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画于情,以情动人——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画于情,以情动人——论小学美术教
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学是学生自小学开始就接触学习的内容,情感的丰富和提高对于学生个人的性格和品德的完善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而美术一直是小学教学中重要而独特的一门艺术类课程,美术对于激发学生创造和创新意识、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为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情感,老师应该重视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通过优秀的美术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和情操。

本文将以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对学生的教育价值为出发点,提出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贯穿正确的情感品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已经进行有一段时间了,并且受到了教育界的推崇,因为情感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课程是小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培养艺术审美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美术课中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和塑造学生对美术的艺术感悟,还能升华学生的情感世界,“寓画于情,以情动人”是美术教学中的较高境界。

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教育价值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艺术品位
学生在小学时期的美术课程中就开始接触情感教育,对他们在欣赏和解读美术作品的时候有一定的帮助,在学会如何辨别美丑、是非黑白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情感的理解来观察美术作品,了解作品背后所隐藏的作者的情感,从而
逐渐提升自己对于美术的鉴赏能力,在学习中塑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审美。

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培养应该贯彻在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内心中的情感具体化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目的。

情感教育可以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品位。

2、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健全学生艺术情操
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性格也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小学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时代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小学的美术来说,一味的追求成绩是没有必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艺术情操才是判断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美术的艺术情操主要是看学生自身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等,而学生能否把自己的思想和作品结合在一起是评判艺术情操的主要标准。

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建议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平等交流的地位
现代教育改革要求老师打破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绝对的威严,老师要增加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更要和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放下对老师的恐惧,学生和老师在友好和轻松的交流中掌握理解美术作品的知识和方法。

比如在进行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的《绘画中的节日》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知道图画中是什么节日吗?同学们知道关于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吗等等。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鼓励学生举手回答之后老师对这些知识进行补充,老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们扩展一些我国不同民族不同那个节日所具备的不同的习俗。

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更加了解我们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增加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这些习俗的尊重之情。

师生之间交流的增加主要说的是老师经常采用这种问答的方式,既能给学生自行体会作品的机会,也能让老师解答学生的困惑,在交流中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
美术课堂的内容不仅仅是欣赏和创作画作,还有就是工艺品的制作,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工艺品的过程也是学生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所以老师对于手工的教学不应该只是一笔带过,而是应该提起重视。

例如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的《百变团花》的课堂,老师向学生讲述民间剪纸的由来和一般的花纹样式之后,老师要着重讲述民间剪纸在春节中所所表达的美好寓意,这些剪纸上的花纹就是对人们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今后生活的美好期盼。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先设计自己想要剪出的花纹,然后自己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裁剪,学生将自己的美好愿望都体现在设计图案上,然后将自己的图案画在红纸上,学生用剪刀亲自裁剪出图案,学生在裁剪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自己创作的乐趣,对于传统节日的喜爱和尊敬之意也更加深刻。

3、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经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创作是离不开生活实践的,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尽力把我们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接触的知识充满熟悉感的时候,他们对美术课堂也会产生亲切感,这样当老师给学生灌输情感教学时候才更容易更加直观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比如,人美版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的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事物是可以拓印下来的,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会自主的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逐渐敏感,有利于他们对情感的捕捉,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态也会随着周围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情感会更加饱满。

结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情感教育也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美术课堂,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老师用饱满的感情去引导学生学习,这比依靠老师的权威督促学生学习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合理使用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产生创作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
过程中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丰富自己内心的情感。

成功的美术课对于上课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和自身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婕妤.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新课程(中),2018(03):254.
2.
耿朝侠.解析小学美术教学的新意与情感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4(12):8.
3.
尹晓旭.着力把“三种力”融入美术教学——我在小学美术课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0(07):115.
4.
杜莹.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76.
[5]张雪明.情动辞发,披文入情——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师,2018(10):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