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透水面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研究_以泉州市区为例_林云杉_遥感技术与应用
基于ETM+/TM数据的滇池流域不透水面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研究
E T M+ / T M 影 像数 据 , 通 过 提 取 流 域 范 围 内 的不 透
水 面, 从宏观方 向上分析城市化背景下滇池流域不 透水 面覆 盖变 化 ; 同时, 利 用 辐 射传 输 方 程法 ( 大 气 校正 法 ) 对 地 表 温 度 进行 反 演 , 以E T M+ / T M 影 像 热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地表发射率作为参数 , 反演出
段 。L a n d s a t E T M+ / T M( E n h a n c e d T h e ma t i c Ma p p e r
P l u s 、 T h e m a t i c M a p p e r 分别为美 国 L a n d s a t 7和 L a n d - s a t 5 卫星系统上装备 的传感器 , E T M+ / T M为二者 简称) 影像 由于具有 高分辨率 、 获取容易等许多优 点, 近年 来被 广泛 应用 于城 市热 岛研究 , 并 取得 了丰 富 的研 究 成 果 。林 云 杉等 在 2 0 0 7年 以厦 门市 为 例研究了城市热岛变化 与城市发展 的关系 ; 陈云浩 等_ 4 利用 T M 第 6波段数 据 得 出上 海 市 的城 市亮 温
关键词
E T M+ / T M T P 7 9 ;
不透水表面
热 岛效 应 A
滇池流域
中 图法 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随着城 市化 进 程 的 不 断加 快 , 地 表不 透 水 表 面 也 在迅 速增 加 。不透 水 表面 的变化 对城 市气 候 的变 化 有着 巨大 影 响 , 最 为 显 著 的影 响是 城 市 热 岛效 应 的出现 。城 市热 岛效 应 ( u r b a n h e a t i s l a n d , U HI )是 城 市化 进程 的产 物 , 指 的 是 城 市 的 温度 明显 高 于 外 围郊 区的现 象 。 自 H o w a r d首 次发 现 伦 敦 城 市 与 郊 区存 在 温差 的 “ 热 岛效 应 ” 以来 , 城 市 热 岛现 象 受 到 了广 泛关 注 … 。 滇 池是 昆 明人 民繁衍 生 息 的摇 篮 , 是 云南 省 人
基于城市地表参数变化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第31卷第14期2011年7月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Vol.31,No.14Jul.,2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107);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JK2009004)收稿日期:2010-06-22;修订日期:2010-09-21*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fdy@public.fz.fj.cn徐涵秋.基于城市地表参数变化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生态学报,2011,31(14):3890-3901.Xu H Q.Analysis o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based on the dynamics of urban surface biophysical descriptors.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1,31(14):3890-3901.基于城市地表参数变化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徐涵秋*(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福州350108)摘要:以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为代表的地表参数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的热环境质量。
针对福州从一个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对福州市1976—2006年间的地表参数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通过Landsat 卫星影像反演了福州市1976、1986、1996、2006年的不透水面、植被、水体、地面温度等主要地表参数,并对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和相关关系的定量分析。
研究发现:不透水面对地面温度的影响可接近或超过植被和水体之和,查明了福州城市主要地表参数在这30a 里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总的看来,城市地表不透水面斑块的增加和集聚、植被和水体面积的减少和破碎,以及通风不畅,是造成福州成为“火炉”城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城市热岛;不透水面;遥感;热红外影像;福州Analysis o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based on the dynamics of urban surface biophysical descriptorsXU Hanqiu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Fuzhou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ChinaAbstract :The dynamics of urban biophysical descriptors ,represented mainly by impervious surface ,vegetation and open water ,can affect the quality of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UTE ).With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Fuzhou City ,located in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ern China ,has witnessed a significant UTE change ,which led the city to have been reputed by media as the top of the three new “furnace cities ”in China in 2007.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the city from a non-furnace city to a top furnace city in China ,the dynamics of urban biophysical components of Fuzhou and the associated UTE change between 1976and 2006have been analyzed.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ervious surface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because the impervious surface has for many year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UTE and ,with the advent of urban sprawl ,become a key issue in urban habitat health.The city's biophysical properties ,e.g.,impervious surface ,vegetation and water ,along with LST in 1976,1986,1996and 2006were retrieved from the Landsat MSS /TM images of the corresponding years.Three thematic indic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 (NDIS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 )were employed to extract features of impervious surface ,vegetation and open wat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satellite images.The spatial overlay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se land surface features were then carried out.The results reveal the dynamics of the urban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ity in the 30study years and their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to the UTE change.The area of urban impervious surface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329%over the 30years ,which was only 20.45km 2in 1976but remarkably increased to 87.89km 2in 2006.The cost of the increase in urban impervious surfaces is the considerable reduction of vegetation and open water coverage in the city area.The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urban area has decreased from 25%in 1976to 9.8%in 2006.The replacement of the natural vegetation-dominated land surfaces by the impervious materials would have an impact on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due to modification of heat energy balance.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mpervious surface has a positiv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ith LST rather than a simple linear on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area with high percent impervious surface could accelerate LST rise and thus the urban heat island development.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impervious surface to LST could equal or even exceed that of the sum of vegetation and water.On the whole ,the significant urban biophysical-component changes of Fuzhou Cit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have induced the strong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to the city ,which led the city to have become the hottest one in China.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and amalgamation of impervious surface patches ,reduc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vegetation and water covers and poor urban ventil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furnace city ”of Fuzhou.Key Words :urban expansion ;impervious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remote sensing ;Fuzhou City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已使得世界上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而这个数字在100a 前仅为15%。
遥感数据的城市不透水面估算及增温效应
Vo 1 . 5 1 No . 5
Ma y 2 01 7
DOI :1 0 . 3 7 8 5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7 3 X. 2 0 1 7 . 0 5 . 0 2 7
遥 感 数 据 的城 市 不 透水 面估 算 及 增 温 效应
宋瑞 祥 。 ,张庆 国。 ,于 海 敬 , 徐 丽 ,施 悯 悯
环境效应加以研究 , 分 析 不 透 水 面盖 度 变 化所 导致 的 地 表 温 度 和 气 温 变 化 . 结果 表明 , 不 透 水 面 盖 度 与地 表 温 度 之 间呈指数关系 , 与 气 温 之 间呈 线 性 关 系. 地 表 温 度 和 气 温 随 着 不 透 水 面 盖 度 的增 加 而 升 高 . 当 某 区域 内 的 不 透 水 面 盖度在 4 3 时, 区域 内不 透水 面增 温效 应 和 其 他 地 物 的 降 温 效 应 达 到 动 态 平 衡 . 关键词 : 不 透 水 面盖 度 ; 地表温度 ; 增温效应 ; 遥 感 中图分类号 : X 8 7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9 7 3 X( 2 0 1 7 ) 0 5 —1 0 5 1 —0 6
Es t i ma t i o n s t o i mp e r v i o u s s u r f a c e a nd t h e i r e f f e c t s o f wa r mi n g f o r c i t y u s i ng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d a t a
S oNG Ru i — x i a n g ,Z HANG Qi n g — g u o ,YU Ha l — j i n g ,XU L i ,S HI Mi n — mi n
