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B.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氧呼吸的强度
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的真光合速率
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
2.取某植物的野生型和突变体幼苗若干,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茎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A能促进茎和根的生长
B.NAA对野生型的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对突变体的茎的更强
C.NAA促进该植物幼苗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c~d之间
D.NAA对突变体的根的促进作用比对野生型的根的更强
3.下列糖类物质中,既存在于动物细胞又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是
A.淀粉、核糖和葡萄糖B.葡萄糖、核糖和纤维素
C.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D.糖原、乳糖和蔗糖
4.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菌落
B.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C.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5.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小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B.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器官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饲养层细胞
C.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具有二倍体核型,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D.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6.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分泌蛋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胰岛素、胃蛋白酶、糖蛋白均属于分泌蛋白
D.囊泡的形成与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7.下列有关细胞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天水大樱桃植株上所有的细胞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C.线粒体中的DNA,能进行自我复制并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D.生物吸收氮元素用于合成脂肪、核酸及蛋白质
8.(10分)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脂肪由C、H、O、N等元素组成,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B.细胞内的二糖以及单糖的作用只能是细胞呼吸供能的底物
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二、非选择题
9.(10分)如甲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乙图是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的局部放大图(注;①—⑨表示过程,1—5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
(1)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
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对自身物质和能量缺乏的应激反应,正常细胞中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其意义是可以实现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细胞凋亡相比,两者都受到基因控制,且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直接参与。
(4)由图可知,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5)细胞通过囊泡可以将细胞“货物”精确地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乙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10.(14分)石油是人类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其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陆地和海洋造成污染,下图是科研工作者分离能分解石油污染物的假单孢杆菌的过程。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取样→A→梯度稀释→涂布到培养基上→筛选目的菌株(假单孢杆菌)
(1)A过程为___________,目的是增加假单孢杆菌的浓度,该培养基中应当以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
该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完全培养液对照组,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_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实验中需要用___________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用___________(器具)涂布均匀并进行培养,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若实验中用103倍的0.1mL的稀释液分别涂布三个平板,培养后分别形成了98、100和102个菌落,则每毫升原样液中含有假单胞杆菌___________个,实际值一般要比该测量值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1.(14分)下图中A~E表示5种细胞器,①~④表示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的4种有机物(其中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甲~丁表示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③是ATP的分子结构,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_______。
(填字母)
(2)具有物质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3)从图可知,物质③与④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丙反应和丁反应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丙过程中产生的[H]作用是________。
(5)与乙反应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填字母),在该细胞器中进行乙反应的作用是_____。
12.下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Ⅱ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Ⅱ6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
(3)Ⅱ7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Ⅲ9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_________。
若Ⅲ10与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其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A
【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题目详解】
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量则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故能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A正确;
B、种子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不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氧呼吸强度;但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强度,B错误;
C、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C错误;
D、在遮光条件下,植物能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但种子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可以测定种子无氧呼吸速率,D错误。
故选A。
2、C
【解题分析】
根据图形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的种类、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茎和根长度增加的相对值。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茎和根长度都不断增加,但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的茎的长度增加的相对值较小,而根的长度增加相对值较大。
【题目详解】
A、NAA是生长素类似物,据图可知,a~d四种NAA浓度对两种拟南芥根和茎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A正确;
B、由图可知,NAA对野生型的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对突变体的茎的更强,B正确;
C、由于实验组数太少,无法确定NAA促进该植物幼苗茎生长的最适浓度,C错误;
D、由图可知,NAA对突变体的根的促进作用比对野生型的根的更强,D正确;
故选C。
3、C
【解题分析】
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常见的单糖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存在,动植物细胞中二糖和多糖的种类不同。
【题目详解】
A、淀粉只存在于植物细胞,A错误;
B、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中,B错误;
