,但那又怎么样,拾起一片辉煌,带着挫折重新出发!
我说过,旅途漫漫,白驹过隙,带着挫折出发,去发现一路上的风景。
“你看看,你看看,难题我就不说你了,这个简单的计算题怎么也能错呢?还有这个题……”班主任一边指着试卷,一边用那苍老的手敲打着我的头。
显然,一个倒数的名次又落在我的身上了,回到座位后,强忍的泪水始终还是止不住,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哗直落课桌。
脑海里回忆着昨日妈妈半夜煮的牛奶与鸡蛋,还有那早上温柔的叮咛,心中所有的歉意与愧疚随着泪水一涌而出。
“我……我怎么面对妈妈,她对我的期望是那么的大,我真的是……哎”拿着手中的试卷不停哽咽着。
回到家后,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做好了甜点在家等我,“回来啦,考试顺利吗?来,先吃点东西吧。
”我有气无力的坐在了沙发上,望着这些甜点,更是愧疚不已,眼睛再一次被湿润。
“我……我又是倒数了,妈,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啊,怎么会呢,你这么努力了还怎么会是倒数了呢,您不是做了很多资料嘛?”“我也不知道啊。
”我再一次哽咽了起来,却久久回答不了,是啊,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空气似乎在这一刻被凝结了起来,我便再也不像从前一般背着书奋斗到凌晨十二点了,便直接进入了房间入睡了。
我看见妈妈坐在那里,满眼惆怅,一声叹息声就足以表明她对我是多么失望了。
半夜了,房间传来了一阵阵声音,我惶恐地把灯打开,看见一个面黄的人在翻我的书包,仔细一看,是妈妈。
“妈,你在干嘛啊,怎么还不睡觉啊……”我揉了揉眼睛,灯光显得格外刺眼。
“你先睡吧,我找找你的试卷,看你到底是哪里没掌握,不然以后问题就这样积累下来岂不是越来越多,好了,你也别睡了,跟我分析一下试卷。
眼见这妈妈从我的书包里翻出一张又一张挂满红叉的试卷,心中自是惊恐不已。
“看,这个简单的题怎么也错了,连妈妈我也做的来,你到底是怎么了……”我低垂着头,“看你这不认真的态度,怎么能得高分呢……”因为妈妈的影响,我从来没有如此仔细地把一张试卷从头到尾的看得怎么仔细了。
才发现我做题时是那么骄傲,以至于许多细节都没注意,那么粗心以至于简单的题都做错了。
才发现我原来有这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第二天早晨,捂着妈妈煮的热鸡蛋,带着昨天的挫折出发了,在旅途中我不断改善自己。
我说过,时光荏苒,华夏东路,带着挫折出发,去装饰一个残缺的自己。
【解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汉典》里对“出发”的解释有两个:离开原地到别处去;从某一方面着眼。
后者不好入题,只能从前者开拓。
但也要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动身”或“出行”。
一般说来,“出发”的目的性更强,意义更大,所以要重点写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围绕“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如何出发”等等,往往可以挖掘出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诗人艾略特有这样的诗句:我们叫做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这里的“出发”就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这样思考,题目的开放性更强,切入的角度更广,也消释了命题作文的某些局限性。
据此分析选择角度作文即可。
(2)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
题目“耳边响起”中,能够经常在耳边响起的一定是给自己印象深刻的、有深远影响的话语,或者是“感动的叮咛、启迪的话语”;或者是“意味深长的嘱托、有深远影响的话”。
这些声音或者带给你温暖,或者带给你心灵的震撼,或者让你感动,或者改变你的思想。
总之,这个声音对你应该有不同的意义。
整篇文章要以记叙为主,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
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
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十堰市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无言的褒奖”为题,写一篇作文。
(2)芬芳我们能嗅到,也能用心感受到。
请以“芬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
不限文体;
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答案】爱的芬芳
母爱是一杯陈年美酒,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生活永恒的主题。
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热烈,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清新,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纯洁,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温馨。
让我们把爱播撒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心中永远荡漾着爱的芬芳。
2 夜色中的城市灯火辉煌,继续着白日的热闹与喧嚣。
点点灯光由远而近,伴着汽车飞驰而古哟的声音,再次化为无边的点点繁星,无数的光线连成一条闪亮的流动的光带,长长的道路如天上璀璨的银河。
记忆中,有一只温暖的手,还有一个明亮的微笑,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背景下,久久不肯消散。
小时候,我特别害怕过马路,常常是站在路中央胆怯地看着四周。
在无数次危险的穿越后,这成了母亲最担忧的事。
可偏偏上下学的路上必须横穿一条繁华的路段,母亲不可能总解接送我,只有满脸担忧地叮嘱我小心。
阳光明媚,春日带着特有的温柔抚弄着新绿的枝桠,投下点点树影,勾勒出一幅幅奇妙的几何图案。
我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我咬咬牙,硬着头皮走过一半后,再也没有勇气前进了。
我无助地望着四周,川流不息的车流从我眼前飞驰而过,只留下一条条闪亮的痕迹。
我手足无措地站在路中央,孤独与恐惧包围着我,仿佛一条搁浅的小船,匆匆而过的行人没有停下来。
我忽然感到失望,甚至有了一点绝望,为什么没人来帮助一个无助的孩子?
