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钦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省钦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硼烯(Borophene)因其优越的电学、力学、热学属性,被科学界寄予厚望,或将成为继石墨烯之后又一种“神奇纳米材料”。

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硼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硼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B.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 g
D.硼原子核外有5个中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5,符合题意;
B、由“石”字旁可知,硼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不符合题意;
D、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5,故硼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另外,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2.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在房间里放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答案】C
【解析】
A、高层楼房着火时,容易电路损坏,乘坐电梯容易被困电梯内,发生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B、加油站的汽油等都属于易燃物,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房间内放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符合题意;
D、久未开启的地窖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死亡,故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试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用氧气作燃料进行燃烧②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③混合施用草木灰和尿素④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的盐酸
A.①②B.②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错误;
②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正确;
③尿素不是铵态氮肥,可以混合施用草木灰和尿素,故正确;
④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液中的盐酸,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定,错误。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知识。

5.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a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

已知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详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故选D。

6.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
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
D.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5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甘氨酸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
其化学式为:C2H5O2N。

【详解】
A.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2+14=75,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甘氨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由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甘氨酸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共10个原子,故正确;
C.甘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学会仔细读取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并根据模型能直观地看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构成,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验证Fe、Cu、Ag的活动性
C.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D.验证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左边试管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说明铁比铜活泼,右边试管铁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铁比银活泼,不能判断铜和银的活泼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产生气泡速率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出现左高右低,是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瓶中气压减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灼烧腈纶线时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比负极慢
D.把氧化铁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选项现象的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灼烧蛋白质类物质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线不属于蛋白质类物质,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B选项现象的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正极一端产生氧气,负极一端产生氢气,相同时间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比负极慢,C选项现象的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D、把氧化铁放入稀硫酸中,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含铁离子的溶液为黄色,因此溶液变为黄色,D选项现象的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白色部分是苯分子,可看出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B、只能说明原子真实存在,原子之间有间隔,不能知道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错误;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正确。

故选B
考点:图表所表示的化学信息
10.用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经过两步反应不能实现的转化是
A.C→H2CO3B.Cu→Cu(OH)2C.H2O2→H2D.NaOH→BaSO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CO2→H2CO3,都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转化,正确,B、Cu→CuO→CuSO4→Cu(OH)2,错误,C、H2O2→H2O→H2,都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转化,正确,D、NaOH→Na2SO4→BaSO4,都是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转化,正确,故选B
考点:物质的转化,基本反应类型
11.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A.B.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

故选B。

12.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m克Mg,向乙杯
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中原有H2SO4的溶质质量x 应为( )
A.98m
g
24
≤x<
98m
g
65
B.
98m
g
24
>x≥
98m
g
65
C.
98m
x=g
24
D.x<
98m
g
65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与mg镁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与mg锌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2442
Mg+H SO=MgSO+H
2498
mg x

9824
=
x mg ,x=
98m
g
24
2442
Zn+H SO=ZnSO+H 6598
mg y

9865
=
y mg ,
98m
y=
65

由此可以得出相同质量的镁和锌,镁可以消耗更多质量的硫酸,所以剩余金属一定是镁,那么
要使镁有剩余而锌完全反应,则原来硫酸质量x的取值范围为:98m
g
65
≤x<
98m
g
24。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乙(填“<”“>”或
“=”)。

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乙,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质量为_____g。

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 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 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65B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长得较缓慢,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物质的溶剂质量大于乙物质的溶剂质量,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向50g 水中加入20g 乙,溶解度的乙的质量为30g 50g =15g 100g

,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质量为50g+15g=65g 。

(2)A 、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物质的溶剂质量大于乙物质的溶剂质量,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故A 不正确;
B 、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物质的溶剂质量大于乙物质的溶剂质量,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故B 正确;
C 、若再降温到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C 正确。

故选BC 。

【点睛】 =
100%100g+⨯溶解度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14.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汞原子_____
(2)铝离子_____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发酵粉中的小苏打_____
【答案】2Hg Al 3+ 3
23
Fe O + NaHCO 3 【解析】
【详解】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汞原子,就可表示为:2Hg ,故填:2Hg ;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铝离子可表示为:Al 3+;故填:Al 3+;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323Fe O +,故填:323Fe O +;
(4)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 3;故填:NaHCO 3。

15.2018年6月7日,京沈高铁启动动车自动驾驶系统,标志着我国高铁进入了先进行列,领跑世界。

(1)高铁集团为出行旅客准备了丰富的食物。

下列食物搭配最合理的是_____ (填序号)。

A 牛奶和面包
B 土豆烧牛肉和米饭
C 青椒炒肉丝和馒头
(2)高铁车厢中的下列几种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 (填序号)。

A 塑料拉手
B 铝合金门
C 玻璃窗
D 尼龙座套
(3)高铁铁轨主要材料是高锰钢,采用此钢可有效防止铁生锈,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

(4)工业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答案】C AD 组成了合金,改变铁内部的组织结构 23
23CO+Fe O 2Fe+3CO 高温
【解析】
【详解】
(1)高铁集团为出行旅客准备了丰富的食物。

