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散文-弈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七、弈喻
以对弈比喻治学与论人,有可比的一面, 又有不可比的一面。治学与论人,情况比 对弈要复杂得多。于是作者的思考又推进 一层。他的思考集中在是非标准上,真可 谓扼其要,又是经验之谈。二人对弈,孰 优孰劣,标准分明,人皆见之。至于治学 之理与人事的是非,则有时真如庄周所说: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也就像老百姓 讲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这一 点上,钱大昕毕竟是儒者,他还以为假如 至圣先师孔老父子他老人家在世,作为总 裁判,可以一锤定音。所谓“夫子一言, 是非定矣”。……在这里,钱大昕还是没 想彻底。孔老夫子就能定是非吗?(朱士 钊编《古代散文鉴赏》)
可小看对手,第二段说读书不可轻易指责古人,第三段说辨明事理不应相互嗤笑。 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呈现出层进式的论证结构。结尾“前 观弈者之不若也”又照应开头,使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本文是以下棋作喻来生动地说明道理的,最大特色是有叙有议,即事说理,言简而意 明。通过观弈、对局、默坐的叙述,特别突出叙述了自己由观棋到下棋过程中前后态度的 不同变化。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下棋,正是为后面的议论和说理作铺垫。
第二段一句也没谈下棋的事,似乎与第一段不相衔接。谈治学的人,在读古人书时,
常常百般挑剔;在与人相处时,往往指责别人的过失。这类人其实与那些在观棋时爱指手 划脚的人同为一类。由此,可见第一段与第二段实际上是貌离神合,表异实同。
三十七、弈喻
一、作者以下棋作喻,得出启 示,即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 警戒那些主观臆断、盲目自大、强
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
人的正确道理。 二、由事入理,以小见大,议
论切实中肯。
三、略。 四、略。
三十七、弈喻
《弈喻》赏析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那样地错误。然而,正如观弈一样,人们 往往只看到别人身上存在的过失,却“忽视”了自己。其实,倘若去认真地检查,便会发 现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着更大地“错误”。人们应当随时做自我检查,使自己日益完美。这 样,似乎才有资格来评议别人的是是非非。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说的道理是值得人们深深 思考的。 这篇文章提醒我们“随时做自我检查,使自己日益完美”,但并不是说不完美的我们 就不能对别人提出质疑,如果真是这样,那每一个人都没有别人来质疑,来指出自己的过 失了,那我们只是靠着自己的检查,谈何进步?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啊,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达到一个大同的社会,每人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对别人作 出适当的评价,那这个社会就会呈现出大同。可能吗?不可能。 二 本文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写法——缘事而发、以小见大。文章通过一次下棋所得到的
三十七、弈喻
第三段由对弈和治学进一步联想到判断事理曲直。弈易见,理难定,更需自 省,不要一味地“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至此,本文主旨突观,警戒那些 主观臆断,强不知以为知的人,若不自省就更糟。 作者以自己下棋的切身体会设喻,现身说法,借做事来讲道理,不仅容易把
道理说清楚,读者也会感到亲切而乐于接受。本文三个自然段,第一段说下棋不
教训从而联想到待人待己的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
不要轻视别人。
三十七、弈喻
第一段记叙一次下棋给我的教训。文章写出了我在观弈时的态度的变化:从耻笑别人 失算到终日默坐,是因为接受了下棋给我的教训。活灵灵地再现了一个自高自大而又碰壁 的人物形象。 第二段不是象一般的杂文直接由下棋引发出作者的感想,而是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现今 求学的人的两大缺点,一是喜欢挑古人的毛病,二是喜欢揭今人的短处。通过分析得出今 之学者的缺点和我那次看别人下棋时的态度是一样的。这就更加说明了耻笑别人的错误。 第三段才承接第一段的下棋转而议论为什么不能耻笑别人。说理明白透彻,让人信服。文 章最后呼应第一段,使整篇文章结构完整紧凑,浑然一体。
二、课文的艺术特点
文章由事入理,以小见大,逻辑性强,议论切实中肯,富有辩证意味,给人 以人生的启迪。读来真实、自然,富有感染力。文末以感叹作结,言已尽而意无 穷,耐人寻输,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想指点招数,替他
改放棋子,认为他不如自己,过了一会儿,客人请我和他下,我很轻视他。刚刚下了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 育)
三十七、弈喻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 想,使其树立宽以待人、严以 律己的人生观。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 作手法。
三十七、弈喻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自己在由观棋到下棋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的叙述, 并结合现实中那些常常喜称人过、爱吹毛求疵的人的行为,生动地说明了生活中 一个人们往往司空见惯却并不留意的道理,即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作者认 为,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过失,因此,只有“易地以处,平 心而度之”,才能比较公允地评价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如果不管真理之所 在,只是一味地“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就会导致无休止地争论,也就永 远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的主旨在于警戒那些主观臆断、盲目自大、强不知 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正确道理。
个棋子,客人就已经占了上风。快到中盘的时候,我越来越想不出应付的办法,而客人 却轻松自如。终局算子,客人赢了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以后有人 邀请我看下棋,我只是默默地坐看而已。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缺点;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人家
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但是换个位置试试,平心静气地评估一下, 自己真的就没有一点儿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到别人的失误而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 己能够看到别人的小失误而不能看到自己的大错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 哪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大家都看得见,即使想维护以前的错误,也 是隐瞒不住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以为正确的,反对自以为不正确的。现 世没有孔子,谁能断定真正的是非?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 必不是大失误。于是,人们相互讥笑,没有休止,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