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配套习题(每小配套习题5分,共60分)
1.(2011·广东高考)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配套习题配套习题配套习题配套习题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本配套习题考查影响侵蚀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演变的理解能力。

本配套习题要抓住配套习题干中的岩石溶蚀与侵蚀等关键词。

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明显不符合配套习题干中岩石溶蚀与侵蚀,也更不可能是由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引起的;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作用不可能造成岩石溶蚀,所以排除A、B、D选项。

答案: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2~3配套习题。

2.松花江和长江中下游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
起的作用( )
A.①B.②
.③ D.④
3.下列地貌的形成属于⑥环节的是( )
解析:第2配套习题,松花江和长江所处地区不同,气候不同,水文特征也不同,属于气候因素对水文的影响,对应图中①。

第3配套习题,图中⑥环节表示河流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与其相关的是图中流水侵蚀所形成的沟谷。

A图为新月型沙丘,是风力作用造成的,B图为冰川地貌,D为海浪侵蚀地貌。

答案:2A 3
近些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界中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至,直接危及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配套习题,逐步深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4~5配套习题。

4.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 )
A.净化功能B.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D.循环功能
5.粮食短缺问配套习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配套习题配套习题配套习题配套习题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 )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净化功能D.循环功能
解析: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的过程。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答案:4 5A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6~7配套习题。

6.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B.水减少
.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
7.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稳定性D.脆弱性
解析:第6配套习题,据图可知,该湖泊的湖底沉积物越越多,湖底逐渐抬高,最后导致湖泊的自然消亡。

第7配套习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6D 7A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

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据此回答8~9配套习题。

8.“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配套习题恶化的趋势
( )
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
.特种灭绝D.全球变暖
9.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
A.影响生物多样性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
解析:“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减弱太阳辐射强度。

答案:8D 9B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0~12配套习题。

10.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环节是( )
A.降水增加、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
B.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气温变幅减小、地面蒸发量增大、降水增加
D.降水增加、气温变幅变大、地面蒸发量增大
11.该示意图最有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 )
A.河谷农业B.坝子农业
.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
12.该示意图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第10配套习题,土壤湿度增大会使地面蒸发量增大,而地面蒸发量增大,会使空气湿度增大;空气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加强,使空气中水汽增加,降水增加;土壤比热容增大,最高温度降低的结果是气温变幅减小。

第11配套习题,提取关键词“干旱”和“灌溉”即可判断最有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第12配套习题,据配套习题干可知,该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0B 11 12B
二、综合配套习题(40分)
13.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配套习题。

(22分)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植被________。

(12分)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

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4分)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6分)
解析:第(1)配套习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
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

第(2)配套习题,植被破坏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第(3)配套习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
(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

(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14.热点在线
材料1:2011年11月14日,记者从中院寒旱所了解到,通过对我国的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较强。

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在第二类厄尔尼诺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富。

材料2:厄尔尼诺指自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

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海温示意图”。

知识连线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关系。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命配套习题快线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配套习题。

(18分)
(1)下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请选择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7分)
a.西b.东c.海平面上升d.海平面下降e.升高f.降低g.干旱少雨
h.湿润多雨
(2)结合上图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及其结果分析说明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点。

(2分)
(3)材料1显示的我国的河西走廊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中,发生的气候的异常变化是夏季均温________,降水________。

此同步配套习题配套习题段内,河西走廊的________短缺现象会更明显。

(3分)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对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可能带的影响主要是什么?(6分)
解析:第(1)配套习题,结合材料2分析,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
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原因在于赤道东南信风减弱,南美洲西海岸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必然打破原有的大气环流状况,结合所给的选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填写。

第(2)配套习题,厄尔尼诺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第(3)配套习题,分析材料1,可以看出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中,河西走廊的降水减少,夏季高温,干旱加剧。

第(4)配套习题,结合第(1)配套习题分析可知,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但是增加了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结合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可知,秘鲁附近沿海上升流减弱,从深海带的营养盐减少,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减少,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

答案:(1)自左而右自上而下:b d c f e g h
(2)整体性
(3)升高减少水资
(4)沿岸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增加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