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选修)(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高二(上)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选修)
、单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如图所示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示意图,
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
A. —般情况下,②中的 O 2会向③中扩散
B. 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①和③
C. 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 ②和①、②和④相互之间均能进行物质交换
2.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可在内环境中的 是( )
反应.
3. 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下列
能表示抗利尿激素和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
(纵轴表示激素和渗透压的变化程度, 横轴表示调
①抗原与抗体结合 和水
④激素在人体内的运输
②消化
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
⑥酸碱缓冲物质与相应物质 A.①②⑥ B .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都是通过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
B.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C.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D.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5•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n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B. 只有兴奋时,川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C. 神经冲动传到川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 突触一般不含有I部位的结构
6•如图所示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的传递一定是从A到B
B. ③处的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④
C. ①和②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
D. 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
7.如图是体液免疫图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泡©
(7)
扌亢J粗-労啊GJ-j厂"扌日強②帀f诃D包③F即电氏
A. 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②〜⑤
B. 细胞①还参与非特异免疫和细胞免疫
C. 细胞⑤是由细胞③或④增殖而来的
D. 细胞④再次接触抗原时能产生大量抗体
8.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 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 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9.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B.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 二次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由记忆细胞产生
D. HIV 侵染人体T 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10. 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
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A. 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 .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 .治疗艾滋病
11.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作用一定不相同
B. 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生长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
12.用生长素类似物清除水稻田中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A.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B.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 除去发育着的种子,果实发育停止
D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13 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3 年时用标志重捕法
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
14.防止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 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
A.
竞争和互利共生 B.捕食和寄生 C.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
15•下列叙述与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
⑴—冈--⑵
A 若x 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基本代表出生或迁入
B. 若x 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C. 若x 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D. 若x 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可能代表光合作用 1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B. 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有关
C. 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 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17•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 聚合酶可连接磷酸二酯键,因此可代替
DNA 连接酶来进行连接
B. 基因运载体上的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耐热性
C. 运载体的作用是可以完成目的基因的转运、扩增、表达、确定在染色体上基因间的排列 顺序
D. 不同的限制酶能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充分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18 .下列属于PCR 技术的条件的是( )
①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
②目的基因所在的 DNA 片段
③脱氧核苷酸
D. 400 只
灰喜鹊和松毛虫白僵病菌
④核糖核苷酸⑤DNA连接酶⑥DNA聚合酶⑦限制性内切酶.
A. ①②③⑤B .①②③⑥C .①②③⑤⑦ D.①③④⑤⑦
19•如图是某一DNA片段,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图中的ACT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则ACT可称为一个密码子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
C. 若该片段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则该片段为基因的终止子
D. 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作用于①处,而转录不需要
20. 限制酶Mum和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 J AATT G和-GJ AATTC -.如图表示含目的基因DNA片段和四种质粒,其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酶的识别位点,质粒的阴影部分表示标记基因,则适于作为目的基因运载体的质粒是()
(TI7\AC J
目的基因
CHVuUi GAATTC
含目的基因的DMA片段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21. 下列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A. 从物种中直接分离
B. 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推测合成法
C. 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
D. 转录法
22. 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只要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目的基因,就能表达
B. 基因工程操作的必须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C. 抗虫棉的目的基因来自于苏云金芽胞杆菌
D. 抗虫棉的后代中可能有不抗虫的个体
23. 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
B. 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
C. 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D. 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2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只统计方框内的个体
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计数时,将样方四条边上及以内的都计数在内
25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似物
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如表:不能据表得出的结论是(
A. 2, 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 2, 4 - D也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2, 4-D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 2, 4 -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 -
25mg/L
三、非选题(共65分)
26. 如图所示是人体体液调节的局部示意图,A细胞分泌的物质C作用于B细胞•请据图回
答问题:
(1 )若A细胞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 ,若C物质是促性
腺激素释放激素,则B是 ______________ 细胞.
(2 )若A细胞是浆细胞,则A细胞是由____________ 增殖分化来的,图中的B细胞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属于______________ •若C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则引起其分泌量增加的最直接因素
是____________ .
(3) 如果A 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正常人在气温下降时,
调节方式是 ______________•同时,C 物质可以反馈作用于 ________________ • (4) 小王喜欢喝某品牌果醋饮料,在一次喝了
250mL 果醋饮料后,血管中血浆 pH
会
.(上升、基本不变、下降). (1 )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的结构包括图
1中的 __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中C 处未受刺激时电位是 __________ ,受
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偏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 ①处 _____________ (形成或不形成)局部电流.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图1中①处电位发生变化,会释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于③处,C 处电位 ________ (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C 物质的分泌量会增多,该过程的
27. 如图1表示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③结构放大及相关实
验设计,C 处箭头代表受到刺激,请据图回答问题:
(4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以通过转运体重新回到突
触小泡中,但可卡因能够阻断此生理过程,可卡因导致图1中②处多巴胺含量 ________________ ,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
(5)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的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
均能引起受体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请依据图1示意图写出证明ATP作为神经细胞间信号分子
的实验思路: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28. 姜堰河横的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法,选取样本的关键
是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只/m2.
(2 )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在T。
〜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___ 型;若在T2
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i时种群的数量为 ________________ ,Ti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
为____________ •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
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稻和杂草、
鸭和杂草之间的关系分别为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4)水稻收获后,耕翻后的稻田中播种了冬小麦,
11月下旬又是一片绿油油的,这属于_ 演替.
