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强调整合视角
1.强调全人服务观(服务对象问题放在群体和社区中解决;要把人的一生纳入到服务中)
2.强调结构化的规范性实务活动(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
3.强调社会工作者的通才能力(强调整合与综融的实践方法)
四个理论依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①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理论视角(基础)
②关注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③关注人们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例如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
④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交互作用
答题思路:从个人到社会,从内因到外因分析
2.系统理论
系统——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例如夫妻、家庭、邻居、小组、机构。
重点:①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②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③注重运用社会资源(正式和非正式社会网络)
特点:①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
②评估的焦点不仅在于服务系统内部,还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等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③动态实务,需要不断地和连续地进行评估
④纵横互交的实务去向,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
答题思路:优势视角是出发点,要把人放到整个系统中进行考虑
3.生态系统理论
分析框架:
栖息地=人生活的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
生存空间=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
——作为人类发展过程所建构起来的生存空间是成长中的个人与其环境间长期交流的结果
*资源不足导致问题产生,因此要通过社会支持给予主体资源
#核心内容#
①生命周期——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过程
*运用“时间线”分析方法重现集体历史事件→分析不同社会力量对个人生命发展阶段的影响。
②人际关联——每个人都需要,而他们也拥有与他人连接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建构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所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
*对人际关联能力的评估→认识人与其环境的关系
③胜任能力——个人通过与环境的成功交流,进而发展建立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感和与他人建立有效而关怀的人际关系
④角色——在一定的社会空间系统下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角色表现,是一种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的角色
*社会层面的角色是个人内在历程和社会参与的桥梁→受个人感觉、情感、知觉和信念影响
⑤地位与栖息地——生态地位反应个人所在的某种环境区域的特色,它对个人完成特定发展任务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帮助形成个人、家庭或者群体与社区目前处境的发展历程
⑥适应力——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应所达到的最佳调和度
⑦滋养性环境——主题所在环境能在适当的时刻和方式下提供必要的资源、安全和支持给主体,以增进社区成员的认知、社会及情绪的发展
*增强个人控制环境的能力和为服务对象建构滋养性环境→社会工作实务需要为服务对象增能
系统,运用多元面向和多元系统的介入策略
微观系统:个人系统,亲密情境下的人际关系与角色扮演
中观系统:小群体(家庭、单位等)
宏观系统: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
目标:促进成长、增强能力、移除障碍、增加需求响应
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特点:①非疾病假设
②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
③强调整合性干预服务
重点:①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
②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③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就要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会的抱负
④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⑤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四个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直接受益人
改变媒介系统——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
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行动系统——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