一只大手轻轻地握住了我的手,温暖由于力。
那一刻,我恍惚以为是爸爸到来。
抬起头,是一张年轻的面容,有着和父亲一样的温柔的目光;他牵着我小心地穿过川流不息的车流,到达安全的对岸。
站在路边,他冲着我微微一笑,笑容舒展如和煦的春风,明亮如此刻的阳光。
“下次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呦!”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那一刻,我感到温暖如春,仿佛阳光包围周身,手心里的温暖,定格成为永久的回忆。
有时,长大的我也会牵着一只幼小的手穿过繁华的马路,轻声叮嘱他们下次小心。
我仿佛看见许多年前的画面,一个年轻人牵着一个小女孩走过车辆川流不息的街道。
我不知道多年以后他们的记忆中是否还有同样的画面和同样的温暖,但至少我拥有并传递着。
许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害怕过马路,但手心里的温暖还时时包裹着我。
那是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的帮助与关心;那温暖,是善良,是关怀,更是爱的芬芳!
【解析】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无言的褒奖”。
“褒奖”是表扬奖励。
褒奖的关键在于“无言”。
这里的“无言”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它包含了多少期待与赞赏,它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动与激励?围绕这些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即可。
文章适合各类文体的写作,选择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
(2)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是“芬芳”。
题目中“芬芳我们能嗅到,也能用心感受到”已经给了提示,这里的“芬芳”,可以是“花草树木”的芬芳,也可以是“美好品德”的芬芳。
关键在于要把“芬芳”化虚为实,赋予芬芳的具体内涵。
从生活中选取能体现“芬芳”事物,表达真挚的情感,抒发人生感悟作文即可。
这篇文章在立意上要有一定的高度。
点睛:(1)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
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
能错误地理解题意。
其次要立意深刻。
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
第三,选材要精当。
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
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2)点睛:要想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写文章,那样内容就会空泛、文意散漫。
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首要任务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
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襄阳市
四、写作与表达
27. 读懂材料后按要求作文。
小溪深山启程,冲破险阻,汇入大海,壮大的路上留下阵阵欢歌;学子追逐梦想,砥砺意志,不负芳华,成长的路上洒下声声欢歌。
欢歌是愈挫愈勇时的乐观,是爱与被爱中的愉悦,是拼搏成功后的欣喜……亲爱的同学,一路前行,你有怎样的欢歌?
请以“一路欢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答案】一路欢歌
人生在世,烦恼和忧愁总是如影随形。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曲折,太多的愁苦。
所以,我把“一路欢歌”定义为露出八颗牙齿的笑颜,我们要学会给自己一个微笑,使自己有个“一路欢歌“的人生。
不要在自卑的阴影里出踽踽独行,也不要在自怨自艾的低谷里茕茕孑立。
面对自己前方的荆棘坎坷,给自己一个“一路欢歌”,你会发现,阳光已驱散阴影,繁花已开满低谷,歌声已响彻耳边。
给自己一个“一路欢歌”,请向古仁人学习:杜少陵广袖薄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驱散心中愁云,一路欢歌,怒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青莲居士“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诗酒放旷,挥斥方酋,一路欢歌,忘却仕途崎岖;苏东坡“不知东方之既白”半梦半醒,名士风流,自在雍容,消除贬谪郁积,虽谪居承天寺,仍能欣赏“水中藻荇”宁静安适;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一路欢歌,悠哉、悠哉!
