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定要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定要看
一、五输穴
1.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2.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3.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4.五输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
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
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
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拿大敦,行山间,【肝】冲封,曲泉边。

(肝——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5.临床应用:
(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①“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是临**常用的选穴方法之一,指出荥穴、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

②“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③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①本经子母补泻取穴法:例如,肺之虚证取本经的输穴太渊,是因为肺属金,太渊属土,土为金之母,施以针刺补法,即虚则补其母;反之肺之实证,取本经的合穴尺泽,即实则泻其子。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②他经子母补泻法:是指取病变经脉的母经上的母穴或子经上的子穴治疗。

仍以肺之实证为例,肺属“金”,肾属“水”,肾经为肺经的“子经”,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可在子经(肾经)上选取“金”之“子”即属“水”的合穴阴谷。

二、原穴、络穴
1.十二原穴表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十二原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
心神脾白胃冲阳,肝冲肾溪肺太渊。

胆墟包陵焦阳池,膀京大合小腕原。

3、络穴
1.十五络穴表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4.十五络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
络穴共有十五种,肺缺膀飞心里通。

任鸠督长脾大包,包内焦外脾孙公。

大偏小正胃丰隆,肝蠡胆光肾大钟。

5.临床运用:
(1)原穴有调整脏腑经络虚实的功能,既可泻实,又可补虚,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多用于虚证,治疗范围很广泛,也可以协助诊断。

(2)络穴可以治疗本络脉的病证;十二络脉具有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故十二经络穴可以治疗表里两经脉的病证。

如列缺既可治疗肺经病证,又可治疗大肠经病证。

(3)原络配穴法:就是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经脉的络穴相配合。

如肺经先病。

取其经的原穴太渊为主,大肠经后病,取其经络穴偏历为客;反之,若大肠经先病,则取其经的原穴合谷为主,肺经后病即取其经的络穴列缺为客。

三、背俞穴、募穴
1.俞募穴表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十二募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
肺府心巨脾门章,大枢小元心包膻。

肝期肾京焦石募,胆月膀极胃中脘。

3.临床运用:
(1)俞、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如肺之疾患取肺俞,胃之疾患取胃俞。

(2)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如目疾、筋病选肝俞,耳疾选肾俞。

(3)脏病多选取背俞穴治疗,腑病多选取募穴治疗。

(4)俞募配穴法:如胃痛取胃俞、中脘,心悸选心俞、巨阙。

四、八脉交会穴
1.八脉交会穴即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8个腧穴,均位于腕踝部上下。

2.八脉交会穴表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八脉交会穴记忆口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脾——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

(心包——内关——阴维——同上)
后溪督脉内眦颈,(小肠——后溪——督脉——目内眦,项,耳,肩胛)
申脉阳跷络亦通。

(膀胱——申脉——阳跷——同上)
临泣胆经连带脉,(胆——足临泣——带脉——目外眦,颊,项,耳后)
阳维外眦外关逢。

(三焦——外关——阳维——同上)
列缺任脉连肺系,(肺——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阴跷照海膈喉咙。

(肾——照海——阴跷——同上)
4.临床运用:
(1)八脉交会穴与奇经八脉存在着特殊的交会关系,内关通于阴维,公孙通于冲脉,外关通于阳维,足临泣通于带脉,后溪通于督脉,申脉通于阳跷,列缺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

八穴有调节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作用,治疗范围广,可以主治全身疾病,作用显著,为临床所常用。

(2)奇经八脉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病候,当奇经发生病变时,即可选用八脉交会穴治疗。

如督脉病证之腰脊强痛,可选后溪。

临床配穴时多将八穴上下相配,分成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后溪、申
脉,列缺、照海四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3)内关、公孙配合,治疗心、胸、胃的疾患;外关、足临泣配合,治疗目外眦、耳后、颊、颈、肩部疾患;后溪、申脉配合,治疗目内眦、颈项、耳、肩部疾患;列缺、照海配合,治疗肺系、咽喉、胸膈疾患。

五、八会穴
1.八会穴表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八会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
气会膻中血膈俞,脏会章门骨大杼。

筋会阳陵脉太渊,腑会中脘髓绝骨。

3.临床应用:
(1)对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如六腑之病可以选中脘;筋病可以选阳陵泉等。

(2)治疗热病。

《难经·四十五难》日:“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穴也”。

六、郄穴
1.十六郄穴表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十六郄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
肺孔肝都心阴郄,大温小养脾地机。

肾水膀金包门郄,胃梁焦宗胆外知。

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跗阳阴信起。

3.临床运用:
(1)郄穴有汇聚气血、调理气血的作用。

脏腑疾患可在相应的郄穴上出现疼痛和压痛,有助于诊断;
(2)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如急性胃痛取梁丘,养老治疗急性腰痛,咯血取孔最。

七、下合穴
1.下合穴表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下合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属委阳。

3.临床运用:
(1)“合治内腑”:与六腑相关的疾患常选用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的疾患选足三里,肠痈选上巨虚。

(2)下合穴还可用于诊断,如胆腑疾患常在阳陵泉有明显的压痛。

八、交会穴
临床运用:
治疗本经的疾病,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疾病。

如: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肝、肾经又在此交会,所以能治疗足三阴经的病证。

大椎是督脉经穴,又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既可治疗督脉的疾患,又可治疗诸阳经的全身性疾患。

另如风池、风门、中脘、申脉、照海、关元、中极等都是主治范围非常广泛的交会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