城不透水面遥感高精度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介绍
(1)融合LIDAR的航摄影像提取不透水面的精度提取精度达到95%,比单纯采用光学遥感影像的方法提高了6.74%;
(2)使用多角度视频卫星数据比单角度图像卫星数据对地物分类得到的分类结果精度提高率,自动提取精度达到88.951%,比单纯基于一个视角的视频图像自动提取精度提高了6.691%;
2
行政职务
系副主任
技术职称
教授
国籍
中国
工作单位
武汉大学
完成单位
武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参与不透水面提取关键技术研究,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
(2)典型案例
1)城市规划和设计部门应用情况: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成功将不透水面提取成果应用于海绵城市试点申报、城市排水防涝、海绵城市规划等现状分析中,成为排水防涝、海绵城市等规划设计中下垫面分析的重要资料,为海绵城市科学研究与规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评价:通过将武汉大学提取的不透水面成果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排水防涝、海绵城市规划的现状分析中,有效识别了城市不同区域面临的问题,同时将不透水成果用于城市发展趋势分析、城市热岛分析及建设成效的评估等业务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SBN: 9787564343088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程熙,吴炜,沈占锋
有效
软件著作权
多源遥感影像不透水面提取系统v1.0
中国
2016SR139799
2016年3月20日
1318416
武汉大学
有效
发明专利
城不透水面遥感高精度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高精度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名者:中国测绘学会提名意见: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是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武汉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城市不透水面遥感高精度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构建了城市多尺度不透水面遥感高精度提取和监测的理论方法体系,率先创建了多源遥感影像不透水面遥感高精度监测技术体系,破解了面向工程应用的不透水面自动提取和监测系列难题,成果已经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全球首次完成了国家尺度的米级不透水面产品,并广泛服务于中国自然资源监测、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水文和水环境监测中。
项目获得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目,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目,完成人4次获得国际奖励,被国际同行评价为该领域的引领者,该项目成果已为全国30多个海绵城市试点提供科学定量规划设计参数,已应用于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城镇化监测、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格局变化监测、2436个县(市、区)的国土空间开发监测、中国5大城市群的城市布局和协调发展监测、18个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实施评估监测。
软件在国内已应用到60余家单位,并出口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加纳、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战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有效化解“城市病”。
国务院明确将不透水面面积占比和空间分布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控制性指标,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房屋建筑、道路、广场等不透水面空间分布是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化解城市内涝和城市热岛等“城市病”的主要依据。
目前已有的30米分辨率的城市不透水面产品无法满足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需求,天空地多平台、主被动多源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是快速精准获取城市不透水面空间分布信息不可或缺而又非常有效的手段,而高精度不透水面遥感监测面临着理论方法体系缺乏、城市复杂场景阴影遮挡、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等科学难题。
城市不透水面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研究_以泉州市区为例_林云杉_遥感技术与应用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 是全国著名侨乡、 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泉州市的 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 引起了
第 1 期 林云杉等: 城市不透水面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研究——以泉州市区为例 15
ble-im pervious-soil m odel, 简称 V-I-S 模型) , 将城市 影像中的每个像元看成这 3 种代表性类型的线性组 合。 Carlson[ 6] 等 利 用 植 被 覆 盖 度 ( Fract ional Veget ation cover, F r) 与不透水面之间的关系, 研究 了适合于 城市建成 区不透 水面信 息提取 的方法。 Bauer[ 7] 等将 L andsat T M 分类影像和高分辨率的航 空照片结合, 提取出不透水面, 然后再利用缨帽变换 中的绿度分量与不透水面的回归关系来评价不透水 面提 取 的 精 度。Wu[ 8] 等 利 用 光 谱 混 合 分 析 法 ( SMA ) 对 L andsat7 ET M + 影像进行分解, 提取出 不透水面, 并利用 DOQQ 影像对提取精度进行了验 证。在国内, 对不透水面的遥感研究开展的比较少。 姜红梅[ 9] 等将土地利用 1 km 栅格信息和数字高程 模型数据进行空间配准, 由此通过目视解译直接提 取新安江模型参数的不透水面积比。总的看来, 不透 水面的遥感研究多集中在国外, 而国内类似的研究 正在起步。本文将以福建省泉州市建成区为例, 利用 植被覆盖度与不透水面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关系来快
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城 市下垫面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城市建筑 物的兴建导致了城市不透水面面积的快速增加, 从 而对城市的热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研究泉 州市建成区不透水面分布及其与城市热岛之间的关 系, 对进一步加强泉州市城市建设和提高人居环境 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泉州中心城区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
工具 排放 过 多 的人 为 热 , 使 气 温 升高 。此 外 , 人类 日常 生 活 的人 为热 排 放 也 是 重 要 原 因 。 ( 3 ) 城 市 大 气污 染 。在 城 市 大量 矿物 燃 料燃 烧 , 产 生 的氮 氧化 物、 硫 化 物 等 排 放 至 大 气 。 使 得 大 气 易 于 成 云致 雨, 改 变气 候条 件 。 ( 4 ) 城 市 绿化 所 占比例较 少 。城
引 言 2 0 0 9 年l 2 月在 丹麦 首都 哥本 哈根 , 举行 了被 喻
为“ 拯 救 人类 的最 后一 次 机会 ” 的会议 。会议 上 1 9 2
然 界 本 身 的平 衡 状 态 , 人 为 热 的排 放 使 城 市 成 为
区域 中 的高 温 弧 岛 , 人 为 水 汽 的排 放 进 一 步 使 得
素的相互影响 , 从 而提 出若干减弱热 岛效应的措施 。
【 关键 词】 泉 州中心城 区; 热 岛效应 ; 气温; 城 市化 【 中图分类号I X 1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8 9 1 ( 2 0 1 3 ) 0 4 — 0 0 1 7 — 0 5
城市 热 岛效 应 的影 响 日益 突 出 。近年 来 , 随着 经济 的快 速 发展 和城 市 人 口的增 加 , 建 设 新农 村 等政 策 使得 农 村 中农作 物 面积 减 少 、 硬化 路 面 、 楼 盘增 多 , 城市 规模 不 断扩 大 , 城 市对 气 象 环境 的 影 响越来 越 大, 城市“ 热岛” 等环境 问题 也更加 突 出 。 随着 “ 环 泉 州湾 城 市规 划 ( 建设 ) 专 题会 议 召开 以来 , 政 府 大 力对 “ 一湾两江” 进行重点建设 , 把 环 湾 开 发 建 设 作 为 推 动 泉 州 新 一 轮 发 展 的 重 要 动
不透水面提取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初步分类结果进行证据建模。 ①根据不同源数据选择适用的分类器及其权重 ②根据样本与类别中心的关系来进行样本的隶
属度计算。 2)冲突区域检测与区域类型识别。包含三个方面:
①异物同谱情况的判定。 ②同物异谱情况的判定。 ③高分辨率下阴影区域的判定。
研究方法
1、进行证据建模和证据集获取。 2、证据冲突判定与区域属性标记。 3、进行证据融合和区域合并。 4、在流程中
融合多源遥感影像的滇池流域不透水面提 取算法的研究
班级:000 指导老师:000 姓名:00 学号:10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013年7月19日北市区北 京路
2014年8月26日西山区西坝 新村
201入到土 壤中的人工地表特征,主要由道路、停车 场、广场及屋顶等建筑物组成。
设计; 2016.4——2016.5 算法实现与论文初稿; 2015.6 准备答辩。
Weng探索了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应用于高光谱影像的 情况,分类回归树(CART)和多元回归模型也 常被用于不透水面提取。
Slonecker将这些方法总结为解译法、光谱法和建模 法。
国内研究现状
王浩等使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研究流域尺度的不透水面 遥感提取。 林冬凤等针对沙土、水体、阴影等信息与不透水面相混 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方法可应用于大面积区域快速计 算。 徐涵秋采用复合波段的形式创建了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 指数,实现了城市不透水面的快速、自动提取。 张路等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提高了不透水面的提取精 度。 Zhang Y和Zhang H综合运用光学遥感和SAR遥感影像 来提升不透水面提取的精度。
针对滇池流域,获取全面而准确的不透水面 覆盖度。
对城市规划、生态评估、污染治理等提供参 考和指导,为当前昆明市建设宜居城市、 海绵城市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doc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名单(78件)城市学院三等奖作品《2013年大学生孝道践行问题的调查及分析》作品《包含平面硒原子层的稀土硒化物及硒氧化物二维纳米晶:2与4O43的液相合成与性质研究》作品《石墨烯的刚度增强效应》《激光斜射扫描显微技术》二等奖作品《基于有机组分及其来源特征分析我国大气颗粒物陆海长距离传输及其影响》《微观空间内的群际博弈策略基于门地铁口妇女贩证现象的经验研究》三等奖作品《农村产权制度中的基层建设与福利分配以XX市邛崃市临邛镇西江村为例》大学二等奖作品《基于空间连杆机构的蛙泳模拟训练健身器》三等奖作品《分子自组装渗透汽化优先透醇膜材料设计及规模化制备》未入围作品《音频调频定距离声速测量系统的研究》航空航天大学作品《空间上拟共形映照问题》《进一步推进法学专业教育探索的思考》《细胞机器人》《新型固定翼直升机复合式飞行器》二等奖作品《基于猫下落转体原理的仿生机器人》三等奖作品《移动端云计算虚拟三维效果展示》三等奖作品《新型鞋子杀菌除臭器的研制》大学二等奖作品《智能导航跟随多功能机器人》科技大学二等奖作品《从含钛电炉熔分渣制备六钛酸钾纳米晶须的研究》三等奖作品《多组分颗粒在振动和旋转激励下分聚行为研究》《金属粉末凝胶注模成形技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纳米细菌纤维素多功能医用敷料的研究》理工大学作品《面向军工装备制造业的智能优化排产软件》作品《基于新型铜铟硫纳米晶的白光与光转换膜的制备和应用》《两栖蛙板机器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保律制度研究》二等奖作品《“神行太保”多用途机器人》《基于的便携式跨平台网络安全云盘》联合大学二等奖作品《解决城市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对策研究——以市垡头老旧小区为例》林业大学二等奖作品《斑翅肩花蝽布丁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评价》三等奖作品《内分泌学新发现:垂体调节麝鼠泌香腺分泌性类固醇激素》未入围作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居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某市8个分类达标试点小区的实证分析》作品《“听"懂你那无声的告白:听障学生手语使用状况的调研与分析》《荧光碳量子点的电化学制备及性质研究》《转型期乡村混混的生存机制基于对浙村拆迁改造的》三等奖作品《掺杂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中的铁磁涨落》《基于图像形状与颜色的三维模型检索》《甜与爱的味觉具身效应研究》外国语大学二等奖作品《微博全息透视及其在管理方面的正能量分析基于微博百万样本的实证研究》三等奖作品《基于的再制造与升级产品的生产定价问题研究》未入围作品《世界主流视域中的治形象构建--以四国对“”报道为例》信息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便携式心电诊疗设备与远程医疗系统》邮电大学二等奖作品《基于和的违章停车智能监控系统》三等奖作品《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多信息传播系统》未入围作品《运动行为感知平台()(简称:体感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三等奖作品《校园整合型自提点需求及可行性的调研报告》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作品《光伏下乡可行性与应用前景的调查与研究》三等奖作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以市延庆县为视角》未入围作品《基于太阳能中低温利用技术的集热蓄热系统》作品《多光照环境下的第一人称手部检测》《建设工程表见纠纷的审判方法和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全国230件案例的实证分析》《可用于油水分离和水净化处理的双层2基网膜》作品《民办初中在贫困地区何以相对繁荣地—-基于河南省XX县的调研》《前下视可见光空间五轴模拟系统》二等奖作品《可变冲程发动机的设计、制造与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二等奖作品《结构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吗?》