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个别中学生课间偷偷在厕所吸烟.对于这种现象,你的评价是()
A.扮酷新技能B.提神好方法C.交友好途径D.花钱损健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危害人的呼吸系统,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癌症,因此,个别中学生课间偷偷在厕所吸烟.对于这种现象,我的评价是花钱损健康。

考点: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下列物体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兔和含羞草B.玻璃和飞机
C.橘皮上的霉菌和蘑菇D.海带和细菌
【答案】B
【解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玻璃和飞机,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不能呼吸,不能繁殖后代,不需要营养,因此不是生物;兔和含羞草,橘皮上的霉菌和蘑菇,海带和细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3.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
A.大脑开始发育,并出现区分男女性别的特征
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
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而D是青春期心理上的变化,不是身体的变化,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4.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图中标号①、②、④所示结构
B.结构①分泌的滑液进入②内可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
C.图中结构①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D.结构⑥表面覆盖有光滑的结构③可减小运动时的摩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⑥关节面,A错误;①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进入②关节腔内可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B正确;①关节囊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C正确;⑥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表面覆盖③关节软骨,可减小运动时的摩擦,D正确。

考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5.下列无脊椎动物与其形态结构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A.蛲虫﹣身体细长,有口无肛门
B.海蜇﹣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C.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
D.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由体节组成
【答案】B
【解析】
蛲虫是线形动物,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A错误;
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内有消化腔,B正确;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没有角质层,C错误;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身体不分节,D错误。

点睛:熟悉各类动物的特征和常见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6.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图来分析解答问题。

7.图是表示装有抗凝剂的血液分层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血浆和白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养料和废物的作用
B.②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与人体的防御和加速血液凝固有关
C.①为血清,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
D.③是红细胞,能运输人体内所有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为红细胞,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血小板和白细胞。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详解】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所以①为血浆,具有运输氧气、养料和废物的作用,故A错误;②为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具吞噬病菌和防御保护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B正确;①为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而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故C错误;③是红细胞,无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质,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8.“青城乳酒”是四川青城山的特产之一,民间传说这种酒是青城山上的猴子将吃不完的猕猴桃藏起来,发酵后形成的美酒佳酿,所以又叫“猴儿酒”.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酵母菌产生酒精的必要条件是()A.无氧
B.有氧
C.低温
D.光照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发酵的条件是无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

【详解】
白酒的酿造过程为:制曲---淀粉原料与霉菌混合,糖化---霉菌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发酵---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蒸馏---将发酵液中的酒精进行分离、浓缩。

酵母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会把葡萄糖转变为酒精,故控制的必要条件为无氧。

A正确。

【点睛】
传统的酿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白酒的酿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先后利用两类微生物进行发酵的酿造工艺。

9.下列哪种消化器官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答案】A
【解析】人体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组成。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故选A。

10.Lehrman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l)全为雌鸟,单独饲养;(2)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l)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三组实验:(l)组全为雌鸟,单独饲养,无窝筑材料,无雌鸟孵蛋;(2)组雌鸟,雄鸟,不提供筑窝材料,有雌鸟孵蛋,但不是全部;(3)组,雌鸟雄鸟,有窝筑材料,全部雌鸟孵蛋。

通过对比可知,没有雄鸟,无窝筑材料,绝对没有雌鸟孵蛋;但有雄鸟,无窝筑材料,雌鸟不一定孵蛋;有雄鸟,有窝筑材料,雌鸟一定孵蛋。

说明雌鸟孵蛋的前提条件是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

11.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郑氏孔子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过长久年代可进化成鸟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

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
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

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

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B正确。

C、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

D、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现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12.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⑤蛋白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
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管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管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3.餐桌上出现的下列“食材”中,以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A.猪肝B.土豆C.鸭血D.番茄
【答案】C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猪肝、土豆、番茄属于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鸭血属于组织。

故选C。

14.研究发现,缺氧环境下细胞中的低氧诱导因子水平会升高,促使人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尽快恢复氧气供应。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熟的红细胞形态为双面凹圆饼状,利于运输氧气
B.在缺氧环境下,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减少
C.红细胞数量不足,直接影响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
D.人在高原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红细胞数量会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
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
A. 成熟的红细胞形态为双面凹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利于运输氧气,故A正确。

B. 在缺氧环境下,人体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减少,产生的能量减少,故B正确。

C.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血小板能止血和加速凝血,故C 错误。

D.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人从平原到高原生活一段时间后,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以适应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的气候特点,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红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15.紫菜里的碘含量比海水高,控制紫菜细胞吸收碘的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其中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

【详解】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紫菜里的碘含量比海水高,控制紫菜细胞吸收碘的结构是细胞膜,A正确;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B错误;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C错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D错误。

【点睛】
关键点: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16.假如正常人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个数分别为A、B、C。

某人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时,检测到三种血细胞的值分别用X、Y、Z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血小板 C Z C=Z
则此人的健康状况是
A.患贫血B.是正常人C.体内有炎症D.患遗传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由血常规化验单可知,红细胞检测值小于正常值,白细胞、血小板的值正常,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7.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棉铃虫为了适应农药环境而产生了抗药性
B.将野生红鲫鱼培育成为五彩缤纷的金鱼
C.猎豹和斑马奔跑迅速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
D.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
【答案】C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猎豹和斑马奔跑迅速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8.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B.口服胰岛素制剂可以治疗糖尿病
C.常吃海带等海产品可预防大脖子病D.分泌激素的腺体都是没有导管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因此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而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A正确;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人体消化分解而失去药效,B错误;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是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引起的,这是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缺碘会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而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生植物对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有很好的效果,C正确;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不是通过导管输送到腺体外,因此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D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作用以及分泌异常症、内分泌腺的特点等知识。

19.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大约在15亿年前,真核生物在地球上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生殖方式出现了.决定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进步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
A.能够快速大量产生后代B.后代具有更多的优良性状
C.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信息D.后代具有更广的分布范围
【答案】C
【解析】
由于有性生殖的后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携带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所以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无性生殖的后代是由母体直接产生,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

20.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有()
A.雌蛙鸣叫
B.体内受精
C.雄蛙鸣叫
D.幼体体内胚胎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就变态发育。

【详解】
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蛙通过悦耳的鸣叫来吸引雌蛙,这是一种求偶行为,故A错误,C正确;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接着卵细胞在水中形成受精卵,为体外受精,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故B错误;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
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体外发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的生殖发育特点。

21.下列四个实验中都用到碘液,使用目的与其它三个实验不同的是()
A.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
C.观察酵母菌细胞D.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酵母菌细胞,不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就要用碘液染色.
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在剖面上滴加碘液,胚乳部分变蓝色,便于观察.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22.人出生后发育通常是指()
A.从胚胎到婴儿的发育阶段
B.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
C.从胚胎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
D.从婴儿出生到幼儿的发育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过程,胚后发育是指从胎儿出生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

【详解】
人的一生有两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婴儿期,出生的第一年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人出生后发育属于胚后发育,是指从胎儿出生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

B正确。

【点睛】
关键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尤其是人体发育的两次高峰期。

23.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B.白细胞吞噬病菌
C.抗体清除特定的病原菌D.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答案】B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