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4第四节光的波动性随堂检测巩固落实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第四节 光的波动性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种介质中,光的波长越短,传播速度越快
B .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C .某同学在测单摆的周期时将全振动的次数多记了一次,则测出的周期偏小
D .可见光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
解析:选CD .同种介质中,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慢,故A 错;泊松亮斑是由于光的衍射产生的,所以泊松亮斑和杨氏干涉实验都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故B 错;某同学在测单摆的周期时将全振动的次数多记了一次,测出的周期T =t n
偏小,故C 对;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所以可见光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故D 对.
2.如图是a 、b 两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则( )
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a 光的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
B .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 光临界角大
C .照射在同一金属板上发生光电效应时,a 光的饱和电流大
D .若两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产生,产生a 光的能级能量差大
答案:D
3.
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 时,在光屏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
A .增大S 1与S 2的间距
B .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 .将绿光换为红光
D .将绿光换为紫光
解析:选C .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 =l d
λ可知,要增大相邻条纹间距,可以增大
双缝到屏的距离,减小双缝间距,选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因此C 正确.
4.
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 、b 两束光线.则( )
A .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
B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
C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
D .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 首先消失
解析:选ABD .通过光路图可看出,折射后a 光的偏折程度大于b 光的偏折程度,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b 光的折射率,选项C 错误.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选项B 正确.由n =c v
知,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选项A 正确.入射角增大时,折射率大的光线首先发生全反射,a 光首先消失,选项D 正确.
5.
在研究材料A 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 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 的上方放一个透明的平行板B ,B 与A 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空气膜.现在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同时对A 缓慢加热,在B 上方观察到B 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 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 2时,亮度再一次回到最亮,则( )
A .出现最亮时,
B 上表面反射光与A 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 .出现最亮时,B 下表面反射光与A 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相抵消
C .温度从t 1升至t 2过程中,A 的高度增加λ4
D .温度从t 1升至t 2过程中,A 的高度增加λ2
解析:选D .该装置利用B 下表面反射光与A 上表面反射光发生干涉的原理,若最亮,
说明干涉加强,加强时路程差Δx=nλ(n=0,1,2,…),由于t1和t2两温度为连续变化,且出现两次最亮,所以两次路程差为一个波长,t1到t2过程中,A的高度应增加半个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