首都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游动的生存,不游动的生活市海淀区18位流动摊贩生存状态的研究》三等奖作品《3D技术在古生物复原中的应用》未入围作品《远程控制多功能嵌入式智能车的设计与实现》地质大学()三等奖作品《7图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实现》农业大学作品《丁酸缓解幼龄动物断奶腹泻的作用和机制》三等奖作品《高通量作物穗部自动考种装置》《一种手推式半机械化牦牛便捡拾车》青年治学院二等奖作品《“失独”余生,不再孤独一生 -—从资本视角看“失独”的生存与》三等奖作品《新生代职业生涯研究——以资本视角进行分析》《新时期农村早婚青年的行动策略及其形象初探以福建、天津、浙江的3村为例》人民大学作品《迟暮之年,何处安放?对失独家庭及其相应支持和服务的研究》《大学生道德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高校大学生的调研》二等奖作品《莫让债权付流浙江网络自行司法拍卖的研究》《心理契约对规范型营销渠道治理方式影响基于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调研》《新生代婚恋状况》三等奖作品《私营企业工会:方兴未艾与进退维谷基于辽宁省后英集团调研的思考》法大学二等奖作品《刑事诉讼变更管辖问题研究基于京、新、苏三地实证调查》中央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经济、出口退税与全要素生产率以入世后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中央民族大学三等奖作品《民间金融创新监管视角下的P2P网贷平台法律规制研究》《新背景下地方府应对“危机"与服务型府建设研究-—以河南周口平坟事件为例》未入围作品《高浓度尾矿充填技术参数研究》天津(30件)南开大学作品《新能源工具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性研究——电动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策建议》二等奖作品《表面等离子激元诱导透明平面超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居民财幸福感研究-—基于民生财支出结构的视角》《临床技能教学模拟训练装置》《新型储能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三等奖作品《微孔材料的组装、磁性和吸附功能研究》天津财经大学二等奖作品《天津低碳城市建设现状调查及与、、典型城市的比较研究》三等奖作品《我国保障性住房现状的调查基于群众满意度的视角》天津大学二等奖作品《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的水管理》三等奖作品《超低温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基于的自主图书馆存储机器人》《紧凑型全光纤超连续白光激光光源》《应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构建帕金森症药物左旋多巴工程菌》天津大学二等奖作品《纳米凝胶防伪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天津科技大学未入围作品《挤压雾化高含寡糖膳食纤维技术及成套装置开发》《兽药氯霉素免疫亲和凝胶检测柱及其制作方法》天津理工大学二等奖作品《智能电容器节电装置》三等奖作品《高分子的响应性能及其癌药物的控制释放》《基于菲涅尔透镜的光控三维显示系统》天津商业大学三等奖作品《现代文明冲击下落后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生存现状调查以贵州省XX县XX 乡小花苗为例》天津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天津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现状研究》天津医科大学三等奖作品《低剂量和对间质细胞类固醇》《体内评价黄酮衍生物抗糖尿病作用及其机制》未入围作品《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在校权益思想认知影响因素的调查—-以在校学生组织为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居机器人》三等奖作品《基于的智能蔬菜生长柜》民航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北斗二代和数据链的空域监视系统》《基于多重校验算法的动态加密狗系统》人民军事学院二等奖作品《“蛛网"地面无人侦察系统》三等奖作品《三轮多向遥控玩具车》(53件)北华航天学院三等奖作品《XX市城市幸福指数调查及对策分析》承德医学院三等奖作品《山楂叶总黄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二等奖作品《环京津乡村圈的研究-—以秦皇岛、保定为例证》《柔性电路板自动光学检测设备运动设计》三等奖作品《谁来“救助”救助站—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工作困境及出路的探究》《先进节能建筑材料—新型酚醛保温板的制备》《蓄电池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情绪感知与多表情对话机器人》北方学院三等奖作品《下丘脑垂体神经系统内3高表达促进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大学作品《拟步甲的自然选择与适应进化》二等奖作品《超声降解有机污水最佳频率的确定及处理装置的研发》《省中小企业就业人员保险现状》《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增强人细胞功能的体外研究》三等奖作品《乏氧选择性茚(1,2)喹喔啉-5,10—二氧—11-酮肟衍生物抗肿瘤前药设计、合成与细胞毒性研究》《宽光谱吸收双波段叠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研究》工程大学未入围作品《搜救机器人系统》大学二等奖作品《具有视觉感知与交互式的移动助理》三等奖作品《面向消防、、治安的无盲区三维定位及面向消防、、治安的无盲区三维定位》《颜料自动调配装置》经贸大学三等奖作品《正定“文化绿道"及“绿道经济"建设探究》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电动自动起降航拍无人机》《细菌性软腐病菌蛋白工程菌株的构建与表达》《灾后少数民族学生转移就学机制研究以玉树地震灾区转移安置学生异地就学为例》联合大学三等奖作品《新型永磁磁浮选机》农业大学二等奖作品《食品中苏丹红类染料的多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师范大学作品《推动中小学职前职后教师专业的有效路径:课例研修》三等奖作品《”国培计划”参与性课程资源库的构建——以生物教师培训为例》《》《“高校志愿者关爱子女志愿服务新模式构建”的》《抗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单链抗体的构建与筛选》《网络中法律功能发挥的现实状况及改进策略研究——以《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为例》医科大学二等奖作品《齐墩果酸共晶的研制及热力学研究》未入围作品《以γ为靶点筛选飞机草活性成分研究》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二等奖作品《西部无电区太阳能应用管理模式创新基于对省XX县太阳能利用的实证研究》《异地老人医疗报销障碍、损失评估及改进方案基于京津冀地区调查》三等奖作品《废旧陶瓷绝缘子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基于物联云的智能用电用能系统平台的开发》《绿色高效气相汞氧化剂的研发》《我国光伏业可持续协调共享机制构建与模拟效应研究--以保定“电谷”为例》经济学院三等奖作品《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未入围作品《基于财务管理视角对沙盘模拟的研究与创新》铁道大学未入围作品《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燕山大学作品《蓝宝石光纤探针持气率测井仪》作品《基于力柔顺伺服控制技术的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二等奖作品《机械增压式发动机新型动力传动装置和喷油量匹配技术研究》《将青春铭刻在新农村建设的蓝图上XX市XX县、抚XX县57个村庄综合环境整治规划与》三等奖作品《新型减摩材料的研制碳化硅衍生碳的制备、表征及其摩擦性能研究》《一种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具有梯度纳米组织结构的方法》人民军械工程学院二等奖作品《力挽狂澜-—式电梯快速响应安全防护系统》《饮水思源-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设备》三等奖作品《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型调查分析—-由“光盘行动"的热议引发的几点思考》《灾区生命线-—带有自适应桩基的模块化应急道路系统》人民武装部队学院未入围作品《深井类多功能气体置换装置》(35件)长治医学院未入围作品《玲珑剔透反光球》吕梁学院三等奖作品《基于核桃青皮色素的染发剂研制》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平顺太行水乡社区居民参与业的调查与研究》未入围作品《助推县域经济战略研究-—以XX县为例》《省生鲜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流通优化研究基于流通环节主体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大同大学未入围作品《大同大学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施工场所安全保护装置及系统开发》大学作品《行走在城市边缘的人—-太原市棚户区居民收入消费结构调查》《用于精细农业的2浓度测量与装置》二等奖作品《夹缝中的第三身份城乡进程中新市民身份认同的实证研究》《资源型农村治理困境,?————基于两个村庄的比较研究》三等奖作品《省县级人民府网络信息公开调研报告—-基于120个府门户“信息公开栏”的数据分析》未入围作品《面向微博的观点句抽取系统》大学商务学院三等奖作品《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调查与分析》农业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民间布艺老虎的开发设计研究》未入围作品《公共汽车防雨板的发明与制作》《以槐花为原料的糕、果冻、饴等系列食品的研制》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五角枫天然种群叶片表型多样性研究》《中小学教师学习自主性的》未入围作品《花粉红枣苦荞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太原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软合并的协作频谱感知性能分析及优化》《可吸入颗粒物检测仪》《起重机的智能定位防摆系统装置研究》《煤矿工人生态意识》未入围作品《声控式自动翻书器》太原理工大学二等奖作品《深度脱除汽油中硫化物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三等奖作品《囧途:草根与乡村治道——永济寨子村农民协会个案研究》《煤矿采空区高速公路路基健康监测嵌入式多参量无线传感系统》未入围作品《基于的地热能和太阳能辅助沼气发酵恒温监控系统设计》《空间行星轮系人力双向滚转洗衣机》《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装置》忻州师范学院未入围作品《光谱法研究根皮苷和根皮素与的相互作用机制》中北大学三等奖作品《农村孤寡老人生活现状的报告—基于省忻州市两个镇的实地调查数据》《智能窗户系统》未入围作品《无源无线高温陶瓷微型压力检测系统》内(27件)呼伦贝尔学院三等奖作品《对餐桌浪费现象的》内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满意度探究以XX市府兴营村为例》《内峰市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调查》内大学三等奖作品《度区域经济质量评估模型基于内自治区案例研究》《基于词典、规则的斯拉夫文词切分系统》《金葡萄球菌诱导牛原代腺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矿产资源开采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民利益的影响》《有序介孔材料钴基催化剂的42重整活性及积炭行为研究》未入围作品《新传播环境下族文化的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内大学三等奖作品《分布式发电上网绿色建筑》《水中机器人2D仿真水球克策略优化》未入围作品《金属卟啉配合物固胺超分子识别2》内化工职业学院未入围作品《蒙药有效部位的提取及活性研究》内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作品《可折叠爬式脚手架》内科技大学二等奖作品《《春秋》内容的图表化解析》三等奖作品《基于体感识别技术的搬运机器人》未入围作品《高炉风口三通道观测仪》内民族大学三等奖作品《齿轮检测仪》未入围作品《幽门结扎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内农业大学三等奖作品《逆境胁迫下1诱导马铃薯H2O2产量的研究》未入围作品《百里香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内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大众传媒表达的价值观对于受众影响的调查以对于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为例》《XX市打造我国“云谷”的前景与对策探析》未入围作品《高速绝热温变测量》内医科大学三等奖作品《蒙药金诃子中多糖物质对肺癌A549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未入围作品《卫拉特蒙医学流派诊治甲状腺病与其传承》辽宁(63件)渤海大学三等奖作品《接力梦,推进新生代精神文化建设-—锦州新生代精神文化调研》《辽宁省滨海竞争力评价》《系统论视角下的锦州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大连大学三等奖作品《丁二酸酐改性玉米秸秆吸附阳离子翠蓝》《辽宁省老龄化状况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新型小容量绿色能源发电系统》大连海事大学三等奖作品《便携式微流控芯片流式细胞仪》《莫让湿地变“失地”:辽宁省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未入围作品《电磁弹射式船舶