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踱.步(duó) 枯涸.(hé) 沉淀.(diàn) 戛.然而止(jiá)
B.钦.佩(qīn) 蓦.然(mò) 媲.美(pì) 姹.紫嫣红(chà)
C.伎.俩(jì) 顷.刻(qǐnɡ) 迸.射(bènɡ) 不屑.置辩(xiè)
D.胆怯.(què) 沉湎.(miǎn) 瞋.视(chēn) 屏.气凝神(bǐ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分歧混为一谈秾纤合度
B.惊讶篷松眼花缭乱怏怏不乐
C.谰语取缔锐不可挡巧妙绝伦
D.宽宥浮燥雕梁画栋面面厮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出门在外,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我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你们阜新是‘玛瑙之都’啊!”
B.事实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还不懂得,读两三遍就懂得了。

因此,重要的书
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C.面对公共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
....呢?
D.在这次语文考试中,小明的作文居然得了满分,连老师都对他顶礼膜拜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向法国总统及法国人民致电慰问。

B.通过5G全新技术的支撑,让未来数据可视化成为新闻生产的关键性技术。

C.《复仇者联盟4》上映7天17小时就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30亿”的成绩。

D.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为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了亚洲各国平
等对话
5、下列对修辞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游戏。

(比喻)
B.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借代)
C.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拟人)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夸张)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斗拱飞檐,玲珑剔透,为人体骨骼中最精妙的片断。

②阳光中的紫色,馈赠它岩石般的坚硬;和煦的春风,打磨它流畅的曲线。

③终于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齿轮磨合中,缝缀镶嵌起了无数颗头颅,其中一颗属于了我。

④我感叹大自然的精雕细作。

⑤用山川日月、金木水火、天上地下、风云雨雪的物质魂灵,挑选着,拼凑着,混合着,搅拌着,一轮又一轮地循环……
⑥我细细端详自己头骨的照片,仿佛在鉴赏一件工艺品。

实在说,这个物件是很精致的。

⑦不知多少稻麦菽粟的精华,才将它一层层堆砌而起;不知多少飞禽走兽的真髓,才将它润泽得玉石般光滑。

A.④⑥①②③⑤⑦ B.⑥③⑦②④⑤①
C.④⑦①②⑤⑥③ D.⑥①⑦②④⑤③
7、经典诗文默写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2)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虽有至道,弗学,。

(《虽有佳肴》)
(4),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7)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9),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欣欣然张开了眼。

(朱自清《春》)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标3处)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_____ (2)弗之.怠之: _____
(3)宋濂尝.与客饮尝:____________ (4)濂具.以实对具: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5.甲文中,宋濂得以博览群书的原因有几点,试分条概括列出?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享福与吃苦
①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

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

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

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

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

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支持的。

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

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

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

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

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

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
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

”清朝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

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

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

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

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

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

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

“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

”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选文有删改)1.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3.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2、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

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

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

墨子有言:“节俭则昌,淫逸则亡。

”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

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

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

”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绝,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将以
矫世也。

”(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

)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

以俭教子,家风醇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

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

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

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

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

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

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

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

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

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把题目补充完整;⑵自选文体;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D
A
D
A
A
D
(1)欲辨已忘言
(2)梦回吹角连营
(3)不知其善也
(4)万里赴戎机
(5)四面边声连角起
(6)小信未孚
(7)水面初平云脚低
(8)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1.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1)爱好(2)代抄录这件事(3)曾经(4)全部,详细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太祖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4.符合题意,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5.嗜学、不畏艰辛、守信等

1.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或答:(1)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

(2)我们要崇尚吃苦精神
2.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

再分析吃苦的意义。

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危害。

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3.(1)举例论证。

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

(2)道理(引用)论证。

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

(3)对比论证。

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4.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法家。

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

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言之有理即可)
1.成由节俭败由奢(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3.(1)不能颠倒。

(2)这三段采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3)与第①段中“国”“家”“人生”一一对应(或与“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相照应)。

(或答与第⑤段中“国家”“家庭”“公民”一一对应)。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