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1.政治抒情诗
是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

在这种诗体中,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身份,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思潮的评说与情感反应。

在诗体形态上,是强烈的革命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

”这种诗体,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加以铺陈。

代表诗人:郭小川、贺敬之。

2.“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
赵树理等山西作家因创作上有某些共性而被称为“山药蛋派”。

马烽、西戎等的共性①地域: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作品写的也多为山西农村生活;②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主张在生活中“不作旁观者”;③“写实”的风格,作品的思想、形象,来自“当前生活的底层”;④重视故事性、语言通俗
3.新生代诗歌
“第三代诗人”或曰“新生代诗人”、“后新诗潮”的集体亮相是在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以“现代主义诗歌大展”的方式集中介绍了由100多名第三代诗人分别组成的60余家自称诗派及其实验诗歌代表作品,如南京的“他们”,上海的“海上诗群”,四川的“莽汉主义”、“非非主义”、“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等等。

内容上,反英雄、反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

艺术上,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

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原生态口语化倾向构成了对新诗潮经典性的意象语言规范的颠覆。

4.第四次文代会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
原则。

《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样写”,“不要横加干涉。

”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期文学在复苏期的发展态势,是与这一阶段里一系列文艺观念的基本问题和创作中具有倾向性问题的热烈争鸣连在一起的。

这些争鸣活动,既是理论界对新的创作成果的及时评价,又是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和升华,真实地记录了文艺观念拨乱反正的历程。

纪实文学,代表作主要有刘心武的《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张辛欣《北京人》系列。

伤痕文学在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达的焦点。

由此产生了伤痕文学,无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

伤痕文学:70 年代末期,一批揭露文革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的作品,被一些人称为“伤痕文学” 。

它以1977年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因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得名。

伤痕小说的代表作品: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莫应丰《吟》、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韩少功《月兰》、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郑-义《枫》、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等。

反思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更具追根溯源意味),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更具历史感)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是伤痕文学的深化),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

改革文学
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这就是风骚
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

【寻根小说】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代表: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张炜《古船》等。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

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

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