主机油泵及其脉冲电源的研发》大连海洋大学未入围作品《海珍品采捕机器人》大连大学三等奖作品《商用厨房油烟净化及余热利用系统》大连理工大学作品《交互式声光显示屏》作品《探索科学家的工作时间表》二等奖作品《新结构功能石墨烯基整体材料的设计与构筑技术方法》三等奖作品《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实验装置》《利用人工锌指蛋白技术调控放线菌纤维素酶表达》《污泥菌剂强化修复四溴双酚A污染土壤的研究》大连民族学院三等奖作品《低温水溶液制备纳米氧化锌阵列》大连医科大学三等奖作品《恩替卡韦与485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药代动力学机制》《糖基因6家族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亚慢性砷暴露对小鼠脑组织表达的影响》北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生命周期视角下群体性中关键性少数的与仿真分析》未入围作品《基于两阶段的组合模型在高端理财客户中的应用》北大学二等奖作品《电磁振动/剪切耦合作用下半固态金属流变轧制成形》《管道漏磁探伤系统》三等奖作品《半自治分布式新能源双向并网智能逆变器》《脉冲电流对9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现代信息管理平台面向用户服务的智能检索系统》《老龄化财负担的预测研究》辽宁大学二等奖作品《对传统通信行业的影响》三等奖作品《保障生存,改善民生—-基于XX市沈北新区尹家乡农村保障》《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几个档案问题的》《遗忘的契约——当代大学识调查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作品《辽宁中小城市房屋空置率》《一种高传真推挽扩音机》三等奖作品《新型短壁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设备》《新型矿车拉力智能检测仪》辽宁大学作品《对新兴集群的调研分析以锦州光伏为例》三等奖作品《锦州市城市子女受教育状况的》《纳米阵列太阳能电池》《小型方程式赛车》未入围作品《绿色、高效、节能荧光灯》辽宁何氏医学院未入围作品《1.4小切口预植入人工晶体的研制与开发》辽宁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一种底部吹气位置可以转动的钢水包》未入围作品《鞍山民营企业的》辽宁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辽宁省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三等奖作品《和同时去除的新型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稠油热采井口蒸汽分配计量装置研究》《气体分馏装置先进的设计与开发》沈阳工程学院未入围作品《多段式高效直线抽油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作品《XX市环境状况调研分析》未入围作品《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沈阳化工大学二等奖作品《介质阻挡放电与化学氧化耦合技术处理难降解焦化废水》《离子印迹硅胶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三等奖作品《基于技术的代码行为诊断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沈阳建筑大学三等奖作品《XX市公交服务体系现状调查及改进方案》《志愿者支教服务事业现况的》未入围作品《XX市公交车服务现状的》沈阳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大飞机工程用聚合物基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微型高精度直流电机运动控制卡》未入围作品《废水中镍的新型试纸》沈阳师范大学未入围作品《“红绿"凉茶之争对品牌与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思考》《特色化大学视阈下府规制限度研究》吉林(45件)白城师范学院三等奖作品《基于远程可控液体反应装置》北华大学作品《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医生桌面图像处理平台》三等奖作品《速度自控式管道内检测器》二等奖作品《一种汽车机械自救装置的发明设计》三等奖作品《XX市立体停车场建设研究》未入围作品《基于三维会话头像的听障儿童发音康复训练系统》长春工程学院未入围作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评价研究》长春大学二等奖作品《区域能源合作稳定性模型与实证研究》《抑制氩氧精炼过程产生喷溅的研究》三等奖作品《冠心病无创性诊断智能化方法研究与应用》《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应用开发》未入围作品《智能仿人服务机器人》长春理工大学二等奖作品《智能跟随载物车》长春师范学院未入围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状况——以吉林省XX县为例》长春中医药大学三等奖作品《“运腹通经”法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适宜技术与社区医疗服务推广》《首批“国医”成功要素的》北电力大学三等奖作品《正负极交替互换式微藻燃料电池》三等奖作品《控制降解/组装{9W21}纳米簇构筑新型钨锑酸盐簇合物》《含过氧钛多金属氧酸盐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氧化降解的研究》《三维氧化镍/硅酸镍纳米的合成及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未入围作品《简易路线制备银@聚苯胺纳米纤维》《植物抗盐碱生理机制研究》吉林财经大学未入围作品《城市的低碳化转型驱动机制》《非货币财产出资形式再探讨》吉林大学作品《磁控多级孔纳米缓释骨修复材料的研制与性质探究》《封闭管制还是协商:管理新模式的与探索以吉林省XX市吊水壶村为例》二等奖作品《高性能纳米金属氧化物的高效、低成本可控制备》《激发活力:公众参与管理的新探索—-基于XX县“群众诉求XX”的调研》《重型车智能可调后防护装置》三等奖作品《超细晶构筑引导石墨烯包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三等奖作品《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废墟探测机器人》未入围作品《聚乙烯醇球珠的制备和研究》吉林农业大学三等奖作品《多功能承插式板材切割机》《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分析》《智能模拟灭火教学仪》。
多时相影像福州市不透水面对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7 1 TP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1 7 2 1 ) 1 —0 7 —0 1 0 —3 7 ( 0 0 1 2 0 9 8
S u y o pa i lDit i u i n o n u f c m p r t r f c e t d n S ta s r b to f La d S r a e Te e a u e Ef e t d
境 。 由于 NDVI 有 季相 变 化 的不 稳 定 性 , 研 究采 用 两 个 时 相 TM/ TM+ 影 像 分 析福 州市 及 其 周 边 地 区不 透 具 本 E
水 面对 热 力场 的 时空分 布 变 化 状况 。 为 了获 取 精 确 的城 市 不透 水 面 信 息 , 实 验 采 用 N V 二 元 法 结 合 20 本 D I 0 0年 同 区域 的 I O S影像 提 取 不透 水 面信 息 。通 过定 量 分 析 不透 水 面 百分 比 、 D I K N0 N V 与地 表 温度 的 关 系 , 出不 透 得 水 面 百分 比与城 市地 表 温度 呈 线 性相 关 , 相 关 系 数在 0 7 右 ; 其 3 以上 的不 透 水 面对 地 表 热环 境 的 空 间 其 .左 尤 O 分 布 影 响最 为 突 出 , 因此 , 对 于 不稳 定 的 N VI 言 , 透 水 面信 息能 更好 地 反 映城 市 热 环境 的 空间 分布 状 况 。 相 D 而 不
关键词 : 地表 温 度 ; 不透 水 面 百分 比( I A) 归一 化植 被 指 数 ( FS ; NDVI ; 被 覆 盖度 ( VC )植 F )
d il . 9 9 jis . 0 O 3 7 . 0 0 0 . 1 o: O 3 6 /.sn 1 O 一 1 7 2 1 . 6 0 7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地表温度分析——以泉州市区为例
软件导刊 Software Guide
Vol. 18 No. 5 May. 2019
基于 Landsat 遥感影像的地表温度分析
——以泉州市区为例
杨永健 1,2,李洪忠 2,钟舒怡 2
(1. 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空间信息研究中心,深圳 518005)
YANG Yong-jian1,2,LI Hong-zhong2,ZHONG Shu-yi2 (1. Chang’an University,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Xi’an 710005,China; 2. Center for Geo-Spatial Information,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CAS,Shenzhen 518055,China)
丰泽区受植被覆盖与水域影响,热岛热岛;线性拟合
DOI:10. 11907/rjdk. 191312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9)005-0187-05
Analysis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Based on Landsat Remote Sensing Image——Taking Qua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摘 要 :随 着 城 市 扩 张 ,不 透 水 面 增 加 ,热 岛 现 象 日 渐 凸 显 ,对 生 产 生 活 造 成 负 面 影 响 。 以 2002-2017 年 3 期
南昌市城市不透水面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分析
南昌市城市不透水面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分析张静敏;汤江龙【摘要】通过分析南昌市不透水面和城市热岛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技术指导。
以南昌市2002年、2014年Landsat TM/TIR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
采用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 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进行水体的提取,结合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法( 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NDI-SI)对南昌市不透水面信息进行提取,然后采用单窗算法进行温度反演。
分析比较2个时期的不透水面分布图和地表温度分布图,在2002-2014年间,南昌市不透水面面积与高温分布面积都明显增加,且主要是沿赣江两岸扩张。
而从二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中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城市不透水面面积的增加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ervious surface and urban heat island of Nan-chang City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relieving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Taking the LandsatTM/TIRS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Nanchang City in 2002 and 2014,as the data source.The 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 MNDWI) was used to extracted water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 ( NDISI)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impervious surface information,then the single window algorithm was used for temperature inversion.The impervious surface 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period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 shows that,the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and high temperature are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2-2014 in Nanchang City,and they mainly expanded along the both sides of the Ganjiang River.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the two distribution diagram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them,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ity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increases will increas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4)004【总页数】6页(P475-480)【关键词】不透水面;城市热岛;NDIS;地表温度;单窗算法【作者】张静敏;汤江龙【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53随着不断地飞速发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而同时伴随着城市扩张带来的热岛效应更加突出.林云彬等[1]分析了泉州市不透水面和城市热岛的相关关系,宋毅等[2]通过分析滇池流域不透水面和城市热岛的空间布局发现两者存在一致性,毛文婷等[3]反演西安市地表温度定量研究下垫面和城市热岛的关系,可见城市热岛效应主要受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决定.自然因素主要指当地地理、气象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下垫面、人为热源及大气污染、城市形态及景观格局.