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古诗
抗战的古诗
抗战的古诗词1、《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3、《沁园春》--杨靖宇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
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
4、《沁园春》--赵一曼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
想珠河铁北,纵横驰骋;暴风骤雨,白马红枪。
剑阵横眉,刀丛冷对,烈烈英风正气扬!尤难忘,将红旗高唱,生命华章!难书母爱慈祥,怎忍见,行行是断肠。
幸故国已复,家园正旺,白山黑水,鸟唱花香。
处处丰碑,英雄回首,无悔人生短亦长。
春风里,看宁儿代代,正沐阳光。
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5、《水调歌头》--左权血照渌江水,气壮太行山。
才华横溢谁属,更胆赤心丹。
九路围攻化解,敌寇诡谋又灭,捷报四方传。
名利置身外,论战有新篇。
战辽县,炮火烈,斗凶顽。
将星忽殒,飞雨如泪晋东南。
多少青春换取,华夏全新天地,青史记左权。
但愿蓝天下,春灿百花妍。
6、《就义诗》--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7、《水调歌头》--彭雪枫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
气吞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
左右挥戈沙场,南北驱驰骁将,功绩两淮闻。
一师制十万,巧力打千钧。
战芒砀,攻夏邑,史诗存。
三十七载,别样精彩耀星辰。
有报曾名《拂晓》,探索人间正道,今日忆何人?但看新红日,正照满园春。
8、《水调歌头》--赵尚志林海雪原上,星月冷刀枪。
任凭几度风起,猎猎大旗扬。
不悔征程坎坷,无憾年华舛错,默默对松江。
长征七律古诗
长征七律古诗
第一首
铁骑翻越长江水,红旗迎风舞扬起。
闪电燃烧九天河,朝歌夜弦激昂声。
第二首
万里草原碧空间,英雄把酒凝热血。
一夜雪风急雨林,明朝梦回重叠翠。
第三首
万马上山穿长谷,英豪勇士不畏艰。
破釜沉舟洗英雄,满腔怒火冲出山。
第四首
霹雳落西孤岭上,渴马冲草大雪原。
军鼓激昂立成峰,红旗开道冲青云。
第五首
战士青衣沙场深,红尘四起烽火灭。
漫天烽火血流尽,英雄心壮勇士死。
第六首
九山下马报国声,武士勤习练兵列。
突兵前行把信促,千里马蹄踏飞波。
第七首
粮草大军火气滚,前行遍标红旗正。
转眼天桥桥架起,歌声迎着拓路情。
七律长征古诗拼音版
七律长征古诗拼⾳版1. 古诗七律长征带拼⾳qīlǜchǎnɡzhēnɡ七律·长征honɡjūnbúpàyuǎnzhēnɡnán红军不怕远征难,wànshuǐqiānshānzhǐděnɡxiān万⽔千⼭只等闲。
wǔlǐnɡwěiyítãnɡxìlànɡ五岭逶迤腾细浪,wūmãnɡpánɡbïzǒuníwán乌蒙磅礴⾛泥丸。
jīnɡshāshuǐpáiyúnyánuǎ⾦沙⽔拍云崖暖,dàdùqiáohãnɡtiěsuǒhán⼤渡桥横铁索寒。
gânɡxǐmínshānqiānlǐxuě更喜岷⼭千⾥雪,sānjūnguîhoujìnkāiyǎn三军过后尽开颜。
2. 七律长征拼⾳长征hóng jūn bú pà yuǎn zhēnɡ nán红军不怕远征难,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ǐ děnɡ xián万⽔千⼭只等闲。
wǔ lǐnɡ wēi yí téng xì lànɡ五岭逶迤腾细浪,wū méng pánɡ bó zǒu ní wán乌蒙磅礴⾛泥丸。
jīn shā shuǐ pái yún yá nuǎn⾦沙⽔拍云崖暖,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渡桥横铁索寒。
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更喜岷⼭千⾥雪,sān jūn guò hòu jìn kāi yán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七律·长征》古诗欣赏
• 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 情, 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
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 受, 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 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 一首八行
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 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首联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 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 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 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 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 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 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 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 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 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 文字锤炼的功底。
•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 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 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 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 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 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 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其中包括了多少
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 泣鬼神的故事。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 《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 《念奴娇·昆仑》、 《清平乐·六盘山》,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 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 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 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 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 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 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 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 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 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 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5《七律·长征》知识点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七律·长征》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现代] 毛泽东红h ón ɡ军j ūn 不b ú怕p à远yu ǎn 征zh ēn ɡ难n án,万w àn 水shu ǐ千qi ān 山sh ān 只zh ǐ等d ěn ɡ闲xi án。
五w ǔ岭l ǐn ɡ逶w ēi 迤y í腾t én ɡ细x ì浪l àn ɡ,乌w ū蒙m én ɡ磅p án ɡ礴b ó走z ǒu 泥n í丸w án。
金j īn 沙sh ā水shu ǐ拍p āi 云y ún 崖y á暖nu ǎn,大d à渡d ù桥qi áo 横h én ɡ铁ti ě索su ǒ寒h án。
更ɡèn ɡ喜x ǐ岷m ín 山sh ān 千qi ān 里l ǐ雪xu ě,三s ān 军j ūn 过ɡu ò后h òu 尽j ìn 开k āi 颜y án。
诗词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朗诵稿
毛泽东七律长征朗诵稿毛泽东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古诗词作品。
毛泽东诗词是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毛泽东七律长征朗诵稿,希望你喜欢。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注释七律。
七律是律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 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乌蒙:山名。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七律长征拼音版注音:hóng jūn bùpàyuǎn zhēng nán ,wàn shuǐqiān shān zhǐděng xián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ǔlǐng wēi yíténg xìlàng ,wūméng páng bózǒu níwán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jīn shāshuǐpāi yún yánuǎn ,dàdùqiáo héng tiěsuǒhán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gèng xǐmín shān qiān lǐxuě,sān jūn guòhòu jìn kāi yán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七律.长征》古诗
