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人的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C.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的速度快
A
【解析】
【详解】
A. “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A正确;
B.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减弱、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 用超声波能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2.煮饭烧菜时,经常需要加盖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
B.升高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
C.减少锅中水的蒸发量,不容易烧干
D.减少锅中热量的散失,节约燃料
B
【解析】
【详解】
煮饭烧菜时,加盖子后,锅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食物容易煮熟。
加盖子,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和减少热量的散失,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3.图所示的四个示意图中,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B.
C.D.
B
【解析】
【详解】
A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B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B正确;C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D是通电后,导体棒在磁场中发生运动,是研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
4.小明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知道大象可以发出次声波,通知远方的同伴,隔天他到动物园却听到大象响亮的叫声.关于大象发出的次声波与小明在动物园听见的大象叫声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前者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前者的频率比后者低D.前者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后者快
C
【解析】
次声是物体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但是次声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次声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故B错误。
前者是大象发出的次声波,频率低于人的听觉范围。
后者是大象的叫声,小明听到大象响亮的叫声,说明叫声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前者的频率比后者低,C正确为答案。
次声波也属于声波,这两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5.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η甲=η乙,W甲=W乙
B.η甲>η乙,W甲>W乙
C.η甲<η乙,W甲<W乙
D.η甲>η乙,W甲<W乙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升高的高度和物体重力都相同,根据公式W=Gh可知做的有用功相同;由图可知,动滑轮个数相同,即动滑轮重力相同,提升的高度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
同,则总功相同,即W甲=W乙.根据η=W
W
有
总
可知,机械效率相同,即η甲=η乙.故A符合题意.
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示数变小
C.灯L变亮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大
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分析答题.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A、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减小,灯泡两端电压不变,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则干路电流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故A正确;B、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故B错误;C、灯泡两端电压不变,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灯泡实际功率不变,灯泡亮度不变,故C错误;D、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
值增大,由
2
U
P
R
可知,滑动变阻器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A.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视频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C
【解析】
【详解】
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故C正确;
D. 次声波和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不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故D错误。
8.水平面上有两个相同的溢水杯,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将同一个小球A分别放入溢水杯中静止时,如
图所示.从甲杯中溢出了0.6N的液体,从乙杯中溢出了0.4N的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球A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B.小球A的重力等于0.6N,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等于0.4N
C.小球A放入前,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
D.小球A放入前,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
D
【解析】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小球A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等于0.6N,乙杯中球受到的浮力为0.4N,故A正确;小球A在甲杯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小球A的重力等于0.6N,故B正确;小球A在甲杯中漂浮,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在乙杯中沉底,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故甲杯中液体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密度,小球A放入前,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故C正确;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小球A放入前,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故D错误.故选D.
点睛:(1)浸在液体中物体都要受到浮力作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求出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根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可求得甲杯中小球的重力,然后根据阿基
米德原理分析乙杯中球受到的浮力.(2)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水、小球的总重力,再利用p=F
S
分
析其对桌面的压强;(3)根据p=ρgh分析液体对杯底的压强.9.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深水看上去变“浅”了
B.水中“断笔”
C.水中“倒影”
D.物体看上去变“大”了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看起来很浅,是由于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像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而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因此通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如图是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离开水底后,从水下完全拉出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下列关于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C
【解析】
【详解】
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物体在未到达液面时浮力不变,拉力不变;物体开始露出液面时,浮力变小,拉力变大;物体完全露出液面时只受拉力;根据P=Fv,速度相等时,拉力先较小且不变,所以功率先较小
且不变;物体开始露出水面时,拉力逐渐变大,速度不变,所以功率变大;当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较大且不变,所以功率较大且不变.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体重5N,乙物体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及绳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受到绳的拉力小于乙受到绳的拉力