这些因素中下垫面是与人类活动联系最紧密的,故而其对地表温度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最大.下垫面根据其透水性不同可以将其分成透水面及不透水面两种.不透水面,即是指那些相对于植被和土壤等渗水率较低的区域,如道路、停车场、广场及屋顶等建筑物.城市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的建造,这就导致不透水面面积增加,从而导致地表的热容和导热率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也越来越严重.南昌市也称为洪城,其原是百湖之城,而近年来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导致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加,城市热岛效应显著.所以,发现南昌市不透水面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1 研究区及数据源本文的研究区为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市位于东经E115′27′ ~116′35′ ,北纬N28′10′~29′11′之间.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全市主要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高程约为25 m.本文采用的数据为2002年10月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以及2014年10月的Landsat TIRS影像数据,其中,Landsat T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 m,Landsat TIRS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5 m(图1).1.2 数据预处理由于一副影像数据无法完全覆盖南昌市范围,因此需要采用两幅影像数据.首先采用三次卷积法对影像进行镶嵌,然后用行政区划数据对镶嵌影像进行裁剪.在提取不透水面的时候,需对裁剪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反射率定标,目的是将像元的灰度值转变传感器的反射率值.另外,因为研究区存在水体,而水体和不透水面区域的灰度值都较低,会对研究区不透水面的提取造成影响.所以,在提取不透水面时需考虑水体对其影响.水体的提取主要选择MNDWI方法进行提取.数据处理整体流程如图2所示.NDISI指数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归一化比值运算方法增加强辐射波段和弱反射波段二者之间的差距,以突出不透水面信息.该指数处理后,不透水面地物具有较高的反射度更亮,而植被因热辐射度相对较低故而表现的更暗[4],从而达到突出不透水面的目的.不透水面在热红外波段与近红外波段之间的反射率相差较大.故而,以此构建指数.考虑到水体对不透水面信息的影响,因水体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低于不透水面的反射率,在计算NDISI指数时将MNDWI指数插入其弱反射波段,可以达到增强不透水面信息的目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式中:TIR为多光谱影像中热红外波段的反射值;NIR为多光谱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MIR表示的是多光谱影像中红外波段的反射值;MNDWI表示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Green为多光谱影像中绿光波段的反射值.为了降低水体对不透水面的影响故而制作掩膜文件提取不透水面信息,此时得到不透水面分布图.结果如图3、图4所示.从图3、图4看出,灰度值得不同可以表征不透水面信息的强弱,灰度值高的区域,不透水面信息较强,图像更亮;反之,就越弱.从上面不透水面图中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区域亮度较暗,这部分区域大多分布森林和农田,不透水面值较低大都0.4以下[5];亮白色区域则是不透水面区域,其不透水面值在0.8以上,主要是城市建筑和道路为主;图像上灰色区域大都为植被和不透水面的混合区域,这部分区域不透水面的值介于0.4~0.8之间;图像上黑色的部分为水体.地表温度反映的是地面的温度,地表温度会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而不同,其是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能量转换的重要因子.现在,通常是对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地表温度,其反演算法主要包括:单通道算法、分裂窗算法以及多通道算法等[6-7].经过多次反演算法精度的比较得出最适合Landsat TM数据的方法为单窗算法.王倩倩等[8]为了简化大气校正法,改进地表热辐射传导方程,提高了反演的精度.他将大气向下平均温度的辐射强度改为大气向上平均温度的辐射强度对地表热辐射方程进行修改.然后在此基础上,将Plank函数进行泰勒多项式展开并消元化简[9-10],得到适用于Landsat TM数据热红外波段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本文采用的方法为改进的单窗算法.3.1 亮度温度亮度温度是传感器在卫星高度上观测得到的物体自身辐射温度,同时亮度温度可以表示一个区域内辐射亮度的空间分布变化.求解星上亮温温度时采用Planck函数[11],此时需采用定标系数将影像DN值转换成星上辐亮度值,计算公式如下:式中:K2和K1为常数项,对于不同的Landsat TM/TIRS数据,其取值是不相同的.对于Landsat TM数据而言,K1=607.76(W·m-2·sr-1·μm-1),K2=1260.56(W·m-2·sr-1·μm-1);而对于Landsat TIRS数据,K1=774.89(W·m-2·sr-1·μm-1),K2=1 321.08(W·m-2·sr-1·μm-1).3.2 NDVI与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况和空间分布可以通过NDVI指数来反映,该指数可以用来检测植被覆盖度.该指数为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红波段的反射值之差和两者之和之比,可通过以下的公式计算:NIR表示的是传感器的近红外波段,R表达的是红光波段的反射值.植被覆盖度显示了一个地区植被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其是反应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可以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参数[12-13],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用来计算植被覆盖度,公式如下:式中:NDVIS 为非植被像元的NDVI值;NDVIV 为纯植被像元的NDVI值.本文研究区域内没有明显的完全植被或裸土覆盖的像元,故而NDVI值的置信区间取5%和95%,所以在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时NDVIv 取值 0.70,NDVIs取值0.05.即某个像元的NDVI>0.70时,FV取值为1;当NDVI<0.05时,FV取值为0.3.3 地表比辐射率地表温度反演的精度与地表比辐射率有直接关系[14].覃志豪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将地表分成水体、自然表面以及城镇3类,再计算地表比辐射率[15].3类中,水体的比辐射率几乎等同于黑体,所以水体的辐射率值直接定为0.995.另外2类的比辐射率则由公式计算:εbuilding=0.958 9+0.086FV-0.067 1FV×FV式(4)、式(5)中,εsurface和εbuilding为自然表面和城镇的地表比辐射率;FV为植被覆盖度.3.4 地表温度本文以热红外波段对地表温度进行反演故而采用的是改进后的单窗算法.单窗算法公式如下:式中:a和b为回归系数,是一个常数项,其中a=-67.355 351,b=0.458 606;τ表示大气透过率;ε为地表比辐射率;Tsensor是星上亮度温度值;Ta为大气向上平均作用温度,Ta计算方法如下:式中:T0表示近地温度,可以从当地的气象资料中获取.本文将2002年10月与2014年10月的平均气温作为近地温度的取值.采用改进的单窗算法反演得到2002年与2014年南昌市地表温度,将反演温度结果图进行分级,温度分级图如图5、6所示.4.1 城市不透水面表变化分析采用NDISI指数法获取南昌市城市不透水面信息,从图3、图4中可以发现,从2002-2014年间,南昌市植被和水体的面积明显的减少,而不透水面面积则显著增加,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2002年不透水面主要集中在赣江一侧,而2014年不透水面则分布在赣江两侧,说明不透水面主要是沿着赣江两岸扩张.对图3与图4进行统计,得到南昌市不透水面变化信息.对以上两幅图中分析得出2002年的南昌市不透水面积约为南昌市面积的5.04%,而2014年南昌市不透水面积约为南昌市面积的11.94%,可见不透水面的面积增加约为2倍.4.2 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用地表反演温度的标准差来表达城市热岛效应,标准差表达的是温度分布的离散度.热岛效应明显的区域,其离散度高,故而表示该地高温区与低温区之间的差异明显.利用软件的统计功能对温度反演结果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南昌市2002年与2014年地表温度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如表1.从表1可看出2002-2014年,平均温度值升高了约6℃,其标准差增加了1.157.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南昌市的热岛效应也明显加剧.从温度反演图中可以看出,南昌市热岛效应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市中心高温区集中分布,周边城郊为低温区,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明显的城市热岛特征.4.3 不透水面与热岛效应的关系分析城市不透水面面积的增加,城市的温度也日益升高,热岛效应突出,分析不透水面分布图和温度反演结果图可以发现城镇二者在空间分布和变化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相关性显著.为了探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从不透水面分布图和温度反演结果图随机选取50个离散点,分别统计两幅图像的不透水面信息以及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从而构建地表温度信息和不透水面信息的线性回归方程,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图7为2014年二者之间的关系图,图8为2002年二者之间的关系图.从上面2幅图像中可以看出,R2都在0.85以上,表明二者之间相关性显著,且呈正相关关系.因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即表明不透水面覆盖率高的区域,地表温度也会升高.从二者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南昌市在2002年,不透水面每增长0.1,地表温度相对的升高1.15℃;在2014年时,不透水面每增长0.1,地表温度升高1.58℃,二者相差0.43℃.从中可以得出,不透水面的大幅度增加会导致温度大幅度上升,其会直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4.4 分析结果采用NDISI指数法对南昌市不透水面信息提取,结果表明从2002-2014年,这12 a间,南昌市的不透水面面积共增加了6.9%,不透水面增加的区域与南昌市城市扩张区域一致,主要是分布在赣江两岸.这些现象都表明城市扩张会引起不透水面的增加.不透水面的大幅度增加会导致温度大幅度上升,其会直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16-17].通过对不透水面信息及地表温度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的R2均在0.8以上,证明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通过对南昌市进行分析发现不透水面面积每增加0.1,地表温度升高约1.6℃.通过不透水面分布图可以看出城市不透水面主要分布在赣江两岸其在赣江西面主要是向红谷滩发展,而在东面是向瑶湖发展,北面是向蒋巷镇和昌北发展,东面是向九龙湖和南昌县发展,其是和城市扩张一样的发散式增长,因城市不透水面和地表温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故而可以利用其来指导缓解城市热岛的相关建议:1)增加修建生态公园,在赣江两岸建设时,可以在赣江的西边建设生态公园,这样既可以呼应西边红谷滩的发展,也可以缓解红谷滩所带来的城市热量.2)在城市扩张的同时也应该以海绵城市等生态城市理念来建设,在选择基础建设材料时应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而且小区的房顶可以在上面铺设土层,种植植物,从而降低城市热量,这样既可以打造美丽生态城市,同时又可以减少有效缓解不透水面带来的城市热岛效应.3)控制生态结果,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以在建设路旁的人行道时采用格网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透水面的增加同时也美化了城市,而在生态保护红线之外也应该增加绿色植被和水面来调节热量的平衡.【相关文献】[1] 林云杉,徐涵秋,周榕.城市不透水面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研究:以泉州市区为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22(1):14-19.[2] 宋毅,杨昆,赵旭东,等.基于ETM+/TM数据的滇池流域不透水面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3):49-54.[3] 毛文婷,王旭红,祝明英,等.城市地表温度反演及其与下垫面定量关系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5):708-714.[4] 葛壮,李苗.基于NDISI的七台河市不透水面信息提取[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31(3):129-131.[5] 孟宪磊.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与城市热岛关系的多尺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6] 刘晓东.三江源区草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及动态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0.[7] 李玮娜.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不透水面信息的提取应用[D].太原:中北大学,2013.[8] 王倩倩,覃志豪,王斐.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3):24-26,62,113.