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主义
出现于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它涉及绘画、音乐、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该流派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注重抽象化,变形,在戏剧中运用面具,注重的真幻错杂,使用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代表作有卡夫卡等。
神曲二重性
1.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又这一统一方式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2.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具有内倾型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母亲 人物形象
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1、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教会文学
僧侣文学,统治地位。由教士、修士写出,采用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大多取材于圣经,写上帝万能、圣母奇迹、信徒苦修等,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传神的权威、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主要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说、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等,在艺术上,一般采用梦幻形式及象征寓意的手法。
骑士文学
11—13世纪表现骑士阶层生活、理想和愿望,是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骑士精神为基本内容。源于法国,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体裁。
英雄史诗
在民间流传的以歌颂伟大英雄为内容的人民的文学,分为早期和晚期;
1.早期反映了民族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着重歌颂部落英雄,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产生在民族大迁徙时期,产生时间早,多以神话史件为依据,较少受基督教的影响和封建化色彩,神话成分强
2.后期产生于封建社会形成和繁荣时期,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代表作是法国的《罗兰之歌》,表现封建关系中的君臣关系忠君爱民思想,受基督教思想影响渗透宗教观念。
1.骑士抒情诗源于法国普罗旺斯,抒写骑士美人的爱情,又称普罗旺斯情歌,其中有短歌、感兴诗、牧歌、破晓歌等形式,具有反禁欲主义的意义,为后世抒情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骑士传奇源于法国北部,写骑士为了获得荣誉、护教、赢得贵妇的爱情而冒险行侠的故事。分为三个系统:不列颠、拜占庭、古代。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是骑士传奇中最有代表性的。
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
哈姆雷特形象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3.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5、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最鲜明的特点
现实主义特征
思想
1.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2.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黑色幽默
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世界,幽默指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黑色在英语中常常有阴暗、神秘、死亡的色彩,在幽默上加进黑色,是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黑色幽默小说中出现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上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海勒。
大学才子派
英国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洛、李里、格林、基德。他们出身中产阶级,在大学读过书,大多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熏陶,有比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故称“大学才子”。
大学才子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集团,作品在取材、思想倾向和文风上各有不同。
李里是贵族倾向的代表,剧本比喻丰富,语言典雅,文体华丽,喜欢援引神话历史,保留了英国的传统文风。格林的创作则充分表现了民主的倾向,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对歌德的《浮十德》有重要影响。大学才子的创作提高了英国戏剧水平,促进了英国戏剧的繁荣。
古典主义特征
产生于17世纪早期的法国,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1) 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
(2) 思想上注重理性(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
(3)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主张"三一律"
缺点:人物类型化。
浮士德形象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多个机会下手,可是却没有去做。
哈姆雷特艺术特点
1注重情节的安排,常常包含几条平行的或者交错的情节。如三条复仇情节交织在一起。
2.情节具有丰富性,描绘的生活面很广阔,从宫闱到家庭,从深闺到墓地等场面
拜伦式英雄
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三一律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律。即,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并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
3、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2.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3.对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4.艺术手法的运用上。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浪漫主义特征
1、强烈的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是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2、推崇想象力。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
4、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
3.时常突破古典戏剧的清规戒律,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如奥菲利亚落水淹死的悲剧场面后,就是掘墓者插科打诨的场面。
4.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
5.在文学语言的运动上,语言丰富多彩,词汇量非常大,剧本主要是用诗体写成,根据人物身份、环境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语言,或粗俗或文雅。还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冰山原则
1《老人与海》是海明威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他关于“冰山原则”的巧妙运用。他曾把写作比作冰山(《午后之死》),他的创作充分体现了简约、含蓄、凝练的“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狂飙突进
18世纪70—80年代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自然和自我,民族风格。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有席勒《强盗》、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多余人
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奥德修纪》,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世纪文学
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3.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作家在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广阔再现和强烈批判的基础上,深刻地展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的人道主义精神。
艺术
1.追求艺术的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卡夫卡情节主题
1.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做出深刻揭示。
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硬汉形象
是海明威小说中特有的人物形象,他们坚韧刚毅、勇敢正直,面对苦难和折磨毫不惧怕,面对痛苦和死亡面不改色,表现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肉体上可以被打败,但精神上绝不可以被击垮的崇高气概。相信一种生存的法则“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代表人物有圣地亚哥等。
民谣
故事性诗歌,从民间文学发展而来。15世纪在英国是民谣的繁荣时期。题材广泛,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传唱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故事,多表现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罗宾汉谣曲”。作品塑造了不满封建主压迫,聚众起义,成为绿林好汉的英雄罗宾汉和他的伙伴的形象。表现起劫富济贫的侠义行为。
流浪汉
产生于16世纪中叶,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城市文学
中世纪市民阶级用以反抗封建主的文学。
11-13世纪前后适应市民阶级的需要产生的世俗文学。多数是民间创作,表达市民的生活情绪,理想情感和愿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讽刺性和批判性。
风格朴素,语言生动鲜明,活泼富有讽刺性。法国最为发达,其文学样式包括韵文故事,讽刺诗,戏剧等。代表作是《那狐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