B.乙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对地面的压力为2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BC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乙处于静止状态,则乙受到绳的拉力等于其重力;这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且不计弹簧测力计及绳的重力,故绳对甲的拉力也等于乙的重力,即甲受到绳的拉力等于乙受到绳的拉力,故A错误;
B.乙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乙所受合力为零,所以乙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C.甲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支持力5N3N2N
F G F
=﹣=﹣=;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甲甲
支拉
对地面的压力为2N,故C正确;
D.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3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一端受到的拉力,则测力计的示数等于3N,故D正确;
12..下列有关电与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的,并不真实存在
B.悬吊着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
C.法拉第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D.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AD
【解析】分析:(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为了描述磁场人为引入了磁感线,磁感线是一种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
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在世界上是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的物理学家;
(4)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解答:A、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实际存在的,磁感线是人为建立的模型,并不存在,故A正确;
B、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小磁针在地面上受到地磁场的作用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磁的南极,故B错误;
C、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通断的装置。
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此题的选择项中涉及的都是电与磁方面的物理情景,利用对应的电磁方面的知识对物理情景加以分析解决。
13.2018年春晚节目中48位多国跳伞家共同跳伞,首次超越极限、挑战难度,从5500米高空跳下,在天空中组成巨大的“福”字,如图所示.镜头跟踪呈现了这一跳伞奇迹的全过程,让我们看到空中的“福”
是如此摄人心魄、华丽壮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伞家在天空中组成巨大的“福”字时必须保持相对静止
B.他们看到大地扑面而来是以自身为参照物
C.在降落过程中,他们的惯性越来越大
D.跟踪呈现这一跳伞奇迹全过程的摄像机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工作的
AB
【解析】
【详解】
A.跳伞家在天空中组成巨大的“福”字时必须保持运动速度、方向均相同,即保持相对静止,故A正确;B.跳伞家以自身为参照物,则跳伞家与地面越来越近,才有“大地扑面而来”的感觉,故B正确;
C.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不随速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跳伞家在降落过程中,他们的惯性不变,故C错误;D.跟踪呈现这一跳伞奇迹全过程的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小明家的常热牌足浴盆额定功率为750W.某次正常工作20min,将10L、20℃的水加热至40℃,此过程中足浴盆消耗电能_____J,水吸收热量_____J,消耗电能转化为水吸收热量的效率为_____%.(c水
=4.2×103J/(kg·℃)
9×105 8.4×105 93.3%
【解析】
【详解】
此过程中足浴盆消耗电能为W=Pt=750W×
1200s=9×105J ; 水吸收的热量为Q=cmΔt=4.2×103J/(kg·
℃)×10kg×20℃=8.4×105J ; 消耗电能转化为水吸收热量的效率为η=Q/W=8.4×105J/9×
105J=93.3%. 15.在“测量矿石密度”实验中,从同一标本上取下三块矿石,通过测量分别得到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m 1=12g ,V 1=2.5cm 3,剩下的两组数据记录在纸上了(如图),请梳理出其中一组数据填入空中_____(要带单位),梳理的依据是_____.
m 2=10g ,V 2=6.1cm 1 ρ=和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解析】
【分析】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根据第一组数据,利用m V
ρ=
计算出矿石的密度,然后选择图中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矿石的密度是3312 4.8/2.5m g g cm V cm
ρ=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应为4.8g/cm 1或4.8×101kg/m 1时,计算可知,3330 4.9/6.1g g cm cm ≈,与4.8g/cm 1比较接近,所以,m 2=10g ,V 2=6.1cm 1.
故答案为m 2=10g ,V 2=6.1cm 1;m V
ρ=
和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点睛】
此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16.2019年3月31日,上海拨通首个5G 手机通话,通过手机不但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还可以看到对方的图像,这些声音、图像信息是通过_________波传递的;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电磁 大
【解析】
【详解】
手机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进行信息传递的,所以这些声音、图象信息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的;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
电后听到雷声.
17.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1A”,乙标有“15Ω 0.6A”,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总电阻是___Ω;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A ; 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V .
25 0.6 15
【解析】
【详解】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用电器电阻之和,所以同一电路中总电阻等于151025Ω+Ω=Ω;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甲允许的最大电流是1A ,乙允许的最大 电流是0.6A ,则电路中允许的最大电流是0.6A ;电路两端最允许加的大电压为U=IR=0.62515A V ⨯Ω=。
18.汽油机工作时要产生大量的热,通常采用水循环将热带走,这是利用水_____的特性。
完全燃烧100g 汽油放出的热量是_____J .(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 )
比热容大 4.6×106
【解析】
【详解】
汽车的散热器可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发动机的温度;100g =0.1kg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mq =0.1kg ×4.6×107J/kg =4.6×106J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有一种车床用的照明灯泡,规格为“36V1A ”.现在将该照明灯泡与一个定值电阻R 并联接入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照明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1.5A .求:
(1)照明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通过定值电阻R 的电流.
(3)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1)36Ω ;(2)0.5A ;(3)54W
【解析】
【分析】
(1)由照明灯炮标有“36V1A ”含义,由欧姆定律I=U R
,求照明灯炮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分析电路的连接,由灯正常发光,判断电源电压;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通过R 的电流; (3)根据P=UI 求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详解】
(1)照明灯炮,规格为“36V1A”,表示灯的额定电压为36V ,额定电流为1A,由欧姆定律I=U R
得照明灯炮正常
发光时的电阻:
R L=
L
L
U
I=
36V
1A
=36Ω;
(2)原电路中,L与R并联,电流表测量总电流,因灯正常发光,故电源电压为36V,通过灯的电流为1A,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R的电流:
I R=I−I L=1.5A−1A=0.5A;
(3)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P=UI=36V×1.5V=54W.