[9] 贾维花,廉丽姝,吕宜平.基于TM数据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提取[J].地理信息世界,2012(6):62-66+74.[10] 郑丽.基于SPOT影像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13-16.[11] 岳玉娟,周伟奇,钱雨果,等.大尺度不透水面遥感估算方法比较:以京津唐为例[J].生态学报,2015,35(13):4390-4397.[12] 朝鲁门.气象卫星在地表温度反演及应用方面的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0):60-62.[13] 张智,刘建涛,余晓松,等.基于多源多期遥感影像数据的榆林北六县植被覆盖度估算和分析[J].测绘技术装备,2013(3):5-7.[14] 王春磊,晁晖,孙迪.基于比辐射率先验的热红外反演地表温度算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3):86-91.[15] 覃志豪,李文娟,徐斌,等.陆地卫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吐辐射率的估计[J].国土资源遥感,2004(3):28-32,36-41,74.[16] 李艳芳,李小娟,孟丹.环境减灾卫星热红外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及LST分布分析:以北京市城八区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3):70-75.[17] 林冬凤,徐涵秋.厦门城市不透水面及其热环境效应的遥感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8(3):78-84.。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研究进展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研究进展任金华;吴绍华;周生路;林晨【摘要】不透水面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不透水面的大小、位置、几何形状、空间布局以及透水面与不透水面的比率,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多种遥感数据和方法进行不透水面的提取和制图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从传统遥感方法、基于光谱与几何特征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方面总结了不透水面的遥感提取方法,介绍和评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未来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方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Impervious surface,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urbanization degree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magnitude, location, geometry, spatial pattern of impervious surfaces and the ratio of perviousness ?imperviousness significantly affect regional eco - environment changes. Extracting and mapping impervious surface by means of multiple remote sensing dataand analytical methods have constituted a hot topic in thes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paper, impervious surface extraction methods are summarized from traditional method of remote sensing, extraction based on spectrum and geometrical featur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then the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fields are described, and finally the future prospects are pointed out.【期刊名称】《国土资源遥感》【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8页(P8-15)【关键词】不透水面;遥感;数据融合;城市化【作者】任金华;吴绍华;周生路;林晨【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化显著特征之一的不透水面也在不断增加,这将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导致流域水文循环异常、非点源污染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的发生。
ETM+遥感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研究——以泉州市区为例
ETM+遥感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研究——以泉州市区为例陈小瑜;林建松【摘要】针对单波段法提取水体信息,存在的人工确定阈值的难度性和提取结果的误差性,以及多波段法提取水体信息存在的地域局限性,以泉州市区ETM+遥感影像为例,在谱间关系法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采用决策树法分步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首先利用研究区内的典型地物类型的辐射亮度均值作出典型地物辐射亮度响应曲线,并构建自动提取水体信息的模型,实现对研究区的水体信息提取.【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1)004【总页数】5页(P22-25,29)【关键词】ETM+;水体信息提取;辐射亮度;决策树;泉州【作者】陈小瑜;林建松【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51地表上的水体不管是作为一种能源,还是一种环境因子,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水体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是遥感影像分类及分析处理的基础,在水资源调查与监测、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海岸线变化及监测、洪水灾害分析评估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1]。
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貌特征及水文特点,许多学者针对水体信息的提取方法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如:钟春棋[2]等根据不同地物类型在TM 遥感影像中的比值((TM2+TM3)/(TM4+TM5))差异提取了湿地水体信息;陈华芳[3]等利用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的ETM+影像,采用几种方法提取山地高原地区的水体信息并进行比较;曹凯[4]等利用SPORT5卫星影像构造了一个自动提取城市水体的模型,根据该模型提取的水体信息可以去除大量的地形阴影和建筑物阴影;Mcfeeter[5]提出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TM2-TM4)/(TM2+TM4))用于水体信息的提取,该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壤和植被信息的影响;徐涵秋[6]等在NDWI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TM2-TM5)/(TM2+TM5)),该指数在抑制建筑物信息上具有一定的效果。
基于Landsat 8遥感图像信息容量与城市不透水面指数的关系研究
基于Landsat 8遥感图像信息容量与城市不透水面指数的关系研究毛文婷;王旭红;祝明英;蔡静;程德强【摘要】不透水面指数可以有效提取不透水面信息,反映城市硬化地表的覆盖度,但不能直接表征地表覆盖度的复杂度,而遥感图像信息容量是一种可以表征地表景观复杂度的指标.该文结合二者各自特点,计算出遥感图像信息容量和不透水面指数,对二者进行耦合分析,发现不同波段的信息容量与城市不透水面指数均方差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8,二者关系密切,说明信息容量可以表征城市不透水面的变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信息容量值的大小与城市化进程较为一致.【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9)004【总页数】7页(P608-614)【关键词】遥感图像;信息容量;不透水面指数【作者】毛文婷;王旭红;祝明英;蔡静;程德强【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表景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城市地表覆盖结构的变化.城市地表覆盖主要包括硬化不透水的建设用地(道路,房屋等)[1-2]和可透水的自然地表覆盖(水体、绿地等),前者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透水面(impervious surface area, ISA).在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面在城市地表覆盖类型的比重不断增加,自然地表覆盖类型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由于不透水面改变了城市地表覆盖的自然景观,使城市热辐射能力增强,改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表径流和水文环境的改变、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不透水面比重是评价城市化进程和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4].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大量不同时相、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获取,为借助遥感手段提取不透水面信息[5-8],深入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9-14],以及辅助决策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可能.同时,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生态问题,亦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由于城市景观的复杂性,地表结构十分复杂,空间异质性异常明显.采用单一的城市覆被特征参数如植被指数、不透水面指数、水体指数等,难以全面地定量分析复杂的城市景观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研究.信息容量是一种基于多维直方图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计算时考虑了像元点所处的局部区域特征,可客观有效地表征对象的结构特征信息[15-17].信息容量大小与数字图像有意义的灰度层次数相关,对遥感图像而言,遥感图像的复杂度与所表示区域地表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相对应.因此,通过遥感图像信息容量值的大小可以表征地表景观复杂度[18-20].这里我们应用遥感图像信息容量来量化表征城市地表景观的复杂度.不透水面指数是根据不透水面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性不同而得出的计算模型[7],用于提取城市不透水面信息,表征城市硬化地表的覆盖度.信息容量与不透水面指数比较而言,信息容量可以用于表征地表复杂度或破碎度,但不透水面指数不能表征地表复杂度或破碎度.本文通过计算遥感图像信息容量和不透水面指数,分析二者的关系,提出遥感图像信息容量可以表征不透水面的变化,进而将信息容量作为表征城市硬化地表的复杂度或破碎度的一项指标.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信息容量应用于城市地表景观的破碎度评价中,从而深化了信息容量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1.1 遥感图像信息容量的计算信息容量是基于多维直方图的灰度数字图像质量评价的一种指标,计算时考虑了遥感图像的上下文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info是信息容量,单位为bit;ω为约束区间.约束区间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是计算信息容量的关键性步骤.由于多维直方图的统计计算比较复杂,本文以二维直方图为例说明约束区间的选择与定义.约束区间ω定义为[18]:G1和G2是左右相邻的两个像元灰度值;Gmax和Gmin是图像中的像元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T1和T2是非负值,T1表示图像灰度级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一半,T2表示相邻两像元的灰度值之差.1.2 不透水面指数不透水面(Impervious surfaces)是指水不能直接通过且不能下渗到土壤中的物质,包括沥青、水泥、瓦片等材料构成的建筑物、路面和停车场等[4].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不透水面不断增加,城市景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劳斯(Rouse)等人[11]引入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在遥感影像上提取植被信息以来,已有不少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归一化差值指数来提取不同的地物信息,如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21]、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可分别用于提取水体信息、不透水面信息等.同时,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些归一化差值指数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使这些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准确地表征地物的专题信息[7].