下列食物中:
A 、牛奶和面包,有主食和奶类,主要包含了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
B 、土豆烧牛肉和米饭,有主食和肉类,主要包含了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
C 、青椒炒肉丝和馒头,有主食、肉类和蔬菜,主要包含了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综上所述,进行比较,C 选项食物中包含营养成分最丰富,食物搭配最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C 。

(2)高铁车厢中的下列几种物质中:
A 、塑料拉手中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B 、铝合金门中的铝合金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 、玻璃窗中的玻璃是无机物,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 、尼龙座套中的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AD 。

(3)高铁铁轨主要材料是高锰钢,采用此钢可有效防止铁生锈,其防锈的原理是组成了合金,改变铁内
部的组织结构。

(4)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工业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323CO+Fe O 2Fe+3CO 高温。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常用燃料完全燃烧可以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提供充足的_____都有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

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NaClO 溶液)进行环境杀菌。

NaClO 中Cl 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吸烟有害健康。

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常会被动吸烟,这是因为_____。

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 (ClO )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 (ClO )2+X+H 2O =CaCO 3↓+2HClO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

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

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氧气 +1 分子在不断运动 CO 2 混合物
【解析】
【详解】
(1)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和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2)NaClO 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设Cl 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1,则x =+1价;
(3)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 、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 (4)反应Ca (ClO )2+X+H 2O =CaCO 3↓+2HClO 中,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判断在物质X 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个C 原子和2个O 原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CO 2;
(5)石油是混合物,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沥青等。

故答案为(1)氧气;(2)+1;(3)分子在不断运动;(4)CO 2;(5)混合物。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已知:甲酸(HCOOH )常温下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甲酸还可以在浓硫酸作
用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OOH CO +H O Δ
u u u u u u u r 浓硫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备一氧化碳,并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内所装试剂足量)
装置 D 玻璃管中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装置C 中的试剂是_____.点燃装置F 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开始实验时,先点燃 A 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 F 处酒精灯
B .实验结束时,熄灭各处酒精灯和喷灯的顺序依次是 A 、D 、F
C .反应后,装置
D 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等于
E 中增加的质量
D .若取赤铁矿石样品质量为m ,充分反应后,D 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减少了n ,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n 3m
×100% 【答案】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吸收挥发出甲酸气体,防止影响CO 2质量的测定 浓硫酸 将尾气处理,避免造成空气污染 AD
【解析】
【详解】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3CO+Fe O 2Fe+3CO 高温;
(2)甲酸易挥发,所以B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挥发出来的甲酸气体,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测定造成影响;
C 装置内的浓硫酸对一氧化碳气体进行干燥;
反应后的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为了防止造成空气污染,要对尾气进行点燃处理;
故填:吸收挥发出甲酸气体,防止影响CO 2质量的测定;浓硫酸;将尾气处理,避免造成空气污染; (3)A .开始实验时,先点燃A 处酒精灯,使产生的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F 处酒精灯将尾气点燃,以免造成空气污染,故正确;
B .实验结束时,要先熄灭D 处的酒精喷灯,等到装置冷却后再熄灭A 处的酒精灯,最后熄灭F 处的酒精灯,故错误;
C .装置
D 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
E 中增加的质量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并不相等,故错误;
D .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 ,则
23
2160
112160-1123CO+Fe O 2Fe+3=48x
n 160x 10n =x=4O 83
C n 高温固体减少 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n
10n 3100%=100%m 3m
⨯⨯,故正确. 故填:AD .
【点睛】
本题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8.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a 的名称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D 装置收集该气体,验满方法为_____。

制取气体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B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制备和收集比较纯净的氢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实验室用H 2O 2和MnO 2制取氧气,原理为2H 2O 2
2 MnO 2H 2O+O 2↑.请
计算:
①H 2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②若收集0.5L 氧气(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 ﹣1),其质量是_____g 。

③制取上述氧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溶液_____g (精确到0.1g )。

【答案】水槽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关闭止水夹,然后从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当长颈漏斗的下端被水浸没起来后,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Zn+H 2SO 4=ZnSO 4+H 2↑ BE 或CE 34 0.715 30.4
【解析】
【详解】
(1)仪器a 是水槽;故填:水槽;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
燃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时的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填: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3)制取气体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B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止水夹,然后从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当长颈漏斗的下端被水浸没起来后,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填:关闭止水夹,然后从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当长颈漏斗的下端被水浸没起来后,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4)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 或C 来制取,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来收集较为纯净的氢气;故填:
2442Zn+H SO ZnSO +H ↑=;BE 或CE ;
(5)①H 2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2=34;故填:34;
②0.5L 氧气的质量为:0.5L ×1.43g •L ﹣1=0.715g ;故填:0.715;
③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2222
MnO 68
32x 0.715g 68x =32H O 2H 20.O g
O+715↑
x ≈1.52g
制取上述氧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溶液的质量为:1.52g ÷5%=30.4g
故填:30.4。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将100gNa 2CO 3溶液和l53.7gBaCl 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的质量为234g 。

请计算: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

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9.7g 50%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
(1)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滤液质量为234g ,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100g+153.7g-234g=19.7g 。

(2)设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233BaCl +Na CO =BaCO +2NaCl
19711719.7g
x

197117=19.7g x x=11.7g 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g 100%=50%234g
⨯ 答: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点睛】
=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