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反思用加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加法解决问题教
学反省
反省:
在设计和执教这一课的过程中间,我以为做到以下几点是特别要点的。
一、在情境中自主获守信息
本节课创立了生动爽朗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
由于
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样,会得出不同样的信息。
因此在交流信息时,经过自由说、同桌互说,以及全班交流,促使学生进行全面有序的观察,使多数学生在情境中收集到解决同一个
问题的不同样的数学信息,
二、在体验中自主发现策略
一年级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具备必然的生活经验,大多数学都在我们
提出问题从前直接说出问题的结果了。
为了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
例题时,我指出要想好好招待这些小客人就必然要知道一共有几个兔子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算式来解决问题。
在基础练习中,开始放手让学生依照自己看到的情况自己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解析,从中精选提炼适用的信息。
在拓展练习中,
才真切放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我真切地领悟到教师在
课堂上掌握好扶放程度的重要性。
三、在交流中重视培养习惯
让一年级的学生表现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很简单的,但要让他们把想法表述出来还是
比较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成立好模范,光有一个人
会说还远远不够,在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倾听此后还要及
时模拟,这不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每种方法,并能在表述算法的过程中领悟不同样算式
说
表示的不同样意义。
这所有,教师的引导性议论很重要,要使会说的学生获得被欣赏的愉
悦心理体验,使会听的学生感觉到会倾听的好处,使会说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结合多位老师的议论,以及自己的思虑,我感觉这课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不能够走出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最大的遗
憾
若是说这节课的情境创立是成功的,那么走出情境解决实责问题就是失败的。
我上课从前是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最后我还是没有想出解决的方法。
我想,若是我在整
节课中,多奖励学生一些花朵,尔后让这些花朵,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如左侧7 朵,右侧 4 朵,其中黄花是 6 朵,红花是 5 朵。
在最后的总结此后,让学生帮我计算一共奖
出了多少朵花,是不是算走出了情境,解决实责问题了呢?
二、练习题的设计和反响办理有待改进
在“停车场”的那道题,有人会问为什么车子都用红色的,我的考虑是这样的:按方
位和颜色来计算已经在例题里出现过了,因此这道题,我就不再按颜色来分,而是按车
子的种类分。
关于 8- 4=4(辆)这个选项,我自己也有诱惑,由于学生基本上能够马
上消除它,我素来在想:若是把第一个选项改成12- 4=8(辆)也许是 12- 6= 6(辆)会更好一点?由于从前学生在学习一图四式此后,就养成了看到一条算式想到其他三条
算式,在探望“一共有几个兔子”这个问题时,学生确实写出了15-7=8(只)和 15-8=7(只)等算式,而且有些小朋友在和同桌交流的过程中间还很骄傲地说自己不但想到
了加法还想到了减法,但是在反响时,那些学生也没有提出减法的算式。
因此我想,
是该把减法放在研究新知环节中议论,还是在这个基础练习里,就可以利用12-4=12(辆)或 12- 6= 6(辆)这两条算式做到加法和减法的比较呢?
第1页/共2页
在“猴子园”里,我妄图是让学生领悟当条件不足时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但如何让学生理解我的妄图呢?我选择了放手让学生说,我以为他们会猜,最后再由我总结:“树上终究有几个猴子,我也不知道,那么我们都不知道这树后边有几个猴子,那这个问题
能解决吗?”但是我的学生忧如很自信,有的以为就是 1 只,有的以为就是 2 只,有的以为就是 3 只,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也许他们确实在猜,但是不会
表达;其二,也许是我的语言误导了他们,由于我说:“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呢?谁能最快用算式表示出来?”因此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想出一条算式来。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