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
第一篇:《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
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词汇:生命体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科学方法:观察(看、闻、摸、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核心价值观: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活动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上的发现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多呢?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6、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7、学生小组交流: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
8.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五、作业设计
(一)、我会填空。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和它们共同的生
长需要是、、。
2、狗尾草是年生植物,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
树是____植物,草是植物。
3、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的物体,叫做。
4、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应做到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
5、树的生长与周围的植物、动物和有关。
6、树是木本植物,草是____植物。
7、树的器官一般包括____、茎、叶、花、____和种子六部分。
8、大树和小草一样,都是有____的,我们要爱护它们。
9、植物的生长都需要____、____和空气。
10、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____组成,叶片上有____。
(二)、我是小法官。
1、大树的树干会越来越粗。
()
2、狗尾草到了冬天就会死去。
()
3、同一种树叶在不同的季节颜色是一样的。
()
4、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
5、像“万年青”这样的植物,它的生命是无限的。
()
(三)、我会选择正确答案。
1、叶从叶芽长成小的嫩叶,慢慢长大变老,所以叶是____。
①有生命的②没有生命
2、观察到大树的信息我们应该()。
A、记在心里
B、在书上做记号
C、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我们要得到大树树皮图案的信息,应该采用()的方法。
A、拓印树皮
B、画树皮
C、从大树上撕下一块树皮
4、以下是木本植物的是()A、狗尾草 B、车前草 C、柏树
5、一般情况下,判断两片叶是否是同一种叶的标准是()。
A、形状
B、大小
C、颜色
6、以下属于植物共同特点的是()。
A、都需要土壤
B、都能繁殖后代
C、都有木质茎 1什么是树: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观察大树带什么工具:放大镜、皮尺。
六、课堂拓展
观察一棵树:
要求:观察一棵跟课内不一样的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观
察记录本中
课外补充
树皮的作用
各种各样的植物都有一层皮。
有的坚厚,有的嫩薄;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这层树皮是干什么用的呢?科学家研究后发现,树皮的作用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运送养料。
在植物的皮里有一层叫做韧皮部的组织,韧皮部里排列着一一条的管道,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是通过它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
有些树木中间已经空心,可是仍有勃勃生机,就是因为边缘的韧皮部存在,能够输送养料的缘故。
如果韧皮部收损,树皮被大面积剥掉,新的韧皮部来不及长出,树根就会由于得不到有机养分而死亡。
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道理就在这里。
知道了这些,我们见到有人在树上乱刻乱画,特别是去剥树皮时,应该进行劝阻,自己当然就更不应该那样做了。
现在又知道,树皮不仅可以吸附环境中的许多有毒物质,而且还是一员优良的监测大气的尖兵,可以从历年来树皮吸附的有毒物质多少来监测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
不久前,人们在英国伦敦商业区为一座办公大楼施工时,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裸尸。
这裸尸既没有衣履痕迹,也没有任何陪葬品,其独特之处是尸体用两大片树皮裹着的,而过去从未见过用树皮裹尸的埋葬方法。
从经济价值看,树皮还是一种“宝物”,白白地被丢弃和烧掉是很可惜的。
有人计算树皮约占各种树木木质部的10%,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2.5亿立方米的树皮可被利用,然而已被利用的只占很小一部分。
研究者认为,树皮是制作人造板、木砖、化工品、肥料的好材料,白杨的树皮还可当作饲料喂养牲畜。
可以预见到,树皮必将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杜仲:源于杜仲科植物,药用部分是干燥树皮,其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可治腰脊酸痛,足膝痿病,高血压……因此它可以药食兼用,葛根煎剂,浸剂和它所含的总黄同等成份,有降压作用,所含的葛根素能使动物血压降低、血肾下降,使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甚至降低……
第二篇:《我看到了》教案s
口语交际
《我看到了……》
板庙小学:孙晓燕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学会仔细观察,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交流观察感受,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3、通过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
4、激发观察的欲望,有不明白的地方能向别人请教或与别人商讨。
教学重点: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教学难点:能将看到想到的大胆表述,并有一定条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授新课:
[一]、课件展示图1。
1、同桌合作,我说你听。
2、把你看到的内容尽可能清楚地告诉同桌。
3、说一说自己从同桌那听到了什么。
4、其它同学评价是否表达得清楚流畅,同桌评价倾听是否准确。
[二]、课件展示图2。
1、分小组活动。
2、小组内评先“独具慧眼”奖和“灵牙利齿”奖。
3、全班交流。
4、学生总结自己的观察方法。
5、谈感受。
三、总结拓展:
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两次看到的一样吗?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板书设计:
仔细反复多角度看
看到的想到的说
第三篇:我看到了阳光
我看到了阳光
几天前,一位朋友谈到了她最近读的一本书,书中谈到了苦难和沮丧。
我无法接触到如此沉重的话题。
我总是刻意回避深刻而现实的苦难文学,或许,与痛苦的苦难相比,简单而美丽的人性可以更安静。
我的朋友说,我可以用天堂的话来逃避喧嚣和复杂的现实!
