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压强与浮力 10.5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5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会用量筒、水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会用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意识。

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把“碧螺春”、“炒青”、“老瓣”三种东山茶叶分别放入三杯开水中,请同学观察浮沉情况。

现象:“碧螺春”茶在开水中全部下沉,“炒青”茶部分悬在开水中,“老瓣”茶全部浮在开水上。

提问:同样是茶叶,为什么有的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悬在水中呢?
学生动手,进行新课
活动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猜一猜同学课桌上有橡皮泥、熟鸡蛋、牙膏壳、小玻璃瓶(内有配重)硬币、泡沫塑料、蜡烛、盐等物体(每张桌上物品可以不同),浸没在水中后松手,它们如何运动?
试一试通过动手探究,得出结论:
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蜡烛、木尺……
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硬币、内有配重的小玻璃瓶(课前调好)、鸡蛋、牙膏壳……
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学生议论,归纳出下列方法:把橡皮泥捏成船型;把小玻璃瓶内配重减少;把牙膏壳捏成空心;往有鸡蛋的水中加盐。

做一做由四位同学上台演示,其它同学在自己桌上动手实验。

现象:原先下沉的物体都浮起来了。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由学生分析:改变了什么?
橡皮泥—-改变了形状;牙膏壳--- 由实心变为空心;水中加盐---改变了液体密度;配重减少---减轻了质量。

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这些方法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又是如何改变的?
得出:把橡皮泥捏成船形、牙膏壳捏成空心都是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了浮力,水中加盐是增大了液体密度,从而增大了浮力;配重减少是减小了重力。

可见,使物体上浮的方法有两种:增大浮力或减少重力。

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得出使物体下沉的方法:减小浮力或增大重力。

小结:使物体上浮或下沉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浮力或重力。

活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猜一猜既然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物体的浮于沉,那么物体上浮或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作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时,物体将下沉;
___________ ______时,物体将上浮;
___________ ______时,物体悬在水中。

(教师介绍:物体停留在液体中的现象叫做
悬浮)
议一议引导学生根据猜想分析:验证猜想需要测量哪些物理
量,需要哪些器材?
讨论得出:改变浮沉------用内有配重的小玻璃瓶;测重力------
(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用量筒和水。

量筒分度值为5ml,用量筒测浮力更精确)
实验步骤设计:先测重力还是先测浮力?
怎样减少测重力的误差?(测前应用抹布把瓶外的水擦干。

)交流总结,得出实验步骤:
(1)量筒内裝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用公式
(2) 把小瓶放入量筒中,小瓶下沉,记下量筒示数V
2算出浮力F。


(3)拿出小瓶,用抹布擦干瓶外的水,用调节好的测力计称出小
瓶的重力G。

(4)取出部分配重,使小瓶在水中上浮,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小瓶所受的浮力和重力。

(5)把有关数据填入课本表格。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当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将停留在液体任何深度的地方,即“悬浮”。

总结:这就是物体的浮沉条件。

(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漂浮条件另课讲解)
巩固新课:
(一)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再现物体的上浮、下沉、悬浮:每张课桌上有三瓣未去皮的干大蒜,请同学想办法使三瓣大蒜分别放
入水中后,一瓣上浮,一瓣下沉,一瓣悬浮。

学生讨论、交流:首先,把未去皮的干大蒜浸没水中,松开手后可看
见它上浮;当“适度”剥去部分蒜瓣外包衣,再将它浸没水中,可看
到它悬浮;最后,全部剥去蒜皮外包衣,浸没水中,则看见它下沉。

学生动手分组实验。

请实验成功的学生上台演
示。

(二)师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蒜瓣
浸没水中时重力和浮力的变化情况:蒜瓣的重力基本不变,剥去外包
衣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浮力变小,改变剥去外包衣的数量,便可
控制蒜瓣所受浮力的大小,使蒜瓣实现上浮、悬浮或下沉。

(三)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打捞中山舰的材料,思考:打捞过程是改变什么使“中山舰”上浮的?(播放视频)
四.作业布置:1.《同步探究》选择、填空共6小题; 2.课本P.60页小制作:潜水艇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