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多元设计多种多样实施——以校园植物为依托,设计与实施科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约编辑 木 清)
小学教学参考
综合 2019·9
56
但是,教师很快发现这样的设计过于简单和粗暴, 并且很难找到这么一棵树,因为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 程,又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验到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 果的全部过程,没有哪一棵树能长得那么快,所以需要 进行改进。
(2)融合第二稿。 在第一稿的基础上,教师将“一棵树”的概念提升到 植物的高度,但不明确是哪种植物,而是列举了相关的 植物特征,这样对课程设计来说一下子开朗了许多。 2. 形象设计与整合 植物的知识结构重点放在三、四年级,为了增加内 容的趣味性,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特意增加了 一个小宠物——龙龙。龙龙其实是一条蚯蚓,它与植物 有很多故事,是整个课程的主线牵引者,以它的视角来 贯穿整个植物拓展性课程的脉络,应该说思路是比较明 晰的。 设计的植物拓展性课程版块如下:
主版块
具体内容项目
(1)种子去旅行。 种子 (2)隐形的种子。
龙龙说故事 希望
每周五下午 3:00—3:50
(3)种子大冒险。
(1)一个萝卜的梦想。 地 下 的 奇 妙 世
根 (2)我有几个兄弟。 界
(3)我会变颜色。
(1)看看我的年龄。 攀岩者游戏
茎 (2)我有几个兄弟。 (3)拓印七十二变。
小宠物——龙龙
2. 课内、课外两手抓 课堂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学 生一周仅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体验科学,从时间分配 上来说,这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开展课外 研究势在必行。课内研究和课外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所 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对结论 的处理,并拓展到课外。学生在课外的科学学习,又会 反过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3. 时间+空间=丰收 课堂时间有限,所以科学教育需要第二主阵地。但 实际情况是,学生可以自己掌握的时间少之又少,如何 解决这一问题呢?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时 间,如将每天下午四点到放学的时间作为学生自主学习 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研究、展示的空间和平台,如班级展 示、校级答辩等。 4. 站得高,看得远 得出研究结论后,研究是不是就结束了?该怎么处
1. 内容设计与整合 (1)设计第一稿。 设计植物拓展性课程之初,教师首先对三至六年级 的科学教材进行梳理,对涉及植物知识的版块进行整合, 然后对植物各部分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如下图所示:
花的 拓展
茎的 拓展
种子的 拓展
一棵树 的旅程
根的 拓展
果实的 拓展
叶的 拓展
呢?如何获得实验材料?在哪里进行实验?怎样处理 父母的反对意见?这必然需要教师协调好各种因素,解 决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便利,减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的阻碍。
(1)烧烤走起。
在亚马逊丛林
叶
(2)美丽的网。 (3)谁 是 蚕 宝 宝 的 最
爱。
(1)花花世界。
一花一世界
花 (2)花语寄语。
(3)传花粉。
(1)水果发电。
收获甜蜜
果实 (2)寻找维生素 C。
(3)地下的果实。
经过三易其稿,课程设计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实
施了。 二、实施由统一转为多途多方
常规活动注重变化,植物的生命循环从一颗小小的
一、设计由单一变为多维多元 纵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其中 的生命版块涉及较多的植物内容,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科 学学科时,教授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生 命 有 促 进 作 用 。 同 时 ,植 物 资 源 相 对 动 物 资 源 更 易 取 得,在培育方面也更容易,所以教师可以植物为内容开 设拓展性课程。
2. 养殖活动——番薯的根
番薯是植物的根,用水培的方式种植,不仅能快速
长出长长的白色须根,还能在上部长出绿色的茎叶。在
这个过程中,玻璃容器中的番薯生机盎然,装点了教室, 学生也能将番薯生根发芽的过程看得更清楚。
种子开始,因此探究活动也从种子开始。
1. 种植活动——绿豆发芽
植物的种植是最常见的活动,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受到新奇和快乐呢?教师可设计一份成长记录单,让
学生记录植物每天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每天都会发
生 ,所 以 学 生 每 天 都 会 有 新 的 发 现 ,每 天 都 会 有 惊 喜 。
如绿豆芽越长越高,生长速度之快,令学生叹服。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欢潭小学(311253) 田培中
