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完整溶胶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将浓度2 g dm 3转换为体积摩尔浓度,
nW
W
c
V VM V 4πr3L
32
0.018
14π1.3 (10 9)31.3 9 130 6.02 13 203 3
mol
m-3
=cRT=0.018708.314298.16=46.34 Pa
三. 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
溶胶粒子在外力场定向移动称沉降
FeO+ +H2O
结构式:[( Fe (OH)3 )mn FeO+ (n-x) Cl– ] xCl–
液态空气 钠


接受管
二.凝聚法
1. 物理凝聚法 2. 化学凝聚法
凡能有沉淀析出的化学反应都可能用来制备相应溶胶
如水解反应制备Fe (OH)3溶胶 FeCl3 +3H2O Fe (OH)3 + 3HCl
二.凝聚法
1. 物理凝聚法 2. 化学凝聚法 3. 改变溶剂法
使溶解度骤变,如 松香在乙醇中:溶 水中:不溶
电磁场 作用
二次光源
散射是溶胶特有的现象
光线
二.光散射定律 Reyleigh公式
I2434V2nn12122nn22222I0
I 散射光强度 粒子浓度(粒子数/体积)
I0 入射光强度 V 单个粒子体积
波长
n1,n2 粒子,介质折光率
二.光散射定律 Reyleigh公式
I2434V2nn12122nn22222I0
四. 光学方法测定粒子大小
1. 超显微镜法 普通显微镜:明视野,分辩率10–7m,无法计数 超显微镜:
四. 光学方法测定粒子大小
1. 超显微镜法 普通显微镜:明视野,分辩率10–7m,无法计数 超显微镜:
四. 光学方法测定粒子大小
1. 超显微镜法 普通显微镜:明视野,分辩率10–7m,无法计数 超显微镜: 暗视野,观察散射光,一个粒子一个光点,可计数 (用血球计数器) 方法: 计数:每mL中粒子数n
定位离子 反离子
0
滑动面
Stern 面
d
距离x
三. 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
电解质对双电层影响
(1) 外加电解质,反离子进入stern层和扩散层 结果: d , ,双电层厚度
(2) 过量反离子可使 d电势反转
(3) 同号大离子〔如表面活性剂〕吸附,可使
d>0 过量反离子
d
0
吸附同号 大离子
x
d
x
Stern模型在数学定量处理上还有困难,一般仍用扩散双电层 模型处理,只是用 d代替 0
反离子排布
静电吸力,向内集中 热运动,向外扩散
形成内多外少的扩散状分布 (符合Boltzman分布 )
滑动面
电位
0
反离子
0ekx
距离x
三. 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
定位离子 反离子
2. 扩散双电层〔Gowy-Chanman模型)
反离子排布
静电吸力,向内集中 热运动,向外扩散
形成内多外少的扩散状分布
(符合Boltzman分布 )
沉降与扩散是两个相对抗的运动
沉降 分散
粒子浓集 粒子分散
两者对抗有三种形态
粒子小,力场小 粒子大或力场大 分散-沉降相当
分散 沉降 平衡
三. 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
1. 重力沉降 重力场:不强的力场,粗分散系(>10–4m〕可有明显沉降
平衡力: F沉 = F阻
F沉 = F重 – F浮= V g – V 043gr30g
一.溶胶的光散射现象
光通过分散系统时基本现象
透射 吸收 反射
透明 有色 真溶液 (补色) 混浊 粗分散
散射
乳光 溶胶
吸收:取决于化学组成
反射:粒径 > 波长 散射:粒径 <波长
小分子粒径太小,散射光不明显
一.溶胶的光散射现象
Tyndall效应 景象:暗室中光线通过溶胶时形成的“光柱”
成因: 入射光
三. 溶胶的颜色
二个因素 吸收,与观察方向无关 散射,与观察方向有关
若吸收很弱,主要表现为散射,如AgCl,BaSO4溶胶:乳光 若吸收较强,主要表现为其补色,
如Au 溶胶〔红),As2S3 溶胶〔黄) 粒子大小可改变吸收 ~ 散射相对比
如Au溶胶 高度分散时,吸收为主:红 放置后粒子增大,散射为主:兰
四. 胶团结构
定位离子 Stern面 滑动面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 胶粒 胶团
胶团结构式:[(胶核)m n定位离子 (n–x〕内反离子] x外反 定位离子按Fajans规则确定
四. 胶团结构
例1 Fe (OH)3溶胶
制备:FeCl3 + H2O Fe (OH)3 + H+ + Cl–
Fe (OH)3 (部分) + H+
撞击的动量不能完全抵消而移动 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
Einstein公式:Brown运动平均位移的计算 若在时间 t 内观察布朗运动位移 x ,其关系:
x RT t
L 3r
x x
x 很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由此可求得溶胶粒子半径
二. 扩散和渗透
1.分散
分散:溶质从高浓度( 大〕向低浓度( 小〕移动的现象。 结果Gibbs能G ,熵S ,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
HSiO3– + H+ HSiO2+ + OH –
3. 同晶置换 如晶格中高价离子被低价离子置换而带负电
4. 摩擦带电 非水介质中无电离,质点与介质摩擦带电
三. 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
1. 平板双电层〔Helmholtz模型)
模型过于简单 不能区别表面电势与电动电势
三. 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
定位离子
2. 扩散双电层〔Gowy-Chanman模型)
均匀分散胶体是粒子大小基本一致的胶体,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需满足的条件: (1) 暴发性成核,使速率r晶核形成>>r晶体长大 (2) 同步长大 运用: (1) 验证基本理论 (2) 理想的标准材料 (3) 新材料 (4) 催化剂性能的改进 (5) 制造特种陶瓷
五. 纳米粒子和纳米技术
纳米粒子:尺度为1~100 nm之间的粒子
胶体:分散度为1~100 nm的分散系统
第一节 溶胶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一. 溶胶分类
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聚集状态分类〔列举)



