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题库:选修4 第3课时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顿(1643-1727)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

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

牛顿除了在力学方面具有重大贡献外,还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同时,他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材料二爱因斯坦(1879-1955)是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21年,他因在光电效应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

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最突出成就。

这一成就有什么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意义。

(3)概括两位科学家取得物理学方面成就的共同原因。

解析解答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抓住关键词“最突出”,第二小问实际上是要求分析近代科学的特点;第(2)问,综合材料二及教材知识即可作答;第(3)问,要综合时代特点及个人因素分析。

答案(1)创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特点:一是注重实验,二是数学化。

(2)提出相对论,指出时空的本质属性。

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奠定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理
论基础。

(3)勇于探索、善于观察、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1953年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材料二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和勘探,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
行勘探而发现的。


(1)材料一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找到大油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联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归纳。

第(2)问,可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分析归纳。

第(3)问,应依据李四光取得科技成就的历程分析归纳,要注意语言简洁。

答案(1)背景:建国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依据: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

(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