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高中毕业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高中毕业班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B.《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沈雁冰是我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D.曾痛斥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罪行的雨果是法国人道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是()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盛水,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比作箍桶的木板,。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3.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连累.lěi 取谛.dì底蕴.yùn 再接再厉.lì
B.抱.歉bào 松懈.xiè安详. xiáng 妄.乎所以wàng
C.怔.住 zhèng 应.届yīng 遐.想xiá通宵.达旦xiāo
D.积.淀jí香蒲.pú蒙.骗mēng 井然有序.xù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陈涉世家》选
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章主要记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对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
B.《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 “密州出猎”是题目。
C.农民向来是文学作品关注的热点。
鲁迅的小说《故乡》描写旧时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表现了作家对农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D.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运用白描和拟人手法表现小溪和森林之美,朱自清的《绿》运用烘托和衬托的手法来突出梅雨潭的绿的美。
5.默写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黄发垂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自己敢于攀登雄伟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借用典故抒发对友人怀念和对世事沧桑变化巨大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祥子离了席。
大家用眼梢儿撩着刘老头子,都拿起饭来。
不大一会儿,又嘁嘁喳喳的说起来,象危险已过的林鸟,又轻轻的啾啾。
祥子在门口蹲了半天,等着他们。
假若他们之中有敢再说闲话的,揍!自己什么都没了,给它个不论秧子吧!
可是大家三五成群的出来,并没再找寻他。
虽然没打成,他到底多少出了点气。
继而一想,今天这一举,可是得罪了许多人。
平日,自己本来就没有知己的朋友,所以才有苦无处去诉;怎能再得罪人呢?他有点后悔。
刚吃下去的那点东西在胃中横着,有点发痛。
他立起来,管它呢,人家那三天两头打架闹饥荒的不也活得怪有趣吗?老实规矩就一定有好处吗?这么一想,他心中给自己另画出一条路来,在这条路上的祥子,与以前他所希望的完全不同了。
这是个见人就交朋友,而处处占便宜,喝别人的茶,吸别人的烟,借了钱不还,见汽车不躲,是个地方就撒尿,成天际和巡警们耍滑头,拉到“区”里去住两三天不算什么。
是的,这样的车夫也活着,也快乐,至少是比祥子快乐。
好吧,老实,规矩,要强,既然都没用,变成这样的无赖也不错。
不但是不错,祥子想,而且是有些英雄好汉的气概,天不怕,地不怕,绝对不低着头吃哑吧亏。
对了!应当这么办!坏嘎嘎是好人削成的。
反倒有点后悔,这一架没能打成。
好在不忙,从今以后,对谁也不再低头。
刘四爷的眼里不揉沙子。
把前前后后所闻所见的都搁在一处,他的心中已明白了八九成。
这几天了,姑娘特别的听话,哼,因为祥子回来了!看她的眼,老跟着他。
老头子把这点事存在心里,就更觉得凄凉难过。
想想看吧,本来就没有儿子,不能火火炽炽的凑起个家庭来;姑娘再跟人一走!自己一辈子算是白费了心机!祥子的确不错,但是提到儿婿两当,还差得多呢;一个臭拉车的!自己奔波了一辈子,打过群架,跪过铁索,临完教个乡下脑袋连女儿带产
业全搬了走?没那个便宜事!就是有,也甭想由刘四这儿得到!刘四自幼便是放屁崩坑儿的人!
1.祥子因何事想与人打架?
2.这件事过后,他与刘四爷、虎妞的关系有什么改变?
3.小说中祥子由一个坚强、勤劳、正直的人最终沦为一个行尸走肉的流氓无产者。
你认为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二、阅读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对下面各句加点词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
交通:交错相通。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标志。
C.具.答之。
具:详细、详尽。
D.闻之,欣然规.往。
规:计划,打算。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见到捕鱼的人后的惊喜。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4.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________)
②不以臣卑鄙
..(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9.晏子仆御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以是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仆御:驾驶车马的人。
②志念:志向和兴趣。
③自下:自卑,自以为不足,与“自高”相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A.既而归./微斯人,吾谁与归.
B.夫问其故./故.逐之
C.然子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D.妾以是求去.也/乃记之而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晏子为什么推荐仆御做大夫?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体”与“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
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
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
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
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
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
“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
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
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
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
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
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文/杨平,有删改)
1.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
B.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
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
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
2.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
B.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
C.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D.“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
3.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
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
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弹簧床垫告诉你“左侧现象”
1878年,席梦思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弹簧床垫,从此人们就与弹簧床垫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130多年后的今天,弹簧床垫在为人们带来舒服睡眠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患。
最初,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床垫会成为健康的杀手之一。
只是在对科学界的一个奇怪的“左侧现象”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床垫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所谓“左侧现象”,即指人们身体左侧患癌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右侧,如左侧胸部患乳腺癌的几率高于右侧10%,左侧身体患黑素瘤的几率也高于右侧。
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重视,来自瑞典的研究者赫伯特和约翰森在近期的《病理生理学》杂志上都认同了这个观点。
此外,他们还表示,这两类癌症的发病原因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跟我们日常的睡觉习惯有很大的联系。
在过去的30年中,乳腺癌和黑素瘤的发病率都呈稳步上涨的趋势,然而医学界对这两类癌症的发病原因仍然不甚明了。
有人指出,经常在太阳下暴晒会增加黑素瘤的发病率;可是经过科学家的观测研究,太阳的强度在近30年内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更重要的是,黑素瘤生长的地方往往是臀部、大腿和躯干部分,而这些地方恰好是被衣服遮住了,不可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增加了这类癌症的发病率呢?