介质: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泡沫 沸石
雾 牛奶 珍珠
烟 油漆 有色玻璃
分散相的粒径>100 nm时,属粗分散系统 本章主要讨论的是液溶胶,特别是液液溶胶和固液溶胶
二. 基本特性
F阻= 6 r v
F阻
6
r v
43r30g
沉降速度
v
2r2
9
0
g
F沉
运用
(1) 沉降分析法,测v求粒径r
(2) (2) 落球式粘度计,测v求
三. 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
2. 沉降平衡
如果粒径不太大时
F
平衡力: F沉 = F扩

4r3
3
0g
RT dc cL dh
cc 12d c c4 3r30gR LT h h 12dh
扩散速度与浓梯关系 Fick第一定律
dn D Adc
dt
dx
mol s 扩散系数 面积 浓度梯度
–1 扩散系数与Brown运动平均位移关系:
x2 2Dt
二. 扩散和渗透
2.浸透 浸透:溶剂通过半透膜〔对溶质不通透〕向溶质高浓度区移
动的现象 (对溶剂而言,浓度从高 低)
渗透压:半透膜两侧的压差 =p2–p1
平衡时两侧化学势相等 p1 可导出稀溶液的
= cRT ( c: mol/m3 )
p2 渗透渗压透压 = p2 – p1
反渗透:施加外压,使溶剂分 子从溶液一侧透过半透 膜进入纯溶剂一侧
溶剂
溶液
半透膜 (只容许溶剂通过)
二. 扩散和渗透
例 金溶胶浓度为2 g dm 3,介质粘度为0.00l Pa s。已知胶粒 半径为1.3 nm,金的密度为19.3 103 kg m 3。计算金溶胶 在25 C时
高分子溶液:热力学稳定体系
第二节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第二节 溶胶制备和净化
二种途径:
粗分散系统 分散
溶胶
> 100 nm
1~100 nm
凝聚 小分子真溶液 < 1 nm
一. 分散法〔物理的)
研磨法〔胶体磨) 超声粉碎 气流粉碎 胶溶法
二.凝聚法
1. 物理凝聚法 如钠的苯溶胶制备
点击此处演示
接真空泵

点击此处演示 溶胶
三. 溶胶净化
化学法制备的溶胶,往往含有过多的电解质 一定量电解质是溶胶稳定的必要条件 过量电解质使溶胶不稳定
1 渗析法 普通渗析

电渗析
半透膜




溶胶
+
半透膜

三. 溶胶净化
2 超虑法:小分子电解质滤去,再用介质重新分散
减压过滤
加压过滤
半透膜
压缩空气
真空泵
半透膜
四.均匀分散胶体
电学性质 光学性质
热运动 分散,布朗运动 重力场 重力降沉和平衡 离心力场 离心降沉和平衡
一. Browm运动与Einstein方程
Browm运动:溶胶粒子在介质中无规则运动
一. Browm运动与Einstein方程
Browm运动:溶胶粒子在介质中无规则的运动 缘由:粒子受各个方向介质分子的撞击
F