[摘 要]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的教育基础学科,蕴含的生命教育因素十分丰富,极富弹性和张力。对生命领域的教 学,教师要改变设计单一、实施统一、方法划一、展示同一的状况,注重设计的多维多元、实施方法的多种多样,让学生接触生动活 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搁置不管,还是进行检验?当然是检验。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研究才更有价值。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科学 史 书 籍 和 相 关 文 章 ,让 学 生 在 了 解 科 学 发 展 史 的 过 程 中,感动于先贤的研究精神,了解先贤的研究智慧。
5. 百花齐放 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有质疑精神,会自己动手验证, 但是没有“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纸质稿”,他们对写文 章没有兴趣,但若教师强求,就违背了学生参与科学研 究的初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允许呈现方式的多样 化,如用文字呈现、用 PPT 呈现、用图片呈现、用现场演 示呈现等,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一个优质的科学研究环境,必然少不了质疑精神和 实践态度,科学史中的繁荣时期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特 性。科学研究只有在广泛传播并得到同行认可的情况 下,才能肯定它对知识的积累做出了贡献,这种不断进 行的、合作性的、公开的批评是科学发展的标志。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其实就是寻找一切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这就要求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地域特点发挥资源优势优化校本课程结构扬长避短把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紧紧地结合起来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综合
多维多元设计 多种多样实施
——以校园植物为依托,设计与实施科学拓展性课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植物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56-03
在小学科学拓展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对课内内容做 一些调整,不仅设计单一,实施统一,而且方法划一,展 示同一,导致拓展课效果不佳。2015 年秋季,为改变“四 个 一 ”,笔 者 定 时 开 展 拓 展 活 动 ,在 设 计 时 注 重 多 维 多 元,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 者的一些实践心得。
小学教学参考
综合 2019·9
56
但是,教师很快发现这样的设计过于简单和粗暴, 并且很难找到这么一棵树,因为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 程,又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验到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 果的全部过程,没有哪一棵树能长得那么快,所以需要 进行改进。
(2)融合第二稿。 在第一稿的基础上,教师将“一棵树”的概念提升到 植物的高度,但不明确是哪种植物,而是列举了相关的 植物特征,这样对课程设计来说一下子开朗了许多。 2. 形象设计与整合 植物的知识结构重点放在三、四年级,为了增加内 容的趣味性,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特意增加了 一个小宠物——龙龙。龙龙其实是一条蚯蚓,它与植物 有很多故事,是整个课程的主线牵引者,以它的视角来 贯穿整个植物拓展性课程的脉络,应该说思路是比较明 晰的。 设计的植物拓展性课程版块如下:
主版块
具体内容项目
(1)种子去旅行。 种子 (2)隐形的种子。
龙龙说故事 希望
每周五下午 3:00—3:50
(3)种子大冒险。
(1)一个萝卜的梦想。 地 下 的 奇 妙 世
根 (2)我有几个兄弟。 界
(3)我会变颜色。
(1)看看我的年龄。 攀岩者游戏
茎 (2)我有几个兄弟。 (3)拓印七十二变。
小宠物——龙龙
2. 课内、课外两手抓 课堂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学 生一周仅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体验科学,从时间分配 上来说,这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开展课外 研究势在必行。课内研究和课外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所 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对结论 的处理,并拓展到课外。学生在课外的科学学习,又会 反过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3. 时间+空间=丰收 课堂时间有限,所以科学教育需要第二主阵地。但 实际情况是,学生可以自己掌握的时间少之又少,如何 解决这一问题呢?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时 间,如将每天下午四点到放学的时间作为学生自主学习 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研究、展示的空间和平台,如班级展 示、校级答辩等。 4. 站得高,看得远 得出研究结论后,研究是不是就结束了?该怎么处
