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兴化寺园亭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题兴化寺园亭翻译赏析
《题兴化寺园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贾岛。

其古诗全文如下: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翻译】
本篇以家常语,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极为难得的。

在艺术上,巧而不华,素淡中寓深旨。

【鉴赏】
孟棨《本事诗·怨愤》说:“岛《题兴化寺园亭》以刺裴度。

”文宗时裴度进位中书令,大肆建造兴化寺亭园。

此诗反映了中唐“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社会现实。

俗语说,整纸画鼻,脸面可知。

诗的开头,便使用了这样的构思方法。

“破却千家作一池”。

池,只不过是兴化寺园亭中的一个小小局部,却要“破却千家”;那么整个园亭究竟要“破却”多少人家?其规模之大不是可想而知了吗!整个园亭中的假山真水,奇树异花,幽径画廊,自然是景随步变,笔难尽述。

但诗人对那些却一概从略,而只抓住“不栽桃李种蔷薇”一点,这一点抓得好。

第一,它反映了贫富的心理殊异。

在食不果腹、家无垄亩的贫者看来,那么好的土地,种成庄稼该有多好?即使为了观赏,起码该种桃李。

桃李春华秋实,能看能吃,却弃之不种,蔷薇华而不实,无补于用,却偏偏要种,岂非一怪?其实,这种“怪”事在奢靡
的上层社会常见普遍,如聂夷中的《公子行》:“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同样是反映耕者与有闲阶级心理的迥别。

这“怪”字的背后,显然暗藏着一个“奢”字。

第二,这一句也是为表现诗的题旨张本。

《韩诗外传》卷七说:“春种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

春种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这大概便是诗的题旨所本。

而诗的妙处却在于,作者接“种蔷薇”的茬儿,将题旨拈连带出:“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园君自知”,表面是写秋后将呈现的园景,实则指出了聚敛定要出现的后果;以“种花”拈连“栽刺”,拟聚敛定有的可悲下场,自然贴切。

最后一句,蕴藉含蓄,讽喻之意,溢于言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