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霞浦民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座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答案填入表格否则不得分)
1.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
4.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5.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6.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A.21世纪70年代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8.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
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A.尧舜时禅让制B.夏朝的世袭制C.西周的分封制D.商朝的盘庚迁都10.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铲除商的残余势力B.保卫镐京
C.发展社会经济D.巩固统治
11.《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
12.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13.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4.今天汉字的渊源是()。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
15.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墨家
16.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17.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B.兴修灵渠C.大禹治水D.都江堰
18.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B.铜钟C.古筝D.笛子
19.某一法令于公元前15年2月1日颁布并开始执行,到公元30年1月31日废止,这一制度一共实施了多少年?()
A、43年B.44年C.45年D.46年
20.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铁器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
二、判断与改错(每题3分,共15分)
21、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氏族聚落遗址是河姆渡遗址。
错误:改正:
22、夏商西周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是奴隶。
错误:改正:
23、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国家是齐、赵、魏。
错误:改正:
24、有一人生于公元前58年,卒于公元前20年,那么他活了78年。
错误:改正:
25、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开始了“公天下”的历史。
错误:改正:
三、材料阅读
26、材料一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分十个等级……所以王统治公,公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往下逐层统治各级奴仆。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请回答:(12分)
(1)这两条史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制度?(4分)
(2)这种制度以什么原则进行分封?(2分)
(3)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
材料二“当仁不让于师。
”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1)材料一、二、三是谁所言,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2)请介绍此人的教育主张有哪些?(6分)
(4)上述材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2分)
四综合题
28.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请回答:(12分)
(1)商鞅的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他代表的是那个阶级的利益?(4分)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2分)
(3)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4)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能得到什么启发?(2分)
29、下面两幅是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共9分)
图A 图B
(1)分别写出图A和图B房屋样式的名称(4分)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3分)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