《七律.长征》古诗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都听说过或者使⽤过⼀些⽐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般以五七⾔为基调,押韵、转韵有⼀定法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七律.长征》古诗,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 诗⼈:⽑泽东 朝代:近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古诗赏析 【注释】 (1)长征:⼀九三四年⼗⽉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九三五年⼗⽉到达陕北,⾏程⼆万五千余⾥。
(2)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5)磅礴:⽓势雄伟,这⾥指⼭势⾼⼤、险峻。
(6)⾦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7)云崖:⾼耸⼊云的⼭崖。
(8)⼤渡:指⼤渡河。
(9)三军:指中国的⼯农红军⼀、⼆、四⽅⾯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庾岭,骑⽥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
(13)乌蒙:云贵间⾦沙江南岸的⼭脉。
(14)⾛泥丸:是指滚动的⼩泥球。
(15)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在四川和⽢肃边界,海拔四千⽶左右。
⼀九三五年九⽉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译⽂】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千⼭万⽔化区区⼩事不⾜道来。
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势雄伟的乌蒙⼭在红军眼⾥它们如⼩泥丸⼀般。
⾦沙江的⽔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革命古诗大全
革命古诗大全1、《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沁园春·长沙》近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忆秦娥·娄山关》现代·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现代·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七律长征的古诗及译文
七律长征的古诗及译文
亲,您知道这首诗吗?那可是相当震撼人心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开篇就展现出红军战士那种无所畏惧的豪迈!想想看,面对漫长
艰难的征途,他们丝毫没有退缩,这不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面对千军
万马,却依然昂首挺胸,毫无惧色吗?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不过是翻腾的细浪,雄伟磅礴的乌
蒙山也只是脚下滚动的泥丸。
这是何等的气魄呀!就好比您面对一堆
看似巨大的困难,却能微微一笑,轻松地说:“这算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的悬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
上的铁索桥横在那里,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这不就是人生中的起起落
落吗?有时顺风顺水,有时又充满艰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最后啊,当红军翻过千里积雪的岷山,那该是多么让人欢喜的时刻,全军上下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就像您经过漫长的努力,终于达成
目标时那种心花怒放的样子!
译文呢,大概是这样: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我觉得啊,这首真的是把红军的英勇和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咱们能深刻感受到那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长征》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②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③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④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常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赏析】《七律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
而这首《七律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七律 长征古诗长征的古诗
七律长征古诗长征的古诗八一军旗迎风展,南昌起义震天地。
突破五次大围剿,八万红军出江西。
冲开四道封锁线,二六军团威名传。
毛主席率兵离湘西,突袭贵州黎平县。
乌江强渡寇心惊,红旗招卷遵义城。
迎来领袖毛主席,振奋人民子弟兵。
白军云集如蝼蚁,[文章-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拦截尾追步步围。
千里荷枪走黔山,四番迷敌渡赤水。
七舟抢渡金沙江,万马直奔安顺场。
彝汉结盟过绝域,民族政策谱新章。
大渡河中浪花激,泸定桥上弹雨穿。
二二勇士叩雄关,熊熊烈火赤县天。
骡马盘旋步履艰,雪飞雹打夹金山。
铁流滚滚层峦破,壮士攀登只等闲。
风雨泥泞地动荡,饥寒疲倦身摇晃。
草根皮带充饥餐,抗日英雄仍北上。
腊子口惟一路通,四团战士屡强攻。
会宁会师红旗舞,立马六盘山葱茏。
清漪延水濯长缨,灯火昼夜明窑洞。
山河遍洒英雄血,润沃繁花烂漫红。
迢迢漫漫长征路,屈指行程二万五。
勇士当年脚踏过,红军长征亘万古。
今日续走长征路,十三亿人气若虹。
倡荣摈耻树正气,开拓创新百业荣。
祖国昌盛富万民,扶正党纪沐世风。
但得众心擎大厦,争为小康竞奇功。
忆秦娥娄山关____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____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江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往苍龙?十六字另三首____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红军东征诗(一九____年)一红旗高举映飘飘,杀敌歌声入九霄。
欲问赤麾何所指,东征抗日斩龟蛟。
二大军日日向东行,直指黄河问渡津。
为避敌机免暴露,黄昏奔路月轮亲。
三沿路经过尽苏区,柴米油盐有应支。
打扫房庭烧热炕,问寒问暖抚戎衣。
四北上红军阳月来,新正又向渡头开。
雄师抗日抚民愿,还我河山扫劫灰。
七律长征诗意简短的
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重要前提。
长期以来,中华经典诗词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关于必胜信念的诗篇《七律·长征》。
朗读古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品味诗情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短短56个字形象地
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意延伸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正在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当年红军长征面对严峻形势,虽然前期遭遇了很大困难,但是党中央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化被动为主动,最后取得长征的全面胜利。
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篇章,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伟大的长征精神给予我们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很多启示。
有关长征的古诗
有关长征的古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的诗词大全1、《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十六字令三首·长征》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3、《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4、《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清平乐·会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清平乐·六盘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9、《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古诗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诗人:毛泽东朝代:近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赏析
【注释】
(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5)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6)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7)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8)大渡:指大渡河。
(9)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14)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1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译文】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它们如小泥丸一般。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赏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
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