1. 内容设计与整合 (1)设计第一稿。 设计植物拓展性课程之初,教师首先对三至六年级 的科学教材进行梳理,对涉及植物知识的版块进行整合, 然后对植物各部分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如下图所示:
花的 拓展
茎的 拓展
种子的 拓展
一棵树 的旅程
根的 拓展
果实的 拓展
叶的 拓展
呢?如何获得实验材料?在哪里进行实验?怎样处理 父母的反对意见?这必然需要教师协调好各种因素,解 决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便利,减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的阻碍。
(1)烧烤走起。
在亚马逊丛林
叶
(2)美丽的网。 (3)谁 是 蚕 宝 宝 的 最
爱。
(1)花花世界。
一花一世界
花 (2)花语寄语。
(3)传花粉。
(1)水果发电。
收获甜蜜
果实 (2)寻找维生素 C。
(3)地下的果实。
经过三易其稿,课程设计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实
施了。 二、实施由统一转为多途多方
常规活动注重变化,植物的生命循环从一颗小小的
一、设计由单一变为多维多元 纵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其中 的生命版块涉及较多的植物内容,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科 学学科时,教授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生 命 有 促 进 作 用 。 同 时 ,植 物 资 源 相 对 动 物 资 源 更 易 取 得,在培育方面也更容易,所以教师可以植物为内容开 设拓展性课程。
2. 养殖活动——番薯的根
番薯是植物的根,用水培的方式种植,不仅能快速
长出长长的白色须根,还能在上部长出绿色的茎叶。在
这个过程中,玻璃容器中的番薯生机盎然,装点了教室, 学生也能将番薯生根发芽的过程看得更清楚。
种子开始,因此探究活动也从种子开始。
1. 种植活动——绿豆发芽
植物的种植是最常见的活动,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受到新奇和快乐呢?教师可设计一份成长记录单,让
学生记录植物每天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每天都会发
生 ,所 以 学 生 每 天 都 会 有 新 的 发 现 ,每 天 都 会 有 惊 喜 。
如绿豆芽越长越高,生长速度之快,令学生叹服。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欢潭小学(311253) 田培中
[摘 要]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的教育基础学科,蕴含的生命教育因素十分丰富,极富弹性和张力。对生命领域的教 学,教师要改变设计单一、实施统一、方法划一、展示同一的状况,注重设计的多维多元、实施方法的多种多样,让学生接触生动活 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搁置不管,还是进行检验?当然是检验。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研究才更有价值。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科学 史 书 籍 和 相 关 文 章 ,让 学 生 在 了 解 科 学 发 展 史 的 过 程 中,感动于先贤的研究精神,了解先贤的研究智慧。
5. 百花齐放 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有质疑精神,会自己动手验证, 但是没有“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纸质稿”,他们对写文 章没有兴趣,但若教师强求,就违背了学生参与科学研 究的初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允许呈现方式的多样 化,如用文字呈现、用 PPT 呈现、用图片呈现、用现场演 示呈现等,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一个优质的科学研究环境,必然少不了质疑精神和 实践态度,科学史中的繁荣时期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特 性。科学研究只有在广泛传播并得到同行认可的情况 下,才能肯定它对知识的积累做出了贡献,这种不断进 行的、合作性的、公开的批评是科学发展的标志。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其实就是寻找一切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这就要求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地域特点发挥资源优势优化校本课程结构扬长避短把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紧紧地结合起来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综合
多维多元设计 多种多样实施
——以校园植物为依托,设计与实施科学拓展性课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植物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56-03
在小学科学拓展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对课内内容做 一些调整,不仅设计单一,实施统一,而且方法划一,展 示同一,导致拓展课效果不佳。2015 年秋季,为改变“四 个 一 ”,笔 者 定 时 开 展 拓 展 活 动 ,在 设 计 时 注 重 多 维 多 元,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 者的一些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