本文采用徐涵秋提出的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NDISI),该指数较其它提取不透水面信息的指数可以达到更好地提取效果[7].式中,NIR、MIR1、TIR分别为遥感影像的近红外波段、中红外1波段和热红外波段,分别对应landsat8第5波段、第6波段、第10波段,这里还采用了改进型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其中,Green为绿光波段,即为Landsat 8第3波段.1.3 技术路线依据研究思路,绘制研究技术路线图 (图1).该研究方案分为3部分:①数据预处理,包括遥感数据的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等.②不透水面指数和信息容量计算,选取适宜的波段,计算不透水面指数;信息容量的计算是基于单波段的,由于地物电磁辐射光谱特征在不同波段的差异性,信息容量的计算值在不同波段是不同的.为了更透彻地分析信息容量与不透水面指数的关系,选用了Landsat 8的4个波段,分别是绿波段(Band 3)、红波段(Band 4)、近红外波段(Band 5)、中红外1波段(Band 6).③结果讨论分析,从信息容量与不透水面指数的剖面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容量进行的区域分析3个方面研究探索信息容量可能性的应用.2.1 数据源研究数据为2014年5月11日Landsat8卫星获取的数据,轨道号PATH/ROW为127/36,数据来源于NASA官方网站.主要采用了陆地成像仪(OLI)的4个波段,分别是绿波段(Band 3)、红波段(Band 4)、近红外波段(Band 5)、中红外(Band 6),空间分辨率为30 m.本文对landsat8数据做预处理,使用FLAASH大气校正法做辐射校正,各项定标参数从影像头文件中获取,以1∶5000地形图(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参考几何校正.2.2 研究区研究区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地势平坦的关中盆地区域内,经纬度范围为:108°30′E~109°15′E,34°5′N~34°30′N.主要包括西安市的主城区、咸阳市秦都区和渭城区(如图2).其中西安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在该研究区内较均匀的选取了61个样区作为研究对象.3.1 信息容量与不透水面指数的剖面趋势分析对样区的MNDISI沿着某一剖面线,该剖面线位于西安绕城高速以内(具体位置如图3),通过剖面线坡度的陡缓可以表现不透水面影像上的变化趋势(如图4).同时采用移动窗口分析法将第六波段信息容量以栅格图像的形式显示[20],并沿着同一剖面线做示意图(如图5).由图4、图5可以看出在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值变化剧烈的地方,信息容量值大,如在1 000~1 100范围内,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值变化剧烈,信息容量的值就相对较高.从剖面图中初步判定:信息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城市不透水面的变化幅度.3.2 信息容量与不透水面指数的回归分析本文在研究区内随机选取61个样区,计算landsat8数据4个波段的样区信息容量.这四个波段对本文的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中与不透水面指数计算直接相关的是Landsat8数据的近红外波段(Band 5)、中红外1波段(Band 6),间接相关的绿波段(Band 3),以及不相关的红波段(Band 4),这样可以比较全面的研究不同波段信息容量与MNDISI的关系.借助ENVI平台获取MNDISI,并对61个样区的MNDISI平均值(Mean)、均方差(Stdev)进行统计.Landsat8数据第3、4、5、6波段信息容量与MNDISI均值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2,说明信息容量与MNDISI均值相关性不显著,但4个波段的信息容量与MNDISI的均方差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说明信息容量与MNDISI的均方差是高度相关的(如表1).4个波段中样区信息容量与样区MNDISI的均方差相关系数较大的是参与MNDISI计算的2个波段(band5、band6),其它两个波段相关系数较低,但总体相差不大.4个波段样区信息容量和样区MNDISI的均方差分别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利用趋势线进行拟合(如图4所示),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705、0.694、0.703、0.713,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F检验,在置信水平 0.01 下,计算5组回归分析的F值分别为141.47、133.93、139.89、146.71,均大于 F0.005(1,n-2)=8.49,n为61,则可以认为4个回归方程在此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由此可以判定信息容量和MNDISI均方差关系密切,说明信息容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城市不透水面的变化幅度,可以成为表征城市硬化地表复杂度的指标.3.3 不同城市化进程区信息容量的区域分析研究表明不透水面可以作为评价城市化进程的指标[3],结合信息容量和不透水面指数的关系,进一步挖掘信息容量所蕴含的信息,发现信息容量与城市化进程也具有一定的关系,以下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别分析二者的关系.对研究区窗口信息容量进行分级,如图7.从图中可以发现研究区内信息容量值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如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雁塔区北部以及咸阳市的秦都区),这些区域城市化程度高,地表结构复杂;信息容量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渭河流域和灞河流域附近,这些区域是城市化程度低的城镇郊区,地表结构较为单一.可定性说明信息容量值的大小与城市化的进程相一致.对研究区9个区的信息容量按等级进行栅格统计,如表2,可以看出:整个研究区信息容量主要集中于4、5两个等级;研究区中处于中心位置的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是城市核心区,在该研究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三区信息容量的第5等级都超过60%,;雁塔区、秦都区、未央区属于半城市化区,两区信息容量第5等级的比例都超过了26%,;长安区、灞桥区属于城市边缘区,两区信息容量第4等级的比例都接近40%,;而咸阳市的渭城区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属于乡村区,其信息容量主要集中在第3、4等级.以上分析,可定量说明信息容量值的大小与研究区的各区城市化程度较为一致.4.1 结论本研究以西安城区为主体研究区,以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选取61个样区,通过计算获取每个样区信息容量和MNDISI,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遥感图像信息容量与MNDISI均值的相关系数较低、与MNDISI均方差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揭示了遥感图像信息容量与MNDISI均值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而与MNDISI均方差关系密切.说明不透水面的分布变化是影响信息容量值大小的,信息容量的大小是可以表征硬化地表复杂度或破碎度的.(2)由于不透水面可以反映城市化进程,结合信息容量和MNDISI均方差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信息容量值的大小与城市化的进程相一致,在城市核心区、半城市化区、城市边缘区、乡村区的信息容量级别呈现依次降低的趋势.(3)通过该研究,表明信息容量可以突破以往从宏观上表征地表复杂度的变化的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较小尺度内如当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最为主要的聚落形态城市的景观变化,从而使信息容量的应用范围从宏观深入到较微观的领域.此外,还将信息容量与地学中其它问题相结合,使得信息容量与地学紧密结合起来,扩展了其在地学中的应用领域.4.2 展望城市不透水面作为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利用信息容量评价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热岛问题,从而为城市环境发展决策提供参考.【相关文献】[1] 李伟峰,欧阳志云,陈求稳,等. 基于遥感信息的北京硬化地表格局特征研究[J].遥感学报,2008, 12(04): 603-612.[2] 李伟峰,王轶.城市硬化地表格局特征及尺度效应遥感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 2010(01):69-72.[3] 刘珍环,王仰麟,彭建.不透水表面遥感监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09): 1143-1152.[4] Arnold C L,Gibbons C J.Impervious surface coverage: the emergence of a key environmental indicator[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6,62(2):243-258.[5] Weng Q, Hu X, Lu D.Extracting impervious surfaces from medium spatial 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and hyperspectral imagery: a comparis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8, 29(11):3209-3232.[6] 李玮娜,杨建生,李晓,等.基于TM图像的城市不透水面信息提取[J].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01): 66-70.[7] 徐涵秋.一种快速提取不透水面的新型遥感指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8,33(11): 1150-1153.[8] 王浩,卢善龙,吴炳方,等. 不透水面遥感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 2013,28(03): 327-336.[9] Conway T M. Impervious surface as an indicator of pH and specific conductance in the urbanizing coastal zone of New Jersey, US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6, 85(2):308-316.[10] Xu H,Lin D,Tang F.The impact of impervious surface development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a subtropical city: Xiamen,China[J].Int J Climatol, 2013,33(8):1873-1883.[11] Zhang X,Zhong T,Wang K,et al.Scaling of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and vegetation as indicators to urba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satellitedat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9, 30(4):841-859.[12] 韩春峰,张友水,陈友飞.多时相影像福州市不透水面对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研究[J].遥感信息, 2010(06):79-86.[13] 林冬凤,徐涵秋.厦门城市不透水面及其热环境效应的遥感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8(03):78-84.[14] 唐菲,徐涵秋.旧城改造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的遥感研究——以福州市苍霞片区为例[J].地理科学, 2011, 31(10): 1228-1234.[15] 殷德奎,俞卞章,佟明安. 基于多维直方图的灰度图像质量评价[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1996, 9(03): 265-270.[16] 殷德奎,俞卞章,佟明安. 红外热图像像质评定方法[J].激光与红外, 1996, 26(02): 75-79.[17] 戴奇燕,尤建洁,胡晔,等.细节信息容量与MTF相关分析[J].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5,26(04):15-19.[18] 王旭红,李飞,张哲,等.遥感图像信息容量约束区间的选择与空间分异性[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01): 108-116.[19] 秦慧杰.不同地貌类型区遥感影像信息容量的空间差异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20] 张哲.遥感图像信息容量的模型构建与差异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21] Mcfeeters S K.The use of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NDWI) in the delineation of open water featur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6,17(7):1425-1432.。
泉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遥感研究
泉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遥感研究
潘卫华;张春桂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遥感》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利用Landsat TM/ETM+ 热红外图像研究了泉州市1989~2000年间城市热岛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泉州市热岛面积随城市扩展而增大,并与城市扩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相同.对不同时相的热力场进行正规化处理以克服不同季节间的温度差异,便于进行比较,并采用景观分析方法对泉州市热力场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主要由热团、热环和碎片体组成,最后,提出了治理和改善泉州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总页数】6页(P50-54,中插3)
