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共17套) 人教课标版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第七章第2课时城市化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1~2题。
1.依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各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解析:由图中水平坐标可知,1975年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大致相等,各占约50%。
故选D。
答案:D
2.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
A.1825年前后
B.1875年前后
C.1925年前后
D.1950年前后
解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城市人口占本区总人口比重,即分析图中M1和M2曲线的变化。
由于M1一直大于M2,故可确定M2代表欠发达地区。
图中显示M2从1925年前后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
故选C。
答案:C
(2010·新泰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09年比较图。
读图回答
3~5题。
3.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特点的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交通线路增多
解析:城市化的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答案:B
4.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符合()
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消费最优原则
D.便民原则
解析:图中大型商场主要分布在公路交会处,故其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答案:B
5.从1990年到2009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交通更加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由于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市区环境问题,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
答案:B
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读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6~7题。
6.城市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依次是()
A.a、b、d、c
B.b、a、c、d
C.c、d、b、a
D.c、a、b、d
解析:根据城市中交通的发展即可推断出答案。
答案:B
7.图中各发展阶段表明()
A.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没有差异
B.b阶段对应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C.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D.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
解析:a阶段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经济已有差异;b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区域处于均衡状态;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尚未形成;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减小,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
答案:B
(2010·合肥质检)右图中反映出M、N、P、Q四个地
区的产业结构比例,据此回答8~9题。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
A.M
B.N
C.P
D.Q
解析:城市化水平越低,说明第二、第三产业所占的
比重也越低,即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读图可知,Q地的第一产业比重高达70%左右,故该地的城市化水平最低。
答案:D
9.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A.M
B.N
C.P
D.Q
解析: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旅游业越发达的地区,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可能越
高;图中N地的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0%左右,故旅游业发展水平可能最高。
答案:B
(2010·广州模拟)读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开发历史悠久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社会福利优越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
B.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
C.乙国是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D.丙国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解析:乙国为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
甲国是中国,城市化速度
较快。
答案:10.B11.B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12~13题。
12.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省城市化()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13.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出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城市化与工业化应协调发展,而广东省的城市化水平明显
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到后期阶段,该地区的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
答案:12.A13.A
下图为我国几个城市近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14~15题。
14.三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差
②近郊现代农业的兴起
③近郊大型工业的飞速发展
④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近郊地区人口增长的原因有中心区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的迅速发展、近郊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答案:D
15.以下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城市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
②甲市近郊区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两个城市
③缓解了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压力
④近郊区和远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使该变化产生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甲、乙、丙三城市均出现人口由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现象,其中丙城市近郊区人口增长率高。
基础设施的改善是郊区城市化的重要原因,郊区城市化可以缓解市中心人口压力。
表中信息无法判断人口年龄结构。
答案:B
二、综合题
16.(2010·绍兴调研)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评价主城区对外交通运输线(高速公路、铁路)的布局是否合理。
(2)某市计划在A、B两处布局港口和旅游度假区。
请给出合理的布局方案,并简述理由。
(3)某市计划在①②③④四处选择一处布局化工区。
请您给出合理的布局方案,并简述理由。
解析:(1)高速公路或铁路不宜穿过市区,由此可知铁路布局不合理。
(2)A处有沙滩可建旅游度假区,B处海水深可建港口。
(3)④处有盐场,又不污染城市,最适合建化工厂。
答案:(1)对外交通运输线布局应以不干扰市区交通为原则。
高速公路布局合理,铁路布局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得不合理,目前铁路对主城区市内交通有一定的干扰。
(2)A处布局旅游度假区,该处有大面积沙滩,环境优美。
B处布局港口,该处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航行条件较好;存在较大的空地,发展空间较好。
(3)④处。
理由:附近有盐场,接近原料地;位于与盛行风垂直方向的郊外,不会给居民区带来空气污染。
17.(2009·上海高考)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
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读图甲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2)图甲、图乙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 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3)从图丙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丁与图丙,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文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城市化水平约为61%、人口城市化水平约为29%,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城市化水平较高。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都较高。
结合图丙可知,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应重点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1)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
(2)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我国
(3)图丙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
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比较图丁与图丙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
(4)第三产业。
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