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二、课程说明
1.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开设一学期,共72学时(其中实验52学时),4学分。

2.教学内容及学时建议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课程内容目前由5个知识模块组成,课程内容及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教学内容电视学时实验学时定期辅导计算机基础知识 1 1 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 2 10 1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1 8 1
Word文字处理系统 2 12 2
Excel电子表格系统 2 12 2 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系统 2 10 2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1 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见本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相关部分的说明。

3.课程实验
本课程必做实验内容及学时如下:
微型计算机组成和键盘操作练习2学时
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方法8学时
网络使用基础8学时
Word文字处理系统使用方法12学时
Excel电子表格系统使用方法12学时
Power Point演示文稿系统使用方法10学时
具体实验内容及要求见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实验指导部分。

三、教学媒体
文字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起点本科)》郑纬民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模块化结构:
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
模块2 −−微机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模块3 −−计算机网络基础
模块4 −−文字处理系统(Word)
模块5 −−电子表格系统(Excel)
模块6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
模块7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导学内容、教学辅导、实验指导、教学媒体使用指导等。

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

音像教材:专家讲课录像10学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内容安排如下:
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课件:随书配带1张CAI教学光盘,包括全部7个知识模块(含相应的学习效果测试系统,与课程期末无纸化考试相近),采用引导和交互方式教授课程内容。

网上资源:中央电大、省电大网上本课程栏目发布有关教学动态信息及辅导。

四、教学模式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教学支持服务、体现以学生和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遵循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学习质量的原则;遵循多种媒体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教学资源整合、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原则。

2.各教学单位要创设本课程的网络交互教学环境,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重点辅导、习题解析、交互讨论、考试辅导等栏目,为学生和教师各种网上教学支持与服务。

3.授课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认真做好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现虚拟网络课堂和现实面授课堂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并努力做好网络学习、协作学习、集中学习、重点难点、课程实验、考前复习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4.授课辅导教师应经常与省校课程责任教师沟通,了解、反馈教学信息和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办学单位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对教学过程的各主要环节(授课、实验、网上学习、媒体使用、学习小组活动等)应有较详细的叙述,要具体化,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五、学习方法建议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媒体配合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 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 观看录像教材或CAI教学光盘;
3. 完成思考和作业题;
4. 上机实验;
5. 集中辅导和答疑;
6. 使用学习效果测试系统自测学习效果(自测系统中的测试界面、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与考试系统非常近似,因此,熟练掌握自测系统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
7. 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并及时与老师和同学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
8. 期末考试前,结合教育部网络教育统考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进行综合复习。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上机模拟考试练习,悉考试界面、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否则将可能无法通过考试。

六、成绩考核
本课程参加全国网络学院统一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成绩即为最终成绩。

试卷结构与题型为:
试卷分为知识题和操作题两大类,其中知识题约占40%,操作题约占60%。

试卷内容比例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约占30%、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电子演示文稿约占35%、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约占25%、信息安全和多媒体基本应用约占10%。

试卷满分为100分。

题》课程说明
《信息技术专题》是依据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

本课程是开放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开课程。

《信息技术专题》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含了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基本理论、方法等主要内容。

信息科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她以20世纪40年代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老三论)、以及60年代末、70年代初被称为新三论的耗散结构理论、突变理论、自组织理论
作为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研究的中心目标,是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学科领域。

信息技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的一类技术,涉及感测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典型代表的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