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内瘘压迫止血的两种方法的观察对比,探讨有利于内瘘压迫止血的方法。

方法选取在本透析中心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①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对照组28例采用;②弹力绷带压迫法,分别观察记录两组的止血时间和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其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结论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在止血时间和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优于传统的弹力绷带止血法,有利于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舒适度。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internal fistula oppression hemostasis of the two methods of obser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contrast to the method of oppression hemostasis fistula.MethodsSelect in the dialysis center fifty-eight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by the :①with elastic bandage to pressur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②the elastic bandage compression method,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cords the bleeding time and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fistula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bleeding time is short, its complications fistula observation group less tha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Elastic bandage combined with finger pressing method in bleeding time and internal fistula in complications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elastic bandage hemostasis, be helpful for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the protection and improve blood dialysis patient comfort.
Key words:Blood dialysis;Arteriovenous fistula;Hemostatic method;Nursing本文對58例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压迫止血,观察压迫止血所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治疗依从性好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9~78岁,平均(43.48±4.34)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高血压肾病8例,痛风肾病2例多囊肾3例。

血红蛋白68~138g/L,平均(100±23.8)g/L,血小板计数(6.3~226)×109/L,平均(56±48.7)×109/L,内瘘使用时间为3个月~128个月,平均(43.2±31.8)个月,动静脉内瘘在成熟后初次使用未超过3个月,均属于早期使用新瘘。

所有患者均使用同型透析机,同样膜材料透析器,全部用穿刺针为贝朗医疗(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16G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行碳酸氢盐透析,透析3次/w,透析4h/次,58例患者透析时均用全身肝素化法,肝素总量按0.3~0.5mg/Kg体重计算,透析前1h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从内瘘针静脉端透析前一次性给予。

两组间年龄、性别、疾病、透析方式及抗凝、时间、材料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58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观察组(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30例,对照组(弹力绷带压迫法)28例。

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在透析结束回血后,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针眼处覆盖长宽为2cm×1cm的创口贴,将无菌大规格棉球置于穿刺点创口贴之上,用拇指和中指垂直按压棉球于穿刺点的上缘,采用无痛拔针法,先拔针后按压[1]。

按压力度以既能止血又能保持穿刺点上下两端有搏动或震颤[2]。

手指压迫止血后使用两条医用胶布把穿刺点两侧的皮肤自穿刺部位向内推并以”“形状粘贴固定在皮肤上[3],每隔5min观察1次,用肉眼直视2~3s,直至无渗血,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固定。

弹力绷带压迫法:透析结束回血后,用同上的消毒方法和创口贴覆盖于针眼处,同上拔针方法拔除穿刺针,用拇指按压在穿刺点上缘,并即刻用弹力绷带环扎止血,观察方法同上,无渗血后稍减压固定。

两种方法加压固定后若有血液渗出或流出视为止血失败。

两种方法的静脉穿刺点均与动脉穿刺点用相同的止血方法。

每次穿刺动脉穿刺点距离瘘口>3cm,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6~8cm,此次穿刺点距上次穿刺点1cm左右[4]。

1.3观察指标分别观察记录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的止血时间和并发症即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及1年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假性动脉瘤、内瘘闭塞。

出血指拔针后血液自皮肤针眼渗出或流出;内瘘周围皮下血肿发生在透析结束拔针时或拔针后,表皮无出血,皮下肿胀明显;假性血管瘤表现为穿刺点附近血管膨出、扩张,直径>1.5cm。

内瘘阻塞表现为血流量不足,瘘口处听诊杂音明显减弱或消失,触诊震颤感减弱或消失[5]。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和P<0.01表示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

2结果
见表1-2。

3讨论
3.1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

据统计[6]3年后65%~75%的内瘘仍可使用,最长有用17年之久。

当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时均使用抗凝剂,这样,治疗结束时穿刺点的止血较困难,需要一定的技巧。

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不当,拔针时棉球压迫位置不准确,只压到穿过皮肤的针眼,未压到穿过血管壁的针眼,导致血液从血管壁针眼流入皮下,形成血肿[7]。

如形成皮下血肿将不同程度的压迫内瘘血管而且局部疼痛影响下次血透,严重者可导致血管硬化,周围组织纤维化及血栓形成,造成内瘘闭塞。

压迫力度过轻或过重都会造成皮下血肿,损伤血管[8]。

所以拔针后对穿刺点的压迫一定要注意力度、时间。

内瘘的使用期限与拔针后切实压迫止血的效果关系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