用“唯美主义”来形容曹文轩的草屋应该是最恰当的。
然而,儿童读物对成年人可能有更深的意义。
小说中油麻地的人和事都很平凡。
在14岁的桑桑眼里,它们大多是金色阳光的味道。
在一个长长的草屋中间,他和他的小伙伴有着友谊。
复杂以及成年人的感受;奇怪。
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新鲜、朦胧、完美的认知。
对油麻地来说,它也是最简单、最完美的存在。
如果一部小说仅仅被描述为一个童话故事,那么它仍然缺少一些厚度。
在油麻地,生存困难,生活困苦无处不在。
要么杜家的红门被拆毁,要么邱家的财产被冲走,要么桑桑的重病helliphellip。
我想作者一定对人生有着乐观和完美的信念,所以杜家的`富裕和邱家的骏马在磨难中成为了独立的人,走在生死的边缘,桑桑获得了重生。
在油麻地,所有的苦难似乎都被涂上了金色的颜色,没有耀眼的光芒。
它展现了油麻地人简朴生活中的另一种温柔光彩。
无论悲伤还是快乐,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是和平的。
秦阿姨的墓地里满是艾香,夕阳下放羊的骏马,还有姜瑜的长笛helliphellip,当文友菊在她的药园里哼着一首无言的歌唱歌时,她平静地告诉他不要害怕,读者可能已经哭了。
与目前的各种灵魂鸡汤相比,不要害怕过于简单和平静,但它无疑是最令人感动的。
这可能是对生活和生活最好的回答。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文本应该是鲁迅先生写的“扔枪”和“匕首”。
揭露血腥的现实,揭露丑恶的面目,是它的价值和使命。
也许人们已经忘记了,当撕裂现实残酷的内心时,他们也需要一些阳光来温暖未来的信念。
文学不仅看透了生活,而且相信在一个日益疏远和冷漠的世界中的生活。
第四篇:我看到了日食
我看到了日食
今天早上大课间休息时,我看见很多女生挤在栏杆边,而且全都用手捂着眼睛、手还留一点儿小孔、一律对着太阳的方向。
我很奇怪,就问李云妮:“你们在干什么呀?”“看日食呀!”她说。
啊?我吃了一惊,日食我还一次都没见过呢!赶紧去看看!免得错过了大好时机!!我也加入到看日食的队伍中来。
一开始,我也学着她们那样,把手握成拳头贴着眼睛,只留一点小洞对准太阳中心——啊哟!好刺眼呀!头都晕了!定了定神,接着来!慢慢地,我也有了经验,只要把小洞对着太阳,但要似挡非挡,这样就可以既看到太阳又不至于太晃眼睛了。
呀!这就是日食呀,太阳好像一个金灿灿的大圆饼,这个大圆饼的边上不知道被谁咬了一大口,看起来明显得很——怪不得古时候人们把日食叫做“天狗吃日”呢!
以前在课外书上学到过,日食是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的影子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就像是缺了一块。
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日偏食,如果太阳完全被挡住的话,那就是日全食了。
什么天狗把太阳吃了呀,那都是古人不懂,瞎说的,我才不信呢!我们要用事实证明一切,要用科学说话,不能瞎编神话第一看到日环食
“9月23日”,我在日记本上记下了这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日环食。
这真是个百年难逢的自然奇观。
23日清晨,我郑重其事地把日食观察卡放进书包,来到了学校。
10点左右,太阳的光芒渐渐地暗下来,气温也逐渐下降。
我赶紧拿出了日食观察卡来到操场。
我把日食观察卡放在眼睛前,向太阳望去,只看见一轮红日已经被咬成了一弯新月。
慢慢地,太阳像被什么东西吞下去似的,越来越小,像一只断了的光环。
我想起了一部分在《少年报》上看过的文章,这种现象叫日食,那是因为太阳的一部分被月球遮住。
“快看啊,日
环食!”同学们的一声叫喊,把我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我赶紧朝天空望去,断环重新接上了。
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中央部分,太阳成了一只黄澄澄的金镯子。
四周是一片金光,放射出刺眼的光芒,使人眼花缭乱。
我不禁暗暗惊叹起大自然的神气力量。
我停止了遐想,又向天空望去,因为这样的奇观转瞬即逝,难得一见,我要把这一景象牢牢得铭刻在脑海里。
大约两分钟后,日环食消失了。
日环又重新断开,太阳又射放出万道光芒。
大地重现光明。
为了记住日环食的整个过程,我画出了太阳的变化经过,还在画上注上了几行字:“日食是自然现象之一,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太阳被月球遮住的现象。
”
看完了日环食景象,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秘!我将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第五篇:口语交际的教案《我看到了》
口语交际《我看到了》教案
讲课人:小马教学时间:20014.10.27 教学分析
《我看到了》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的一次口语交际课。
这次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
教材中的左图,可以从树上找到隐藏着的10个头像,右上图,从黑白两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杯子,两边黑色的部分是两个侧面头像,而右下图,通过画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看出两个头像:一个是小女孩,另一个是老妇人。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级的学习,进入到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
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觉”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能力。
4、在有趣的观察活动中,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教具学具:教科书、教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语文书的第二单元当中我们学习了苏轼把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刻画的淋淋尽至,叶圣陶爷爷对爬上虎作了细致的描写,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又详细介绍了蟋蟀住宅和蟋蟀建筑的才能,那么你说说他们为什么能把文章写的具体生动呢?
