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归去(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在形象的描述中抒情(家园之思),在抒情的根底上释理(对家的理解)的写法。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用心倾听一首思乡的歌曲。

【播放满文军演唱的的《望乡》】
附歌词:
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
渺渺炊烟飘来的是乡愁
多少回朝夕枕幕思念着你哟
清清河水是我流淌的泪
窗外明月光映照我脸庞
欲知故土亲人是否安康
捧一盏乡酒陪伴着你哟
无论我身在他乡与远方
给你我的喜与悲不止为那山与水
分不清梦与醒忘不掉是你身影
穿过岁月春与秋尝尽世间爱与愁
何故此时别离与拥有
……
思乡是一曲永恒的歌谣,尽管忧伤,却不改灿烂。

尤其是身在异乡他国,这种思念更是刻骨铭心,销魂蚀骨。

著名作家韩少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切身之感。

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家韩少功的一些情况?
明确:韩少功,1953年1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

1968年初中毕业后下乡,在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

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

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某杂志历任、副总编。

1985年调湖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1988年迁居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长、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

韩少功从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有《韩少功文库》(10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心想》《完美的假定》等。

另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多种。

部分作品屡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

二、诵读并感知课文
1、学生自行朗读,用心体会,也可以请朗读较好的同学做表演性朗读。

师: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文句加以诵读。

生1:我会对故土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土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土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生2:没有故土的人一无所有。

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生3: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土。

2、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从这篇散文的题目看,同学们一定都知道这又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啊?――思乡。

作者人在法国,心却飞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也是啊,身处异邦他国,举目无亲,怎么不引起游子强烈的思乡情绪呢?这是篇哲理性的散文,文章对故土进展理性的思考的是哪几节呢?这样一想,文章可以分为两块了:
第一块:想家;
第二块:家的理解。

二、先来学习第一块:想家。

1、激趣、引导(先听一支曲子,播放刘欢《弯弯的月亮》)。

刚刚我们大家听了支曲子是什么?喜欢吗?喜欢里面的什么?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那里天上有弯弯的月亮,地上有弯弯的小河,小河上有弯弯的小桥,小桥下有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上有弯弯眉毛,童年的阿娇正在眼望弯弯的月亮。

那是多么美丽的故土啊。

美得让心醉,美得让人心颤,美得让忧伤穿透了我们的心房。

这里的弯弯的语词的.反复出现,动人的旋律一次次地萦绕耳畔,意象的组合这么和谐,想家能写得这么美,这么忧伤,加上刘欢那动
人的旋律我们真的被一次次的打动。

想家写得好此好。

真的要一支神笔。

我们也有时写想家,可是我们正常写的是我好想好想回到家,真的好想家,要不有时候用上一两句诗句,比方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怎么写才能感人,我觉得我们该从韩少功这位大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启迪。

2、学生写评点。

我现在就请大家来读文章想家这一块,请你找一找,看看文章哪些地方写想家打动了你的,然后在旁边加以评点,好吗?不管你用的是金笔,银笔,还是铅笔,只要不是秃笔,写出的评点老师都喜欢。

3、现在交流一下,同桌前后桌,你喜欢跟谁就跟谁交流。

如果不同意或有补充,请你跟你的同学谈一谈。

4、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一下,选择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评点给同学们汇报一下,好吗?谁最勇敢的先来赏析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

(1)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那个韩麦尔先生不是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吗?怎么作者连用三个法语表达出了一种什么情绪呢?厌烦,身在异国,言语不通,举目无亲啊!乡音最亲哪,作者简直度日如年!这是用反复来表达自己思乡的。

(2)“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
无聊至极的举动,夸张的细节写出了作者无所事事的那份要发疯的感觉,太好了。

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望天花板半天的,吃了爸爸的一顿打亦或受了什么委曲的时候。

(3)他在法国不也有个家吗?只是你发现这个家好似有些不同。

上面加了一个引号。

他心底里是不成认的,尽管这个家怎么样呢?看看几幅图片。

书中怎么描述的?
谁来读,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吗?
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可是繁华的物质生活挡不住思乡的情绪。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反衬。

作者感到在法国,有哪些感受,你能快速找到一些词语吗?孤独、寂寞、无奈、空虚,简直要发疯。

朗读体会。

(4)直接写想家,想家中亲人熟睡模样,隔着万里在守候他们睡到天明。

身在异国,心已飞到了亲人的身边,这是想象来抒发自己思乡的浓烈。

从第六节看作者想家,想到了家里的什么?
答: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

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有大家不熟悉的,可以想象一下:故土的小径正走来了我最亲近的人;月夜下忘了回家的小羊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

(5)用比照写作者的家没有都市的繁华酥骨,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故土甚至是贫瘠脏乱的。

但是你还是止不住地想家,在听到一支也许不是思乡的曲子,你也会热泪涌流。

你会想象到家乡的月夜小径晚归的小羊,揷在田边的犁头。

同学们一定也有过想家时候吗?何时何地,什么情景,那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想家时你最想家里的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1、妈妈在锅边煎饼,自己忍不住嘴馋了,偷了一块就往嘴里塞。

