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
3.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实例[连线] 答案:
【深挖教材】 所有的生物都有内环境吗?为什么? 提示: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 境。
重点透析
1.用内环境示意图识别四种体液
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
(1) (2) (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含量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 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方法突破 利用单向箭头快速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下图表示高等动物(包括人)体液各成分之间关系
依据图中单向箭头判断:两个单箭头之间的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 的是组织液,由淋巴也发出的单箭头指向血浆。即图中丁为淋巴,乙为组 织液,丙为血浆;一般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可确定 甲为细胞内液。
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
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 误A.的内是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B态和理化性质稳态 B.内环境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其成分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内环境温度和渗透压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解析: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其成分会在一 定范围内波动,如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0.8~1.2 g/L;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 衡和血糖调节的中枢。
2.(2016·江西赣州二模)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B..丙血酮C浆酸蛋氧白化和分血解红,蛋产白生的二合氧成化碳和水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解析: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位于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丙酮酸氧化分解,产 生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在血浆等细胞外液中;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不 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理化性质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
免疫
内分泌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深挖教材】
(1)血浆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血浆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提示: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质微粒数。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
质量较Na+、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Cl-的数目。
(2)根据“内环境稳态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分析空气中的O2进入 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几层生物膜。 提示: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 (两次、四层)+进、出红细胞(两层)+进组织细胞(一层)+进线粒体(两层)=11层。
重点透析
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2.几种特殊细胞的内环境 ①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 ③组织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组织液;④血细胞——血浆; ⑤淋巴细胞——淋巴和血浆。 【易错点拨】 (1)正确理解“细胞外的液体”与“细胞外液” “细胞外的液体”并非全是细胞外液: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 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 外液。 (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 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3)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 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 部分。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方法突破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题组二 体液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3.(2016·湖南常德一模)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
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
胞分泌活动会增强
D.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②中
解析:图中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三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血浆中含有水、 蛋白质及通过血浆运送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激素、代谢废物等;肝细胞 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图中的③,④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唾液腺 为外分泌腺,其分泌的唾液不进入血浆中,直接进入口腔中。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解析: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 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 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
题组二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3.(2014·全国Ⅰ卷,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 述A.错内误环的境是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D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
【深化拓展】 内环境稳态意义分析 (1)血糖和O2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4)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
题组例练
题组一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概念及调节机制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解析: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 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 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 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 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C.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D.③渗回血浆的量小于渗入淋巴的量
解析:据分析可知,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①中无机盐浓度过 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强,机体对水分重吸 收增强以维持水分的平衡;③为组织液,它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物 质交换;③渗回血浆的量多于渗入淋巴的量。
2.(2016·山东微山期中)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
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血浆
组织液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①含量约90%的是水,7%~9%的是 ,约1%的是

②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蛋萄白糖质)、
、气无体机、盐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各种代谢废物
两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 含量较高。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4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情分析·备考导航
最新考纲
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 全国卷六年考题分值统计
2015全国Ⅰ卷T3;2014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全国Ⅰ卷T3;2014全国
Ⅱ卷T3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知识梳理
1.体液的组成 (1)组成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构建知识网络 强化答题语句
知识网络
填充:① 血浆②
③淋巴
⑤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④ 内环境、
渗透压
要语强记
1.内环境的组成和意义 (1)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的实质是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1)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神经—体液—免疫调 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
题组一 内环境的成分及其发生的生理过程
1.(2016·上海闸北区一模)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
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B.体液②中含有胰岛素、血浆蛋白、CO2等物质 C.图中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考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调节机制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1.理化性质
无机盐 蛋白质 HCO3- HPO43-
2.内环境稳态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联系
化系 吸系
循环
泌尿
3.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状态叫做稳态。
调作节用,使各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实质:内环境的各相种对化稳学定成分和
协调器活官动、,系共统同维持内环境的 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解析:内环境主要指的是组成细胞外液的血浆、淋巴、组织液,丙酮酸的氧化 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项错误。
4. (2016·山东菏泽期中)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
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C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4.(2014·全国Ⅱ卷,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A 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 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并排出体外,因此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 氧气的含量不相等,A错误;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 成淋巴,也可以回渗进入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 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B正确;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 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 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 进入血浆,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