平衡浓度: ln c c1 24 3r30gR LT h 2h 1
三. 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
2. 沉降平衡
平衡浓度: ln c c1 24 3r30gR LT h 2h 1
此式表明 (1) 相同粒度r,h ,c (2) 相同高度h,r ,c2/c1
c2
h2
h2
h1
小粒
大粒
c1
h1
第四节 溶胶的光学性质
二. 扩散和渗透
例 金溶胶浓度为2 g dm 3,介质粘度为0.00l Pa s。已知胶粒 半径为1.3 nm,金的密度为19.3 103 kg m 3。计算金溶胶 在25 C时
(1解) 扩(1散) 系D 数 ,(1 2.6 ) 布 朗7 1 运 动9 1 0 移m 0 动20s . 51 mm的时(间2) ,(t3) 渗7透4s4压。
1. 纳米粒子的结构和特性 (1) 小尺寸效应 (2) 表面效应 (3) 量子尺寸效应 (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2.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基本方法与制备憎液溶胶雷同 纳米组装材料的制备技术 自组织技术 模板合成法 3.纳米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溶胶的动力性质
第三节 溶胶的动力性质
动力性质
溶胶性质
滑动面
胶体粒子移动时 近端反离子跟随移动
电位
0
远端反离子不跟随移动
滑动面
两者分界面称滑动面 电动电势 滑动面处电势
0ekx
距离x
三. 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
3. 吸附扩散双电层〔Stern模型)
是前二种模型的结合
定位离子
0
平板层反离子 滑动面内离子 滑动面外离子
d stern层
扩散层 0
电解质对双电层影响
(1)
I
1 4
, 波长越短,散射光越强
可见光 400 ~ 700 nm (兰 红)
从侧面看溶胶,呈兰色〔散射)
(2) I ,粒子浓度越大,散射光越强 浊度法测定溶胶的浓度
(3) I V,粒子体积越大,散射光越强 从乳光强度分布确定粒度分布 尘粒测定仪
(4) I 与折光率差 n 有关, n 越大,散射光越强 因此散射光是由于光学不均匀性引起的 大分子溶液单相, n小,I 就小
第八章 胶体分散系统 (第一、第二节)
分散系统的分类
分散系统:一些物质被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 分散相: 非连续形式存在的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连续相形式存在的物质
分类:
均相系统 (真溶液)
多相系统
分散系统
小分子溶液 大分子溶液 超微分散系统(溶胶) 粗分散系统
分散相半径/nm
<1 1~100 1~100 > 100
溶胶是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状态,并非物质的本性,如
有机
NaCl 水
胶体 NaCl溶液
硫磺
这种特殊状态,有三
1~100 nm
溶胶 真溶液
2. 相不均匀性〔多相性) 对介质不溶 高分子溶液
憎液胶体 亲液胶体
3. 热力学不稳定性 高分散度,巨大表面积和比表面能, 有自发聚集倾向,以降低表面能
电动现象说明:溶胶质点与介质分别带电,在电场中发生移 动,或移动时产生电场
二. 带电原因
1. 吸附带电 非选择性吸附:吸附介质中H+,OH– 或其它
一般阳离子水化能力强,不易吸附
悬浮粒子往往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
选择性优先吸附 Fajans法金斯规则:
难溶盐晶体的溶胶,优先吸附与其成分相同的离子
2. 电离带电 如硅酸溶胶H2SiO3 (不同pH时)
称重:每mL中粒子重量m
计算:m = n V 4 r3 n
3
由此式计算r 2. 激光散射法 3. 电镜
第五节 溶胶的电学性质
一.电动现象
1. 电泳:胶粒在电场中运动
+

+

泥土 胶粒带负电 2. 电渗:介质在电场中运动
泥土
半透膜
介质带正电
一.电动现象
1. 电泳:胶粒在电场中运动 2. 电渗:介质在电场中运动 3. 流动电势:使介质移动,产生电场 4. 沉降电势:使胶粒移动,产生电场
(1解) 扩(1散) 扩系散数系,(2数) 布朗运动移动0.5 mm的时间,(3) 渗透压。
RT1
8.31 2498
D L6πr6.02 1320 36π0.00 1.1 31 0 9
1.67 19 0 1m 02s1
(2) t2 xD 22 (01..561 7 0 1 9 3) 2 01074s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