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高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本卷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一(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付梓.(zǐ)狡谲.(jué)悠邈.(miǎo)量.体裁衣( liáng)
B. 发轫.(rèn)啐.痰(cuì)仓颉.(jié)捋.起袖子(luō)
C. 杵.臼(chǔ)氤氲.(yūn)监.生(jiān)铩.羽而归(shà)
D. 缱绻.(quǎn)阜.盛(fù)载.客(zǎi)按捺.不住(nà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脚下是沧茫的云海,云海的间隙中是缩小了的村镇,是游丝一般通往天边的道路。

B.每个人不管是初出茅庐还是业内老人,多少都有在工作岗位上捅篓子,犯错误的时候。

C.中国旅游界将一如继往地支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各项工作,借助每年定期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平台,丰富双方的合作内容并扩大这些活动的影响。

D.老人伛偻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咛,老师谆谆的教诲,这些日常生活的场景,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
认真反思的态度。

②大多数应聘毕业生表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相对于薪酬而言,应聘毕业
生更加的是自己在用人单位将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③“反行政垄断条款”的消失,恰恰反证了行政垄断的特权触角,已经从市场领域到了法律领域,公然干预于己不利的立法过程。

A.质对看中蔓延B.质对看重漫延
C.质询看重蔓延D.质询看中漫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C.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
起点。

D.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以及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5.“喻守真”杯唐诗三百首大赛在杭州高级中学的樱花文会上举办,本次大赛总共三轮。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各以四字短语分别为这三轮比赛另拟一个名称。

(3分)
【示例】第一轮:“小试锋芒”;第二轮:“渐入佳境”;第三轮:“一决高下”。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不少于40字的文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在理。

(3分)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32所首批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名单,杭州有8所高中入选。

首批入选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设置包括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大类的选修课程。

过去,民间一直认可重点高中,认为升学率是判断一所高中优劣的重要标准。

在高考的统一指挥棒下,学生与家长是否认可特色示范高中呢?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二(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2题。

(一)
富强与文明都是现代性的内在要素。

所谓富强,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器物的现代化,其次是国民精神的提升,第三个旨在实现社会与经济机器的合理化。

而文明则是一种特定的价值目标和乌托邦理想,比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

富强是世俗的诉求,而文明是伦理、道德的价值理想。

在欧洲的现代性历史过程之中,富强与文明是一个同时展开的两面。

富强为现代性提供了物质生产与制度合理化的基础,使得人类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能够创造出比过去所有历史的总和都要大得多的物质财富;文明则为现代性提供了精神与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发展出现代的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

缺乏富强的现代性是一种虚弱的、贫乏的道德乌托邦,而没有文明的现代性则是可怕的、具有内在破坏力的蛮力。

富强与文明,是现代性不可缺少的两面,它们满足了人性深处世俗欲望与精神超越两个矛盾性的追求,是心灵秩序中神魔二元性在社会秩序中的现实展现。

当代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三十年迅速崛起的奇迹,但在现代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

现代人为现世享乐主义激励,要的只是自己看得见的欲望满足。

古代人、中世纪人对自然与上帝有敬畏之心,生活有节制。

现代人活得太嚣张,肆无忌惮。

如果地球有一天毁于人类自身,那就有可能是人类一次漫不经心的偶然失误。

世界末日也好,最后的审判也好,抑或弥赛亚时刻也好,都有一个对现世有所制约的神圣(或恐怖)的终端,让人懂得审慎、畏惧和有敬仰之心。

然而,现代人在纵欲与虚无之间无限循环,这恐怕就是现代人内在的野蛮性。

现代人靠什么与内在的野蛮性作战?当代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一方面滋生着不断变种的野蛮流感,同时也不断生产着对它们的抗体。

从欧洲现代性的历史来看,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各种价值以及相应的社会政治建制,还有人类几千年的人文与宗教传统,都是制约现代性负面的有效因素。

文明之所以依然给我们希望,启蒙之所以没有死亡,乃是建立在这种现代性抗体的自我生产机制之上的。

按照历史的辩证法,野蛮的流感让文明产生抗体,但同时也不断对抗体作出反应,产生新的流感病菌。

如同加缪所说,鼠疫是不可能终极地被战胜的,因为鼠疫在人心之中。

但人之伟大,乃是有一种西西弗斯的精神,与之不断地抗争。

对于人类文明的前景,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或有节制的悲观态度。

7.下列关于“富强与文明”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富强是器物的现代化,国民精神的提升,以及旨在实现社会与经济机器的合理化。

B.文明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这些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乌托邦理想,以及由此发展出的现代精神与文明制度。

C.富强与文明都是现代性的内在要素,富强是世俗的诉求,文明是伦理、道德的价值理想。

D.富强与文明满足了人性深处世俗欲望与精神超越两个矛盾性的追求,是心灵秩序中神魔二元性在社会秩序中的现实展现。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欧洲的现代性历史过程之中,富强与文明是一个同时展开的两面,这使得人类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能够创造出比过去所有历史的总和都要大得多的物质财富。

