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吉思汗读后感6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成吉思汗读后感600
篇一:成吉思汗读后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读后感
四年一班陈宣锦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史。
每朝每代总少不了无数个武威君王。
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最让我倾佩的帝王只有一个——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由一个落难的王孙一跃而成为统一蒙古的可汗,这其中除了历史机遇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他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成吉思汗在青少年时代饱经磨难,父亲被仇人毒杀,他帮助寡母承担起养育一家人的重担,而且还要应对部族仇人的迫害和追杀。
正是如此艰辛的生活环境,锻炼了他的才能,使他拥有了勇敢善战、有度量、重义气这些领袖人物必备的素质。
成吉思汗在战火的洗礼中日趋成熟,成为了部族的首领。
他英姿勃发,通彻大义,并且英勇善战,乞颜氏蒙古族部落在他的率领下日益强大,终于走上了争霸图强之路。
而成吉思汗的目光看的更远,他要征服的目标更大。
成吉思汗麾下的铁骑旋风一样席卷整个蒙古大草原,那闪亮的马刀劈碎了敌人一个个美梦,在他从容谈
笑间,整个蒙古大地被他踩在了脚下。
统一蒙古后,成吉思汗在巩固政权,休养生息的同时,仍没忘记扩大蒙古国的军事实力。
他开始扩展疆域,他的铁骑东征西战,闪电般将西夏、金等国吞并,并征战撒麻尔干、俄罗斯等地,随后长驱直入进中原,饮马黄河。
成吉思汗以他吞并八荒的博大气势,张杨了他充满征服激情的旗帜。
一次次的胜利让成吉思汗懂得了一个道理:消灭人的肉体容易,但真正征服人心才是最大的困难。
他知道打江山夺政权要靠武略,而要永久的征服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则要靠文韬。
当他想通这一点后,便从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开始转变成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征服天下的一生。
可以说,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有着一颗永不知足的野心,强烈的征服欲望。
他说过:“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征服,征服天下是我至高的梦
想”。
而我所佩服的也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当然我所要的并不是征服天下,但我要征服我自己,征服我的理想、我的目标,征服我所能想到的一切可能的事情。
我认为:征服一种东西要远远比占有一种东西更刺激。
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不停的告诫自己:我要成功,我必须成功。
别人能做到的我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做到!而在我艰苦逐梦的路上一直有成吉思汗的精神在不断的激励着我去奋斗去拼搏。
前方的路依然艰险,但我不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不怕的人才能摘到最辉煌的桂冠!
篇二:成吉思汗读后感
成吉思汗读后感
成吉思汗这本书写的很客观,有些史诗的味道,虽然看过很多关于这个民族这个伟大人物的书,不过这本确实有些新意,毕竟是外国人无私的研究外国人,很有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劲头,全书从蒙古的由来、兴起、鼎盛以时间的顺序记述了成吉思汗的一生。
书中详尽介绍了成吉思汗所征伐的民族的兴衰演变,使我对历史上的很多少数民族历史的认识从原有的块状连贯到了带状,受益菲浅。
如契丹人,他们的发展就有了脉络,契丹属通古斯种(蒙古人也属此种,非突厥种),兴盛后建立辽,被金灭后跑到今阿尔泰附近建立西辽,西辽君主得罪了成吉思汗,结果被灭,而且按照成吉思汗的习惯是,一个不剩杀光。
再有比如西夏,是吐蕃的一支从青海进入今宁夏、河东建立的国家,兴盛了几百年,大多信仰佛教部分信仰基督教,为啥现在那里确实回族自治区,信伊斯兰教了呢,是因为他们得罪了成吉思汗,而成吉思汗就病逝于此地,他临终时对窝阔台说,由于西夏没有主动投降竟敢抵抗才使自己带病还要征伐他们,故而我死后要尽灭其种,这个狠的厉害,意思就是喘气的一个不留,别管是人还是牲口。