2、树上的喜鹊叫喳喳了家里来客人了3、妈
妈在灯下纳靯,赔自己做功课4、奶奶在屋檐下左叮咛右嘱咐路上要小心,骑车不要太快,要靠边走,天冷了要添衣服。

5、过年了,放炮竹。

6、上树掏鸟窝)
归纳:同学们想象的事物非常的详细,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想象的东西越详细,想家的感觉就越强烈。

而这种感觉往往借助于一定的意象来传达,最常见的是“月”,再有云、鞋、家前的犁树、屋后的一条小河。

如《故土的云》“天边飘过故土的云,他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

”《九月九的酒》“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
小结:谁来小结一下写想家,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写?怎样写,我请你来说说。

可以用比照,可以借助于想象,可以用细节来写,可以用反复夸张比喻引用等修辞来写。

我觉得这篇文章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细节比照。

写想家写得形象而充满感情,我们完全可以先模仿大作家的写法来写。

(板书要点)
三、家的理解:学到这儿同学们头脑中一定有个会问题会冒出来的,法国的家那么气派豪华,自己的家乡这么,作者为什么那么死心塌地地想着恋着爱着自己的家呢?或者说,作者对家有种什么样的理解呢?
快速浏览文章7、8、9段。

这几段是对故土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故土不只出生的地方,故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你的血、泪、汗水。

故土的美中含悲。

故土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这些话充满了一种理性深刻的也是新颖独到的思考
问题研讨:(每组一题)
【PPT显示三组研讨题】
①如何理解“故土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土的美丽总是悲伤的”?
A血,是血脉,是根,那里有自己血肉同根祖祖辈辈,有自己流过血汗,有自己对故土还这么脏乱的失望,爱之深才恨之切啊,我的心也许在滴血。

对故土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这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

这样洒下的热血才能让故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双丰收。

这种失望也存在于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例如鲁迅的《故土》中就这样写道:“在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土?” “我对故土萧索的荒村失望,我对尖酸刻薄的杨二嫂失望,我对麻木愚昧的闰土失望……”鲁迅的心那么悲凉,正是那种浓重的滴血的失望,当然这于对故土的爱。

B泪,你在家流过泪吗?什么时候?呱呱坠地时你没流过泪吗?把碗打了爸爸打你的屁股你没流泪吗?委曲你了,鼻尖酸酸的感觉你没有吗?“老骂臭小子的爷爷过世的时候你没流泪吗?如果我们将出生到现在的泪加起来,有的同学恐怕会有一条小溪吧,有的女同学说不定是一条流淌的小河呢!
当然,文中说的“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这种游子的泪也很不少啊。

艾青不是有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故土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课堂拓展:赏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PPT显示】
假设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尽管遭践踏受蹂躏,但依然是自己的祖国。


C对“汗”怎么理解?出力流汗,为她付出,为她奉献,为她荣光。

一个没有为故土流过汗的人他是一无所有的。

只有为家乡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能拥有故土,才能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土”的情怀。

谈得多好。

懂得报答父母乡亲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个真正的人,忘了这一点的人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一个心灵空虚的人,一个不会找到真正幸福的人。

②如何理解“故土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土,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土’的情怀”?
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土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土也才会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别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

③没有故土的人一无所有。

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人是要有一个守望精神的家园的。

故土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拥有故土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拓宽学生的视野,联系类似、相关的文章,辅助对文章的理解。

知识延伸:
【PPT显示】
故土是你多年生活的地方。

你曾在那里呱呱落地,跟妈妈牙牙学语,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过初次的冲动,结识了最初的朋友,启迪了你的智慧之窗。

故土就是你的母亲,她教过你,呵护过你,好好研究你的故土吧,认认真真地研究她的每条街道和她的居民吧。

(意大利阿米琪斯《马路文明》)
一个人只有离开故土之后,才能真正懂得故土。

我们现在也许还不能深刻体会思乡之情,但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将来的回忆和思念。

这种对故土的爱,铭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里,流淌在每一个游子的血液里,无论你走得多远,总不会忘记那片多情的热土。

播放歌曲)附歌词:
多情的土地
我深深地爱着你,
这片多情的土地;
我踏过的路径上,
阵阵花香鸟语;
我耕耘过的田野上,
一层层金黄翠绿;
我怎能离开这河叉山脊,这河叉山脊。

啊!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
仿佛拥抱起妈妈的身躯。

我深深地爱着你,
这片多情的土地;
我时时都吸吮着,
大地母亲的乳汁;
我天天都承受着,
你的疼爱情意;
我轻轻地走过这山路小溪,这山路小溪。

啊!我捧起黝黑的家乡泥土,
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

我深深地爱着你,
这片多情的土地。

四、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好啊,好在一个情字,思乡之情,铭刻在游子的心里,也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我想我们无论走得多远,无论身在何方,这都是永结心头的那份不了的情。

这篇写得好,还在
于一个理字,对故土深沉的思考,让这份感情显得那么深厚,蕴藉,沉甸。

五、课堂练习:
以“想家”为话题,用一两种方法详细地抒写你的思乡之情;再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对家的理解,使你的想家更有理性思考。

例:想家的时候,我想起了星期天我回到家的时候,那飘香的饭菜,妈妈虽然疲惫但眼里漾出的喜悦,她会一个劲儿地往我碗里夹菜,仿佛我还是那个没长大的淘气泡。

家是个温馨的地方,爱的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