暂时不提家国天下,卓然出尘。
“当你微笑,世界会喜欢你”泰戈尔一语道破了天机。
给自己一个“一路欢歌”,请向外国仁人取经。
贝多芬双耳失聪写《命运》;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却能感知生活的光明,给残疾人热以莫大鼓舞;霍金的一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连说话都异常困难,脑海思索的却是宇宙天体运行。
他所著的《时间简史》异常畅销,而他也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给自己一个“一路欢歌”,要重振信心,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
要看到生活之美,是理想的,是生命的,是五彩斑斓的。
给自己一个“一路欢歌”,不怕风吹日晒,让自己始终保持乐观的姿态,你就会发现“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
请记住:想笑就笑,不露八个牙齿不算微笑。
我们的宗旨是:“一路欢歌”。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一路欢歌”。
这个作文命题首先给人的感觉是不晦涩,能够体现出学生不同的写作层次,有利于对其写作水平的考察。
对“一路”的解读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一路”可以界定为回家之路、学习之路、阅读之路、游览之路、成长之路等,不一而足。
“欢歌”可以写亲情之歌、友情之歌、师恩如歌、青春之歌等,作文的主旨必须是积极乐观的。
在选材上,“歌”,既可以选择具体的歌,叙事抒情踏歌前行;也可以写它的延伸义、比喻义,写出往事如歌、岁月如歌、历史如歌的韵味。
“一路欢歌”可唱响生活的幸福和甜美,可赞美人性的真诚与善良,可赞叹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可讴歌祖国的繁荣与富强。
命题为同学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构思、创作的空间,写作触角可涉及人生、社会、自然、历史等各个方面,最适合以记叙性散文文体展现文采。
点睛: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属于“材料+题目”的命题形式。
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
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
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
据此,写作本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入手。
其一、审题抓“题眼”。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
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其二、立意明“喻义”。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其三、选材重“精神”。
所谓“选材”就是指写作者根据写作的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中选取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
以上三个方面是写好本文的关键。
至于谋篇布局与行文修改,则是写作方法与技巧方面的问题了,这里不再赘述。
咸宁市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萌发、夏天繁荣、秋天收获、冬天孕育,生命律动,需要发现:亲情醇厚、友情真挚、爱情甜蜜,弥足珍贵,需要发现:生命灵性、世事真相、人性善恶、人情冷暖,万象纷呈,需要发现……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章要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发现
发现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行为,一个善于发现的人,他有着良好的观察与思考思考,所以说成功的秘诀就是善于发现。
200年前,当那个英国青年坐在果园里,看着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并思考着它的原因时,历史已经注定,他的理论将整个人类世界的未来影响。
鲁班发现了小草的叶齿会划破手指,于是锯子诞生了;诸葛亮发现了天气将要变化,于是巧借东风,火烧赤壁。
一切似乎都发生在刹那间,所有的灵感就在这一刹那涌出来,于是发明啊,理论啊,决策啊,都在这一刹那诞生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鲁班不是长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能从小草联想到锯子吗?如果诸葛亮不是从小就学习观察气候,他能有把握认定天气会变吗?
当有人嘲笑爱迪生做灯丝实验失败了1000次时,爱迪生说:“至少我已发现10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必须具备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一次社会名流组织的宴席上,一个日本人突然对张作霖发难:“就问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
”张作霖虽喜好字画,但并不懂什么字画。
他也是个明白人,知道是日本人企图刁难自己,于是他决定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待笔墨纸砚全部摆齐,只见张作霖大步跨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下了个“虚”字,然后得意的落款:“张作霖手黑。
”
此时,不仅几个日本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同样是面面相觑,不解其中的意。
张作霖身边多年的秘书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少了个‘土’。
”
只见他不慌不忙的拍了一下秘书的肩膀,然后大声的训斥秘书:“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知道我为什么少写个‘土’字吗?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我这叫寸土不让。
”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等着看张作霖出丑的日本人反而被他的一番话捉弄的无所适从,最后不得不匆匆你离开了。
有人能说这一刻不美吗?
面对强权,据理力争,大家之士风骨飘然,尽显名士风范。
没有惊天,没有动地,举手投足赤子拳拳,展我华夏男儿!
生活中,有很多人去追寻美。
但世界无法预料,很多时候,也许做事情的过程更具魅力。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个善于发现的人,还必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发现”。
我们的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的事物,
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情趣,值得我们描述、学习和借鉴。
乍一看该题目,可能一时会感到无素材可选,似乎自己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但如果拓展一下思路,便会发现可写的内容很多。
可写成记叙文,如从父母、师长的爱考虑“发现”,从思想行为方面考虑“发现”,从学习方面考虑“发现”,从校园生活考虑“发现”,从别人角度考虑“发现”等,这些都可作为入题的内容。
最容易打开思路的方面是写幻想(或梦想)。
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内容的限制,信手拈来。
如:神秘的发现;奇怪的发现;梦的发现;科学新发现;我发现了外星人。
但要注意的是,本身如果没有科幻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写作的激情,切不可乱用科幻形式写作。
点睛:所谓词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仅以一个词语为题目的作文命题形式。
作为命题的词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
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内涵丰富,词义往往既有本义、引申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
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
这是一道词语类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荆州市
27. 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背影》里的“父亲”吗?“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有时候为别人,那是付出;有时候为自己,那是成长。
或许是身体的苦旅,或许是心灵的跋涉。
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攀爬的姿态
父亲身着蓝布夹衣,黑色裤子,脚穿绿色解放牌球鞋,搬来长梯,攀爬到屋上拣瓦。
这一幕定格在我心中。
十年前,我们一家人住在两间旧瓦房里,因年久失修,一到夏天雨季,就会床上灶台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搞得一家人长夜沾湿难入眠。
雨过天晴,父亲决定和我修拣屋上的旧瓦。
他搬来长梯,放到屋的北头,准备爬梯。
我摆摆手说:“屋上的瓦没干,又有泥蔓,很滑;要等天晴几天,瓦真正干了才不滑,再拣瓦吧。
”父亲仰头看看天,坚持对我说:“你看天空的胀气很重,可能还会有几天大雨,屋里漏不得了。
”那时父亲六十多了,头发早已花白,额上和两腮又几道深深的皱纹,两眼下出现松松垮垮的眼袋,显得很衰老;但他仍然在队里用牛耕田、插秧开河,总是精神抖擞。
我担心说:“您年岁已大,恐体力不支,还是请一个瓦工师傅来拣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