29. 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 H. T . Odum 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如表是 调查结果.表中A 、B C D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E 为分解者(注:能量单位:102kJ/m 2/
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増艮速率
To T
司化固定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
A15.913.1
B :370.7501.3
C |).90.6
D141.079.1
—i>11.5191.4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表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若干年后该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是
(填发展、稳定、退化),理由:_______________ •
(5)如图1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请将
A〜E和大气中的CQ库填在相应的空白方框内.
(6)如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供给丙,则丙
能量增加M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______________ J (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0•图是基因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目的基因通过PCR进行扩增时,需使用一种特殊的酶
是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过程①时,需用酶切开载体以插入目的基因•载体应有_______________ RNA聚合酶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以驱动目的基因转录,该部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
(3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 .
(4)若用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
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 .
(5)在抗虫作物的培育过程中,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作物受体细胞时,常用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 .
(6)检测细菌的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 RNA寸,需要用做探针,再与相应的物
质杂交.
■,目的基因
宿主坡胞I 在迖豈{+
严
转慕阂生物
31.如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I、Bam H、Mbol、Sma!4 种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切割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 J CGG GJ GATC C J GATC CC Q GGG请回答下
列问题:
__ r > ___ _____ ____
I i f
lj" i ? i J *r
l I tyCGGCi CCCGGG
^OTGCCC I
------- -I I 十丄
丄
---------------------- ;北 hp 132
(1 )图1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 _________________ 连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限制酶Smal 完全切割图1中DNA 片段,产生的末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末端,其产 物长度为 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 T - A 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 D 就突变为基因d .从杂 合子分离出图1及其对应的DNA 片段,用限制酶Smal 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 不同DNA 片段.
(4) 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 D 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 用的限制酶是 ____________ .在导入重组质粒后, 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一般
需要用添加 _____________ 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经检测,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中 目的基因D 不能正确表达,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32•如图是用某植物幼苗胚芽鞘所做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 C 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 A B 紧贴在C 切面上,数小
时后如图甲所示处理.
实验二:在左侧光照射下,将同样的胚芽鞘尖端(附有琼脂块
X 和Y )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
11 j i f ■ in - OGATCC
CCTAGG
门
"i 111
GGtiCCC I I I I ffil GQATCC CCTMJG
f<5 吕 tip ■
(CCXi <X ;(C ;
(X J AT
CC
ict-v.ti
A
转,数小时后如图乙所示处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天后,胚芽鞘D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胚芽鞘G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琼脂块X、Y、A、B四者中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芹菜的生长过程中,油菜素内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表是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
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浓度由a到e依次升高),请回答下列问
题:
___________ ,理由
是____________ .
A. __________________ 在浓度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B. 取同一批种子萌发,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70株, _____________ 成7组,编号为1、2、3、4、5、6、7;
C. _____________ 用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分别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D. 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上)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选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所示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般情况下,②中的Q会向③中扩散
B. 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①和③
C. 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 ②和①、②和④相互之间均能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②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解答】解:A、③为组织细胞,会消耗氧气,所以②中的Q会向③中扩散,A正确;
B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其中的水可来自于①血浆和③细胞内液,B正确;C①血浆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
D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与淋巴之间是单向的,只能由组织液到淋巴,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
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可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原与抗体结合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
和水
④激素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岛素的合成⑥酸碱缓冲物质与相应物质
反应.
A.①②⑥
B.②④
C.③④⑤
D.①④⑥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
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解答】解: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①正确;
②消化道不是人体的内环境,②错误;
③人体内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而不是细胞外液中,③错误;
④激素是在人体内的血浆中运输的,④正确;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细胞外液中,⑤错误;
⑥酸碱缓冲物质与相应物质反应发生在血浆中,因此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外液中,⑥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生理活动方式的场所,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下列能表示抗利尿激素和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纵轴表示激素和渗透压的变化程度,横轴表示调节的时间)()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当一次性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造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
过高,高于正常值.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在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多.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得体内水分得以补充,细胞
外液的渗透压下降到正常值•若饮水过多时,两者正好相反.
【解答】解:A、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比较低,随着时间的进行,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也逐渐减少,促进机体的水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渗透压逐渐升高
恢复到正常水平,A正确;
B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渗透压要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不是越来越低,在这个过程
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也在减少,B错误;
C当人一次饮水过多,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应减少,
C错误;
D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饮水过多时,渗透压应该逐渐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能力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都是通过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
B.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C.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D.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
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A、下丘脑除了可以对垂体进行体液调节外,还可以对其通过反射弧进行神经
调节,A错误;
B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B 错误;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C错误;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
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解题的关键是识记下丘脑在稳态中的四个方面的作用.
5•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n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B. 只有兴奋时,川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C. 神经冲动传到川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 突触一般不含有I部位的结构
【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
而少•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
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
神经冲动在n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A错误;
B神经递质是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与是否兴奋无关,B错误;
C神经冲动传到川部位时,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T化学信号,C正确;
D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所以可以含有I部位的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6. 如图所示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的传递一定是从A到B
B. ③处的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④
C. ①和②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
D. 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
触后膜.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识别,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解答】解:A、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
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A正确;
B③突触间隙处的物质和④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特异性结合,但不能通过膜,起作用后被分解,B错误;C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
D 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与上一个神经元构成突触,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7. 如图是体液免疫图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r细泡⑥. 矗
............. 7 炕汨鞄⑴—J厂■汨他② 帀f汨葩③ 甘1 p引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