C、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存在,C正确;
D、糖原、乳糖只存在于动物细胞,蔗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D错误。
故选C。
4、A
【解题分析】
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后的菌液能够得到单个菌落,A正确;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不利于制作果酒,B错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不能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应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尿素分解菌,C错误;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土样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不能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D错误。
5、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小于胚胎干细胞核,因此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小于胚胎干细胞核移植,A正确;在培养干细胞时, 要在培养皿制备一层饲养层,然后将干细胞接种在饲养层上,而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器官时不需要饲养层,B正确;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早期胚胎时,内细胞团的细胞为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和二倍体核型,C正确;胚胎分割需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C
【解题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由此可见,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题目详解】
A、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
C、糖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属于分泌蛋白,C错误;
D、囊泡的形成与膜的融合,都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明确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C
【解题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题目详解】
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天水大樱桃植株上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细胞才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B错误;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生物吸收氮元素用于合成核酸及蛋白质等,而脂肪不含N元素,D错误。
8、D
【解题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种脂质分别被称为储能脂质、结构脂质和功能脂质;细胞内的单糖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五碳糖如核糖、脱氧核糖,六碳糖如葡萄糖、果糖等。
【题目详解】
A、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错误;
B、细胞内的单糖如核糖、脱氧核糖参与核酸的组成,B错误;
C、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维持细胞膜一定的形态,在人体内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审题不细,把“细胞骨架”混同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所组成。
二、非选择题
9、胞吞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营养和能量的供应溶酶体1、4、5 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题分析】
1、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分析题图:
甲图1是内质网,2是固着的核糖体,3是游离的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膜。
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
【题目详解】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
(3)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对自身物质和能量缺乏的应激反应,正常细胞中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可以实现细胞内营养和能量的供应;与细胞凋亡相比,两者都受到基因控制,且都需要溶酶体的直接参与。
(4)由图可知,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1内质网、4高尔基体、5细胞膜。
(5)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题目点拨】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等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关键。
10、扩大培养(或选择培养)石油多于无菌水涂布器1×1O6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的相关知识,以及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需要考生理解、
识记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过程,可根据题意梳理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作答。
【题目详解】
(1)图中A过程为扩大培养(或选择培养),以增加假单胞杆菌的浓度;由于要分离能分解石油污染物的假单孢杆菌,所以该培养基中应当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由于完全培养液中任何微生物都可以生长,因此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根据流程图可知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包括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两个过程,涂布平板之前需要用无菌水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用涂布器涂布均匀并进行培养。
(3)根据题意可知,三个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C=(98+100+102)÷3=100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V=0.1mL,稀释倍数M=103倍,所以每毫升原样液中含有假单胞杆菌数=(C÷V)×M=(100÷0.1)×103=1×1O6个;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实际值一般要比该测量值偏大。
11、AC C③含磷,不含硫;④含硫,不含磷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B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进行纤维素的合成,形成细胞壁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和细胞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题目详解】
(1)③是ATP,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A和叶绿体C。
(2)结构①是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C中。
(3)③是ATP,④是多肽,所含元素的差异是前者含磷、不含硫,后者含硫、不含磷。
(4)丙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 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5)乙是纤维素合成过程,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合成有关,所以是图中B。
该结构的作用是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进行纤维素的合成,形成细胞壁。
【题目点拨】
ATP、核苷酸、DNA、RNA、蛋白质的结构和元素组成是常考点,注意比较记忆。
1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X A X aⅠ41/4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病图谱的知识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对于此类试题,关键是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可以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同时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
(1)Ⅱ-6和Ⅱ-7均不患该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若Ⅱ-6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分析上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理由是由Ⅱ6、Ⅱ7表现正常而Ⅲ9患病,可判断其为隐性遗传;由Ⅱ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Ⅱ7(母亲)把一个隐性基因传递给Ⅲ9(儿子)而使其患病,可判断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
(3)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7正常却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III9,因此II7的基因型为X A X a,由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可知,III9的致病基因来自II7,由于I3是正常的,I4患病,因此II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4,故II7的致病基因来自I4。
据图分析可知,III10的基因型为1/2X B X B、1/2X B X b,与正常男性(X B Y)结婚,则其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