2、是呀!善于观察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和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的观察几幅图。
下面请同学翻开课本第36页。
二、观察交流
1、这三幅图可不是普通的图,每一幅图里面都隐含着许多奥秘。
请同学们静静的看仔细的看。
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己观察)
2、好!刚才我们仔细的看了一下,要有所发现除了仔细的观察还可以请同伴帮忙。
下面我们就以四人为单位再来仔细观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
出示课件合作要求:
①、说说你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要求说得清楚,有条理、声音响亮。
(开始交流)
3、好了吗?我们可以开始交流了吗?等下说时除了可以说说上面的几点,我们还有很多内容可以说,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课件)
①、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②、第一次看图和第二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③、经过同学提醒后,自己的第二发现结果及心情。
④、你和同学就某一幅的争论过程。
4、观察图片——少女和妇女,考眼力,比口才(出示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把……看作……)看了这幅图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位少女,后来又发现了一位妇女…… 师:好了!我们班同学都有丰富的想象力,都非常的会说,下面老师要求你根据黑板上板书的几个方面把这幅图观察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
(一开始我看到了一位少女转过头看某样东西,后来又发现了一位妇女。
……)
师:你们能不能给这幅图取个题目?(《岁月沧桑》《沧桑的母爱》)
5、观察图片——枯树老人头像
①、谁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他们有可能在干什么?②、仔细观察图片与同桌互相交流。
③、教师指导:这幅图看上去好想是一棵枯树,实际上里面隐藏着的许多人头,这幅图真的是太奇妙了。
那么谁能把这幅图的过程说一说?或是你自己想到的,听到刚才同学的发言连起来。
谁说的清楚、有条理呢?
6、观察图片——酒杯与人像
(观察方法:变换角度,背景换背景,背景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
7、教师指导:三幅图我们交流到这,那么谁能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再来按照上面的句式说一说你的观察过程。
刚才很多同学说的很好我想再请没有举手的同学再来说一说。
8、有的同学是自己观察所得,有的同学是在同桌和同伴的帮助上有所新发现。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要想练就一身慧眼,就必须仔细的看,不放过一个细节,反复的看,不错过每一个新的发现,还要从多个角度看就像“酒杯与人像”比较难的图。
多个角度都去看,我们就能够发现事物的另一个全新的面貌,老师从课文收集几幅图,你们有没有兴趣?
9、拓展延伸
⑴、师:现在我们来这个游戏好吗?请每一组右边的同学闭上眼睛,(出示图片)其余的同学用两秒的时间观察图片,然后把观察结果告诉同桌。
生:学生观察图片后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尽可能的看清楚并告诉同桌。
同桌可以就不清楚的问题发问。
师:刚才闭眼的同学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生:学生把自己从同桌那听到的说说。
师:为什么同学们说的会不一样,那我们再来仔细的观察一下。
(出示图片)刚才观察的同学把新发现的结果跟同桌说一说,同桌也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交流交流。
开始!
生:同学把新发现的结果跟同桌说一说,同桌也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新的发现说一说。
(说的时候要清楚,有条理)(出示图片)再观察图
⑵、老师又从课外收集了几图,现在发到你们手里,请与同桌互相合作,仔细的观察观察说一说。
(同学交流,教师指导)
10、你们觉得上了这节课通过仔细观察,你们觉得细心观察的感觉怎么样?(收获、乐趣)
那么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细心观察而得到乐趣的事呢?
11、总结:是的,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就能写出好文章,作生活中的有心人就有可能像苏轼、叶圣陶爷爷这样成为大作家。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世界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如果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只要细心观察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要每个同学有一双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事物奥秘,善于发现人生的真、善、美。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三、作业:把你今天看到了什么与爸爸妈妈交流。
四、板书设计
看到了
看
仔细
一开始看到说
清楚
有条理
想到了
后来又发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