B.文明为现代性提供了精神与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发展出现代的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因此,缺乏文明的现代性是一种虚弱的、贫乏的道德乌托邦。

C.人类内在的野蛮不可能终极地被战胜,但人之伟大,乃是有一种不断与之地抗争的精神。

对于人类文明的前景,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或有节制的悲观态度。

D. 如果地球有一天毁于人类自身,世界末日真的来临,那必定是人类在纵欲与虚无之间无限循环的
野蛮性所造成的。

(二)
对岸
阿贝尔
我要到对岸去
河水涂改着天空的颜色
也涂改着我
我在流动
我的影子站在岸边
像一棵被雷电烧焦的树
——北岛·《界限》
⑴我最早注意到的不是对岸,也不是此岸,而是创造彼此两岸的河流。

河流叫什么,我好些年都不清楚。

念书了,才知道叫涪江。

河水清澈,但未必见底,有深潭,有险滩,有漩涡,有急流。

河里时常有筏子漂流过。

筏子,包括筏子客,是我记忆中最早有诗意的事物。

我们不知道筏子及筏子客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我们知道他们要经过许多急流,许多深潭,许多漩涡,才能到达他们要到的地方。

我们还知道,每漂一回,他们当中总有人要葬身鱼腹,永远到达不了他们要到的地方。

⑵坐在河坎看河那边埋死人,算是我的眼睛第一次落在对岸。

对岸是我童年的第二世界,也是我理想的甚至梦想的不可捉摸的世界。

⑶埋人的队伍从道角出来,向东,再向南。

向南就是上山。

上山的路是典型的羊肠小路,曲曲折折。

进了青杠林,再进柏树林,最后亮在一片黄土地里。

露在外面的羊肠小路雪白,扬起的尘土也雪白。

正是干燥的仲春,太阳也雪白。

送葬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唢呐也雪白,哭声也雪白。

到下午,等我再沿着那根羊肠小路看下去,就看见了一座孤坟。

石头垒砌的。

插着雪白的花圈。

坟前烧着火。

升起的青烟把坟和整匹山、甚至整个天空都融在了一起。

⑷看着这些,我突然生出一种欲望,想知道对岸那个被埋葬的人是谁;想知道对岸都住着些怎样的人,他们都有着怎样的姓氏;想知道对岸的山上都有些什么,它们都有着怎样的颜色和味道。