【作者】潘卫华;张春桂
【作者单位】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州,350001;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
【相关文献】
1.遥感影像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J], 刘金梅;代爱妮
2.定量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及其治理中的应用 [J], 许军强;邢立新;陈庆华;何月;饶萍;孙珂
3.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中的应用研究 [J], 韦伟
4.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中的应用研究 [J], 韦伟
5.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J], 潘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中心城区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
泉州中心城区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
张银环;黄帆
【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27)4
【摘要】城市热岛效应一直是城市环境研究的重点.城市化进程中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深深的改变了泉州市区的城市气候.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它的形成与城市植被、农作物等下垫面性质和城市主导风向等许多因子有关.文章通过对泉州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现象与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泉州热岛效应的成因特点及其与其他气象因素的相互影响,从而提出若干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总页数】6页(P17-21,28)
【作者】张银环;黄帆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6
【相关文献】
1.中心城区不透水表面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研究 [J], 魏锦宏;谭春阳;王勇山
2.中心城区旧工业区更新改造规划策略研究——以泉州市北峰工业区为例 [J], 孙星琳
3.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策略研究——以泉州中心城区为例 [J], 刘金燕; 王泽发; 陈露
4.快速经济发展下环泉州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J], 全斌;雷师;李朝奎;白一君;欧阳鸿;罗淑华;谢金宁
5.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规划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中心城区为例 [J], 李友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数据源 本文选用福建省泉州市的建成区为研究区, 总
面积为 91. 45 km2。主要数据源为 1989 年 6 月 15 日、1996 年 5 月 17 日 上 午 10 时 左 右 过 空 的 L andsat T M 数据。1996 年的影像质量较好, 1989 年 影 像上有少量云分布。遥感影像处理采用 ER Mapper 7. 0TM 软件。 2. 2 影像预处理
即分为不透水面与透水面两类。
表 1 泉州市区建筑物与植被的不透水面阈值 Table 1 Threshol d values of impervious surf ace area of
buil t-up area and vegetated area
1989 年 1996 年
植被
0~0. 4 0~0. 55
(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 利用 L andsat T M 卫星影像提取了泉州市 1989 到 1996 年的城市建成区不透水面, 并研究了 其与城市热岛之间的关系。根据 Ridd( 1995) 提出的城市建成区不透水面与植被覆盖度有很强的负 相关关系的思想, 先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求出泉州市建成区的植被覆盖度, 进而提取了泉州市建成 区的不透水面。通过比较所提取的两个时相不透水面信息, 可以看出泉州市区不透水面的面积在 7 年里有了明显的增加, 并主要沿研究区东南部扩展。通过将所提取的不透水面信息与利用 T M 6 波 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进行相关分析, 可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关 键 词: 不透水面; 植被覆盖度;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泉州 中图分类号: T P 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323( 2007) 01-0014-06
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城 市下垫面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城市建筑 物的兴建导致了城市不透水面面积的快速增加, 从 而对城市的热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研究泉 州市建成区不透水面分布及其与城市热岛之间的关 系, 对进一步加强泉州市城市建设和提高人居环境 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3)
这里, N DV Isoil 为完全是 裸土或无植被 覆盖像元 的 N D V I 值, N DV Iveg则代表完全被植被所覆盖的像元 的 NDVI 值, 即纯植被像元的 NDVI 值。一般情况 下, 可以直接取研究区中 NDVI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别代表 N DV Iveg和 N DV Isoil 。 2. 3. 3 不透水面( ISA)
其中: NIR 为近红外波段, R 为红光波段。在 T M 影 像中, 分别为 4 波段和 3 波段。 2. 3. 2 植被覆盖度( Fr)
植被覆盖度可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植被覆盖面 积, 是评价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植被覆盖度的 计算方法可分为地表实测和遥感测量两类[ 13] 。由于 植被覆盖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性, 地表实测的 方法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对大尺度研究来说, 这种方 法既不现实, 也不可能, 因而遥感测量已成为估算植 被覆盖度的主要手段。本次研究中我们在对光谱信
1 引 言
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的扩展及其 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 关注[ 1~3] 。城市热岛是城市中最普遍存在的气候分 布特征。简单地说, 城市温度高于四周郊区温度的现 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下垫面性质与城市热岛的形 成密切相关, 其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局部的热环境状 况。根据下垫面的透水性可简单地将其分为两大类: 即 不透 水面 ( impervious surf ace area, ISA) 和 透水 面。所谓不透水面是指天然的或者人造的能够阻止 水渗透到地表以下的物质。从遥感的角度来理解, 通 常是指相对于植被和土壤渗透率较小的建筑区域 ( 例如屋顶、水泥道路等) 。不透水面的增加对城市生 态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城市热环境的变化产生重要 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 各类建筑物和构 筑物的不断新建, 城市不透水面不断增加, 使城市地 面导热率增加, 从而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不断加 剧[ 4] 。
速提取城市不透水面信息, 并进而定量分析城市不 透水面与城市热岛之间的关系。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 是全国著名侨乡、 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泉州市的 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 引起了
第 1 期 林云杉等: 城市不透水面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研究——以泉州市区为例 15
16 遥 感 技 术 与 应 用 第 22 卷
地、农田等) , 其不透水面值在 0. 4 以下; 而城市建筑 用地特别是新开发用地, 颜色呈现亮白色, 可见其不 透水面值比较大, 数值多在 0. 7 以上, 有的甚至大于 0. 9; 图中灰度值居中的灰色调区域, 多为植被和不
混合区
0. 4~0. 7 0. 55~0. 8
建筑物
0. 7~1 0. 8~1
图 2 1989 年、1996 年 不透水面差值图 Fig. 2 Dif ferences of impervious surf ace in 1989 and 1996
2. 3. 5 不透水面提取的精度验证 精度验证通常可以采用实地验证和利用较高比
第 22 卷 第 1 期 2007 年 2 月
遥 感 技 术 与 应 用
REM OT E S EN SIN G TE CHNO LO GY A ND APPLICA TION
V ol. 22 N o. 1 Feb. 2007
城市不透水面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研究
—— 以泉州市区为例
林云杉, 徐涵秋, 周 榕
N DV I[ 12] 是一种由遥感传感器接收的地物光谱 信息推算而得的反映地表植被状况的定量值, 是植 被生长状态以及植被生长空间分布密度的最佳指示
因子, 与植物分布密度呈线性相关。NDVI 是诸多遥 感植被指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数之一, 其表达式 为:
ND V I=
N IRN IR+
R R
( 1)
将融合后的高分辨率影像与二值化后的影像叠 加在一起,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人机交互验证。 在 1989 年的影像上, 抽取了 125 个验证像元, 11 个 误分, 总精度达到 91. 20% , Kappa 系数为 0. 822 7; 在 1996 年的影像上, 抽取了 131 个验证像元, 13 个 误 分, 其 总 精 度 达 到 了 90. 08% , Kappa 系 数 为 0. 793 8( 表 2) 。 2. 4 地表温度( l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的
根据不透水面与植被覆盖度在城市建成区呈负 相关关系, 不透水面可用下式计算[ 6, 1 6] :
ISA = ( 1- Fr ) dev
( 4)
下标 dev 表示该关系式只适用于被划分为城市建成 区的区域。
2. 3. 4 不透水面制图 根据以上方法和步骤, 获得了泉州市建成区在
1989 年、1996 年的不透水面分布图( 图 1, 为了不同 时相的比较分析, 从 1996 年不透水面分布图中同样 剔除了 1989 年的云及其阴影覆盖的地区) 。图中灰 度的差异显示了不透水面信息的强弱, 数值越高, 亮 度越大, 则不透水面的信息越强。以 1989 年为例, 灰 度较暗的区域为植被覆盖较密集的区域( 主要是林
遥感信息技术在过去的 20 年里得到迅速的发 展, 利用卫星对地观测技术研究城市不透水面信息 同样也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R idd[ 5] 提出了研 究城市生态的植被—不透水面—土壤模型( vegeta-
收稿日期: 2006-07-24; 修订日期: 2006-12-3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371107) 。 作者简介: 林云杉( 1980- ) , 女, 硕士, 主要从事城市遥感研究。
透水面混合的区域, 其不透水面值一般介于 0. 4~ 0. 7 之间。进一步对两幅不透水面分布图进行差值 运算, 获得了不透水面的差值影像图( 图 2) 。图 2 中 亮白色表示 1996 年不透水面增加的区域。
图 1 泉州市区不透水面分布图( 左: 1989 年; 右: 1996 年) Fig. 1 Distribution of impervious surface in Quanzhou city( left : 1989; right : 1996)
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植被指数与植被覆 盖度的转换关系来直接估算植被覆盖度。
NDVI 与 植 被 覆 盖 度 的 关 系 可 用 下 式 表 达[ 6, 14] :
Fr = N * 2
( 2)
其中: N * 与 N DV I 具有如下的关系[ 6, DV Isoil N DV Iveg - N DV Isoil
Ridd[ 6] 指出, 在城市建成区内, 不透水面与植被 覆盖度有着很强的负相关性。因此城市建成区的不 透水面信息的提取可以利用植被覆盖度来获取。其 基本步骤为: ¹ 利用 NDVI 计算出植被覆盖度; º利 用植被覆盖度与不透水面的负相关性, 求解出建成 区的不透水面。 2. 3. 1 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研究区内含有反射率较低的水域, 它的存在会 对不透水面信息的提取产生干扰, 因此在不透水面 提取过程中必须对水体进行剔除。水体的掩膜剔除 方 法主 要采用修 正的归一 化水体指 数( MNDWI) 法[ 11 ] 。另外, 1989 年的影像上的云及其阴影, 在不透 水面提取和地表温度反演时也必须对其进行剔除。 2. 3 建成区不透水面信息提取
为了进行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之间的叠加对比分 析, 必须先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和配准。为了最大限 度地保留原始光谱数据, 采用了二次多项式变换和 最邻近像元法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 并使 RMS 小 于 0. 5, 以确保配准精度。其次, 在提取不透水面信 息处理之前, 还必须对遥感数据进行反射率定标, 将 影像中像元的灰度值转换成传感器处的反射率值 ( at-sensor reflect ance) 。转换模式采用 Chander[ 10] 等 的方法进行。如不作特别说明, 本文中提到的遥感影 像均指经过反射率定标的遥感反射率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