蒙古大军为什么会占领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半岛、多瑙河东岸、莫斯科以东的所有领土呢,其实就是为了报剌不花苏丹穆罕默德的仇,沿途屠城,
追着苏丹跑,结果一不小心就占了大半个世界。
这个也够很,书中罗列了屠城的记录大概有40于城,其中包括很多当时举世文明的大都市,比如巴格达。
屠城很简单,每个城市留下
400个工匠随军其余的一个不剩,这里面包括主动投降的城市,按照成吉思汗的逻辑,这种没骨气的留着是祸害,当然一个不剩。
蒙古骑兵出征的时候算上几个附庸民族的骑兵加起来也就21万人,结果就杀了不下500万人,是整个西方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其实杀的汉族是最多的,蒙古骑兵南下的时候中国汉族大概有1亿,结果元朝建立后,普查结果是只有900万人口了。
西方称这次蒙古骑兵的西征为上帝之鞭也有称为真主之鞭的,书中记载此话是成吉思汗所说,意思就是因为你们这帮该杀的人,犯了错,真主让我来代她杀光你们以示惩戒的。
这个接口也够狡猾。
该结束的终归要结束,现在的蒙古国终于只有20万人口了,想要在舞上帝之鞭恐怕不行了。
篇三:成吉思汗读后感·
面对高耸入云的城墙,成吉思汗没有办法,但他能一次又一次的攻破城池。
究其原因,就是他和他的属下能够利用人性的弱点:在诱惑面前,特别是那种看似手到即来的诱惑,人类往往失去正确判断是否有危险的能力。
所以每次进攻金国时,蒙古军都利用了人类容易自傲的性格,所以在开战之初就洋装柔弱,甚至逃跑,给敌人一种害怕的假象。
此计百试百灵,特别在容易自傲的守将面前。
所以即使是在蒙古军毫无办法的高墙面前,金国守军都会毫无防范的放弃自己唯一的城墙优势而出城迎接敌人,可是他们不知道,当他们出城时,早已在城外埋伏的成吉思汗军队正在等待他们。
成吉思汗的军队永远都是那么低调,他,他们没有因为敌人一出城就攻击,而是继续逃跑,等待敌人完全进入包围圈后再全面歼灭。
从种战役可以看出,成吉思汗能充分的窥探出人类的弱点,并利用之,也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个遇事沉着冷静的人。
从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攻取东京一战中,人类的贪婪心态再次重演,哲别故技重施,放弃了部分金银财宝的同时命令大量骑兵一而再,再而三地后撤,最终使高度警惕的金军领导者彻底放松了提防。
最后的场面更是可笑,单纯的老百姓跑出城外捡着敌人故意丢弃的金银财宝,当蒙军想要结束他们生命时,老百姓还笑脸相
迎(不得不说老百姓真的很单纯(蠢)),最终只能手里握着无福享受的财宝而被敌人乱箭射杀。
从百姓的角度看,当面临大量的钱财时不能不动心,然而危险来临时,毫无能力反抗。
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是很明显的,如果没有能力,就不要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否则连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会失去。
从哲别的角度看,能够放弃已有的东西,本身已很不容易,即便是有舍不得孩纸套不得狼这句话作为理由,但世间有此舍得的人很少,更何况放弃自己最喜欢的金银财宝。
从哲别身上可以学到,失去只是为了得到更多,如果舍不得失去,永远无法获得更多。
从金军守卫来看,轻视敌人永远只有一条后路,那就是遭受灭顶之灾。
人多力量并不定大,在成吉思汗偷袭紫荆关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本来可以成功防守的术虎高琪在完颜刚到来之后形势大为逆转,因为各自为政,不听对方的意见,总觉得自己才是最高统帅,最终使蒙军有机可乘,成功被蒙军攻陷。
可知,有时候,调兵遣将要分配得当,如果将两个能力很强但无法合作的将领放在一起只会使失败的机率变大。
成吉思汗说领导力就是自我控制力,尤其是对骄傲自满的控制,这要远比驯服一头野狮子还要难;再有就是对愤怒情绪的控制,这要远比击败最厉害的摔跤手更困难。
如果不能控制骄傲自满,就不能领导他人。
回首成吉思汗的一生,他拥有超强的自信,他不傲慢,在他的一生中,失败的战役不超过三次。
有人说,我失败,是因为我不是他的对手。
但纵观成吉思汗的大小战役,每次都是以少胜多,以三万或者五千对决敌人八万或者十万,而且使敌人无喘息机会,所到之处使敌人闻风丧胆。
也许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大蒙古帝国会成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巨无霸,拥有陆地面积占世界四分之一的35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使得在亚洲除了日本外所有国家都成为他的卫星国。
成吉思汗的一生很幸运,但与他个人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他的一生都是在创造奇迹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