我甚至想知道山背后是怎样一个世界。

“我要到对岸去
河水涂改着天空的颜色
也涂改着我……”
⑸我们的村子正对着对岸的山。

我们各家各户的门也都正对着对岸的山。

不只我想知道对岸的山,我们的家畜家禽也想知道对岸的山。

不然,我们家的一只鸭子怎么会游到对岸不再回来了。

⑹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村口,仰头就能看到对面的陶家山。

一片坡地。

几户人家。

稀稀拉拉的树丛。

头上是老林,脚下是断崖。

冬春白雪皑皑。

夏天一片翠绿。

我们河坝的麦子都蒸成馍了,陶家山的麦子还在扬花。

“别磨蹭了,日头都落到陶家山了!”。

“赶快回,大雨在陶家山来了!”陶家山是我们村太阳落山的山。

陶家山是我们村山雨欲来的山。

⑺最先代表我到达对岸的是我扔出的石子。

看见我扔到对岸的本来是属于此岸的石子,在一阵蹦蹦跳跳过后躺在了对岸的青草里,我便在心头默默地说——我要到对岸去!我要到对岸的山里去。

⑻我第一次到对岸是公社把石灰厂建在我们村之后不久。

石灰厂弄了条木船,天天过河运石灰石。

坐在船舷上,把手放进碧绿的水中,心头憧憬着即将要踏上的世界,眼睛看着手指制造的小碧波,感觉到的该是怎样的愉悦和激动。

神秘的愉悦和略带恐惧的激动。

为了搭石灰厂的船到对岸去,我不知偷了多少我们家园子里的葱葱蒜苗贿赂石灰厂的摆渡人。

⑼站在对岸回望我们的村子,我们的村子不再是我在此岸看见的模样。

而身在对岸看见的对岸的村子,也全都变了样。

我感到巨大的震惊和惧怕。

我想,哪一天我真的爬上了我向往的对岸的山,那山肯定也就不再是我在我们村子里仰望的山了。

我甚至怀疑我的向往也会消失。

在对岸看我们的
村子,我感觉特别的陌生。

我居然不知道村东那排椿树是哪家的,村西竹林掩映的木房子又是哪家的。

我的眼睛甚至找不到我们家房背后那条唯一上坡的路了。

当然,陌生里也有从未发觉的美。

葱浓的竹林,竹林掩映的石墙和瓦屋,雪白的保管室,雪白的土路,一色的青杠林,蜿蜒但流畅的河岸线。

我萌生了更大的冲动,我不知道爬上对岸的山、站在她的各个部位回望我们的村子会是什么情景。

⑩由于石灰厂渡船的对外开放,我很快就去了对岸的山,去了对岸山上的很多地方,而且是多次。

⑾我首先去了陶家山。

在陶家山看我们的村子,我们的村子只是一幅图画的一角。

涪江在我们的脚下,村子在我们的脚下,村子背后的小山也在我们脚下,只有远方茫茫天际一座耸立着三座主峰的山敢与我们平起平坐。

⑿在村子里看对岸,对岸是我向往的世界;而当我站在对岸的山上看到更为广阔更为壮丽的世界的时候,我自然有了更大更强烈的向往。

从对岸的山向南,向北,向东,向西,再向西,再向南,再向北,再想东……再到对岸去,河的对岸,湖的对岸,海的对岸,就能够抵达世界的任一地方。

然而,这也不过是地理的对岸,地理的世界。

我心灵的对岸呢?
⒀我要到对岸去。

这时,对岸已经不再是地理的对岸了。

这时,对岸已经成了彼岸。

⒁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村子还在,对岸的山还在,但曾经为我创造出对岸的碧绿的河流却被疯狂的采金毁灭了,干涸了。

⒂我不知道,一条干涸的河流还有对岸吗?
9.文章的题目是“对岸”,开篇却花了不少笔墨从河流写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3分)
10.指出第⑶段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4分)
11.全文两次出现了北岛的诗歌,分析其作用。

(4分)
12.本文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请你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5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B. 行李
..之往来(外交使节)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赏赐)
D.不阙.秦(损害)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苟以.天下之大
B.朝济而.夕设版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
D.乃.还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②失其所与,不知(2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6——17题(6分)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6.分析徐诗首句中“乱”的好处。

(2分)
17.“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4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题)(3分)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4)子曰:“弟子,入则孝, ,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作文(40分)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唐恩的诗歌:没有人是自成一体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蒙受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与无尽远方的无数人们,有着怎样的关系?你认为“没有人是自成一体的孤岛”吗?为什么?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你有怎样的思索和探究?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

杭高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答卷页
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5.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3分)
___ 学号_________
……………………………
6.(3分)
9.(3分) 10.(4分) 11.(4分)
12.(5分)
15.① (3分)
②(2分)
16.(2分)
17.(4分)
18.(3分)第()题
第()题
第()题
19.作文(40分,略)
答案
1. B(A. 量.体裁衣liàng C. 监.生jiàn铩.羽而归shā D. 载.客zài按捺.不住nà)
2. D(A. 苍茫 B. 捅娄子 C. 一如既往)
3. C(看重:认为重要;重视看中:看了感到合意;选中。

蔓延: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周围延伸、扩展漫延:水满而向四周扩散。


4. A(B. 语序不当 C. 介词残缺,“得到”前加“以” D. 搭配不当,改为“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
5.略
6.略
7.B(文明是一种特定的价值目标和乌托邦理想,比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

文明为现代性提供了精神与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发展出现代的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


8.C(A:在欧洲的现代性历史过程之中,富强与文明是一个同时展开的两面。

富强为现代性提供了物质生产与制度合理化的基础,使得人类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能够创造出比过去所有历史的总和都要大得多的物质财富。

B:缺乏富强的现代性是一种虚弱的、贫乏的道德乌托邦,而没有文明的现代性则是可怕的、具有内在破坏力的蛮力。

D:如果地球有一天毁于人类自身,那就有可能是人类一次漫不经心的偶然失误。

世界末日也好,最后的审判也好,抑或弥赛亚时刻也好,都有一个对现世有所制约的神圣(或恐怖)的终端,让人懂得审慎、畏惧和有敬仰之心。

然而,现代人在纵欲与虚无之间无限循环,这恐怕就是现代人内在的野蛮性。


9.因为河岸是由河流创造的,对对岸的渴望也正是由于河流的阻隔而产生,由无距离的河流写起,更符合逻辑,河流的阻隔也强化了渴望。

(河流也有象征意味,哲学的角度来讲,“对岸“是无处不在的,第一段中在河流上的漂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企图达到对岸的过程”。

)10.绘声绘色地细致地描绘出了送葬的情景。

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移用的手法,或者),描绘出了一个“雪白”的世界,渲染了悲伤的气氛,增加了对岸的神秘感,也引起了下文“我”对“对岸”更强的渴望。

11.
12.
13.C(恩惠)
14. C都是提宾标志(A因为/凭借 B承接或转折/递进 D于是/才)
15.①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②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16.“乱”字充满动感地描写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欢快样子,也含蓄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表现出了生气勃勃的一派春意。

17.徐诗借景抒情,通过描摹绚丽多姿活力四射的春天的景物与游船尽兴晚归的热闹场面,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表现出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着西湖美丽风光时的愉快而舒畅的心情。

杜诗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春天生气盎然、生机勃勃的特点,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流落他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