一条来自日本的线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在日本,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仅仅占瑞典的3%,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只有美国和英国的10%,而且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左侧现象”。
于是研究者就开始对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开始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他们发现,日本人睡觉的地方和其他国家的明显不同:比如日本人的床垫通常是直接铺在房间的地板上,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将弹簧床垫铺在床架上。
因此,房间内的家具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也就浮出水面了。
话锋转到另一边,在2007年瑞典就有研究指出,生活在被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塔覆盖地区的人们患黑素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地方。
流行病学家也表示,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的电磁辐射波会削弱免疫系统,从而提高癌症的发病
率。
试想一下,当金属弹簧床遇到电磁辐射波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美国,床架和床垫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床的长度刚好是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波的一半,而一半的传输波刚好可以与金属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波。
在弹簧床垫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其实是暴露在电磁辐射下。
想想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如果长期受电磁辐射的侵害,寿命也会因此缩短三分之一。
而在日本,绝大多数的床都不是用金属做成的,且调频广播和电视的传输波也不是其他国家经常用的87-108赫兹,因此日本的癌症率相对较低。
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左侧现象”,答案也明朗化了。
此前有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都更倾向于靠右侧睡觉,尽管有关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是右侧睡觉可以减轻心脏的重量压力,此外,心跳声也比往左侧睡觉低。
因此,当我们侧右睡觉时,身体的左侧就会暴露在强磁辐射下,并且这种强度会放大两倍。
这就是“左侧现象”在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表现明显的原因。
(节选自《读者》2010年第24期)
1.简要概括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根据文意,简要解释“左侧现象”产生的原理。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3.根据文意,请提出两条能够有助于消除“左侧现象”,保持健康的措施。
三、应用
12.狗年除夕(2月4日星期一),茗茗和聪聪姐弟俩来到爷爷家一起欢度春节,他们进行了以下活动。
(1)爷爷要写一副春联,下联前两个字有三个备选项,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帮他们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上联:骏犬回宫留福瑞下联:驾到带祥和
选项:A.金龙 B.八戒 C.天蓬
选择:(填序号)
理由:
(2)茗茗要给属猪的聪聪写一张贺卡,她找到羊年的祝福语(见示例),她也想用谐音的方式给聪聪写一段祝福语,请替茗茗拟祝福语。
示例:祝你羊年烦恼羊(扬)长而去,天天喜气羊羊(洋洋)
(3)祖孙三人打算明天大年初一去南京一两家博物馆(院)游览。
请根据下面博物馆(院)的活动时间表和三人需求,帮他们一家安排、调整一天的行程。
活动时间表
各人需求:聪聪属猪,想了解猪文化,打算去看“南京博物院藏猪文物展”;茗茗喜欢参与实践活动;爷爷酷爱京剧。
你对他们说: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
“子”是敬称。
2、B
【解析】
从句意看,本小段文字主要讲的是“木桶短板效应”,强调的是,短缺的因素制约事物的发展,所以,只能在B、D中产生,但是D项显然与文意不符,故选择B
3、C
【解析】
A.连累.lei,取缔.——取缔。
B.妄.乎所以——忘乎所以。
D. 积.淀jī。
4、B
【解析】
B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词。
“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5、(1)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2)晴川历历汉阳树(3)牧人驱犊返(4)思而不学则殆(5)曲径通幽处(6)云生结海楼(7)并怡然自乐(8)益慕圣贤之道(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犊”“殆”“慕”“凌”等字词的书写。
6、1.因为宴会上车夫拿祥子和虎妞开玩笑,并讥讽祥子攀上了虎妞却和普通车夫一起吃宴席,因此祥子差点和车夫打了起来。
2.刘四爷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产业,要祥子滚蛋。
虎妞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后,彻底决裂,和祥子搬出人和车厂,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祥子开始了地狱般的婚后生活。
3.一方面,有个人的因素,即祥子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屈辱的地位,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社会因素,即当时的社会黑暗腐败,使穷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
1.考查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祥子祥子想与人打架是因为宴会上有人讥讽祥子攀上了虎妞却和普通车夫一起吃宴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骆驼祥子》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后来,刘四爷由于一己私利棒打鸳鸯。
虎妞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后,与祥子搬出人和车厂。
3.题干问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
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他人的影响也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客观原因。
祥子最初的形象是很完美的。
不仅外貌“一棵树,坚壮,沉默,而有生气”,就连拉车的姿势也漂亮。
同时又有着淳朴善良,忠厚要强的农村农民的美德。
按理说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能够稳与独立地生活,但客观上却失败了。
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
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
祥子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则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
他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
一旦拉车的理想破灭,他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而福子的死更是将他仅存的一丝希望摧毁,要强的祥子终于变成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
二、阅读
7、1.C
2.B
3.C
4.(1)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
参考译文: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