20.如图是一款地面清洁机器人,其铭牌上部分参数如下表(g取10N/kg).求:
型号T2721
质量3kg
底面积100cm2
最大速度0.4m/s
(1)该款机器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该机器人提供50N的水平推力时,以最大速度匀速线运动15s,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1)3000Pa(2)20W
【解析】
【详解】
(1)由G=mg知道,其重力是:G=mg=3kg×10N/kg=30N,
该款机器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G=30N
由
F
p
S
=知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2
30N
100cm
F
p
S
===3000Pa
(2)由
W Fs
P Fv
t t
===知道,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是:50N0.4m/s20W
P Fv
==⨯=
21.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不同的重物,物重从200N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断.此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用此滑轮组从水中提升长方体A,使其在4秒钟内升高0.5m
(A未露出水面),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200W;继续提升过程中,当物体A有2
5
体积露出水面时,绳
子达到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的总重;
(2)A未露出水面前拉力的大小;
(3)物体A的密度.
(1)200N;(2)400N;(1)2.6×101kg/m1【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当物体重200N时,机械效率为50%,由公式η=W
W
有
总
=
Gh
Gh G h
+
动
=
G
G G
+
动
变形得:G
动=
G
η−G=
200N
50%
-200N=200N;
(2)由图可知,动滑轮及重物由4股绳子承担,物体A在4s时间内升高0.5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4×0.5m=2m,拉力做功:W=Pt=200W×4s=800J,由W=Fs得A未露出水面前拉力:F=W
s
=
800J
2m
=400N;
(1)当绳子要被拉断时拉力最大,由图可知物体在1800N时绳子断了,则F大
=G G
n
+
动=
1800N200N
4
+
=500N;物体未露出水面时:F+F浮=G A,即400N+ρ水gV=ρ物gV----①,当物
体A有2
5
体积露出水面时:F大+F′浮=G A,即500N+ρ水g
2
5
V=ρ物gV----②,联立①②解得ρ物=2.6×101kg/m1.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所示,给电磁铁M通电,发现弹簧开始被压缩,过一会儿,条形磁铁和弹簧重新处于静止.此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滑动,弹簧的长度逐渐变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弹簧在其弹性限度内).
【解析】
【详解】
弹簧的长度逐渐变短,说明磁铁受到的斥力变大,故螺旋管的上端为S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应接电源的正极;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滑动,弹簧的长度逐渐变短,说明此时的电流变大,故应接滑动变阻器的B接线柱,如下图所示:
23.如图,力气大的人,用一只手就可以把一盆水端起,此时脸盆相当于一个杠杆.右边是它的示意图,图中O为支点,A为动力作用点,请你在示意图中国出最小动力F1和阻力臂L1.
【解析】
【详解】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动力最小时,也就是动力臂最大时,最大的力臂就是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的连线,如下图所示: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1)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①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根据图甲可判断出a物质是_____.
②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根据如图乙可判断出b吸热能力较_____(选填“强”或“弱”).
(2)如图丙所示,为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用两只同规格的烧杯装相等质量的水,取质量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酒精和碎纸片,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点燃,分别给烧杯加热,直到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完,通过比较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确定酒精和碎纸片热值的大小.
质量水弱相等升高的温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实验课题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所以要保持水和煤油的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由图甲中可
知:V a<V b,∵ρ水>ρ煤油,∴根据ρ=m
V
可知:质量相同时,V水<V煤油,∴可判断出a物质是水;
②根据图乙可知: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a物质的加热时间长,说明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乙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物质a的吸热能力强,物质b的吸热能力较弱;
(2)实验时为了控制变量,应用天平分别测出等质量的酒精和碎纸屑,将其放入装置中的燃烧皿内;因燃料的热值不能直接测量,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使水温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热值的大小关系.
25.小华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实验时,小华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
(3)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可以可知,水的沸点是98℃,没有达到100℃的原因是当地
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4)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1kg ,则从计时开始到水开始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 .[ c 水= 4.2×
103J/(kg ·℃)] (5)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时,应选用______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铁圈 缩短加热时间 低于 增大 3360 水银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2)在实验中,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可以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98℃,由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可知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的原因是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4)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1kg ,则从计时开始到水开始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水的内能增大,水所吸收的热量为 Q 吸=c 水m 水△t = 4.2×103J/(kg·℃)×0.1kg×(98℃-90℃)=3360J
(5)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2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推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只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选填“左”或“右”)边旋一些.
(2)杠杆调好后,第一细同学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同学按图丙进行实验.同学们讨论后一数认为第二组实验更合理,理由是____.
(3)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 ,则丙图中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10/g N kg ). 右 便于测量力臂 3 【解析】 【详解】
(1)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臂可以从杠杆
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丙实验设计的好,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便于测量力臂;(3)设OA=4L,则L1=2L,A处3个钩码的重力G A=m A g=3×50×10−3kg×10N/kg=1.5N,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OA×G A=L1×F,4L×1.5N=F×2L,解得F=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