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辽宁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一、单选题:共30题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问题。

1.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呈现负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答案】
1.C
2.D
【解析】
1.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读图分析能力。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说明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人口数量减少。

读图,①②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加,AB错。

③时期自然增长率为0,且是自然增长率由大于0到小于0的过渡时期,说明该时期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其后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减数量少,即出现负增长,C对。

④时期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继续减少,D错。

故选C。

2.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由上题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说明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人口数量减少。

读图,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到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③时期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小为0,说明①到③时期人口不断增加,到③时期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D对,AC错。

③时期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之后不断增大,到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为0,说明
③时期后,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直到⑤时期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数量减少到最小值,B 错。

故选D。

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问题。

3.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
4.Y国可能分布在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
【答案】
3.C
4.A
【解析】
3.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根据A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人口出生率为4.2%;死亡率为1.8%,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故符合“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故非洲符合。

故C对,ABD错。

故选C。

4.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

Y国的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欧洲符合。

故A对,BCD错。

故选A。

读“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问题。

5.由图可知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该地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D.该地的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6.该地应该
A.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答案】
5.D
6.C
【解析】
5.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及读图分析能力。

由图可知,该地常住人口中青年男女数量小,且男性少于女性,老龄人口比重非常高,这主要是由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造成的,但主要是向国内迁移,不是向国外迁移,B错误。

北京经济发达为人口迁入区,A错误;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该地老龄人口比重高,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该地的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D正确,C错误。

故选D。

6.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该地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所以不能通过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A错误;该地男女性别比的失衡也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所以不能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B错误;青壮年人口外迁后,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该地应完善儿童教育和安全设施,C正确;鼓励老年人外迁和自主创业不符合实际情况,D错误。

故选C。

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

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问题。

7.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2023年、2022年
B.2024年、2022年
C.2026年、2025年
D.2024年、2025年
8.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小
C.属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
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答案】
7.B
8.B
【解析】
7.本题考查台湾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题干知,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说明12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据图中自然增长率的信息可知,2010年虎年
为低谷期,2012年龙年为峰值期,推测台湾地区下一个人口出生峰值期为下一个龙年,即2024年,而下一个人口出生低谷期为下一个虎年,即2022年,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8.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和人口的自然增长。

读图可知,2010-2012年人口的出生率是上升的,2013-2014年有所下降,A错误。

死亡率基本变动不大,应该波动比出生率小,B正确。

2010-2014年台湾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比较低,处于一个人口低增长的时期,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C错误。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波动变化的,D错误。

故选B。

下图为“2016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读图完成问题。

9.该日,人口流动总体呈现
A.由中小城市流向特大城市
B.由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地区
C.由农村流向城市
D.由北方流向南方
10.该日上海、北京有人口流入,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婚姻家庭②旅游
③就业机会④国家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9.B
10.A
【解析】
9.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读“2016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分析可知,图中人口流动方向主要从由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地区、由特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故选B。

10.本题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春运首日,为春节期间,上海、北京有人口流入,主要为家人团圆或者是到大城市旅游所致,与就业(就业主要在春节假期结束阶段)无关,与国家政策无关,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选A。

读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问题。

1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12.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答案】
11.C
12.A
【解析】
1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向东南沿海的主要因素。

民工由中西部地区向东南沿海迁移主要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就业机会较多,工资水平较高等,属于经济因素③。

C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12.本题考查影响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

由于美国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被称为是“冷冻地带”,而南部和西部地区为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阳光明媚,被称为是“阳光地带”。

导致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①,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读下图,完成问题。

13.图中a、b分别表示
A.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
B.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
14.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13.A
14.B
【解析】
13.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读图,据图中“适宜”和“极限”关键信息可以判断a、b分别表示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

A对,BCD错。

故选A。

14.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结合上题知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B对,ACD错。

故选B。

如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

读图回答问题。

15.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16.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17.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B.地区开放程度
C.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D.科学技术水平
【答案】
15.B
16.C
17.A
【解析】
15.本题考查城市中心地理论。

由图可知,苏州的级别比绍兴高,则苏州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比绍兴高,A错误。

上海的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大,B正确。

绍兴位于浙江省,与南京没有隶属关系,C错误。

上海的服务范围大于南京,D错误。

本题应选B。

16.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但是还没达到成熟阶段,且没有逆城市化现象,A、D错误;该地区矿产资源较缺乏,则矿产资源的开发不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错误;该地区城郊农业较发达,主要是受到城市化的带动,促使农业结构调整,C正确。

17.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为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则A正确。

读图,完成问题。

18.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
19.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答案】
18.A
19.C
【解析】
18.图示Ⅱ阶段城市化速度快,尤其是工业发展迅速,故环境污染较严重,而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故选A。

19.Ⅲ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判断为发达国家,故选C。

【备注】考查城市化过程的特点。

下图为美国、英国、印度和巴西四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20.图中表示美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1.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A.城市环境质量更高
B.城市化水平更高
C.城市化速度更快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2.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环境恶化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B.③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
20.B
21.C
22.A
20.本题考查各国的城市化发展。

英国城市化起步最早,目前水平最高,其次为美国,巴西城市化水平高于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城市化水平低,处于初期阶段。

综上所述,甲乙丙丁依次为英国、美国、巴西、印度,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特点。

结合上一题的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英国、美国、巴西、印度。

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英国的城市环境质量更高,A错误。

图中可以直接读出,英国城市人口占比重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B错误。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巴西城市化速度更快,C正确。

逆城市化是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一种现象,巴西没有逆城市化,D错误。

故选C。

22.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相关内容。

结合上一题的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英国、美国、巴西、印度。

1950年后,英国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但这时出现城市化速度降低,水平也有所降低的现象,说明该地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乡镇基础设施完善,城乡交通便利导致的,所以①②正确。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城市化的过程,不是逆城市化过程,③错误;城市中心区的萎缩是逆城市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④错误。

故选A。

下图表示某城市某一区域地铁站的平均客运量,据此完成问题。

23.这个区域最可能是
A.重化工业区
B.高级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公园游览区
24.在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时,共同采用的一项指标是
A.人口密度的变化
B.居民的职业结构
C.土地利用的类别
D.地价的高低
【答案】
23.C
24.D
23.本题考查中心商务区的人口流动特点。

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图示人口流动在早上大量流入本区,在傍晚离开本区,而且图上纵坐标显示,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所以该区域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C对。

故选C。

24.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地价的高低是影响城市地域结构最主要的因素,故在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时,共同采用的一项指标是地价的高低,D对。

故选D。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25.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26.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工业用地多,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答案】
25.B
26.C
【解析】
25.本题考查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位置。

城市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建筑物高大稠密,地价高;由于中心商务区以商业活动为主,常住人口少,所以人口密度较小;仔细读图,注意区别地价曲线、人口密度曲线,找出地价最高、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即为中心商务区,B符合条件。

故选B。

26.本题考查城市各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工业区占地面积广,污染严重,选址上一般远离市中心,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甲、丁土地价格低,人口密度小,有可能为工业区,丁基础设施不完善,AD错误;乙区地价高,又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应为商业用地,B 错误;丙区占地面积广,靠近市中心,既方便工人下上班,又接近市场,方便购物,为住宅区,人口密度大,C正确。

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的居民为获得甲、乙、丙三种商品(或服务)的空间移动示意图,图中线段的长短代表空间移动距离的远近,读图回答问题。

27.图中甲、乙、丙三种商品(或服务)的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8.关于丙图中R、S、T三个中心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等级距离最远的是R
B.R比S服务范围大
C.同等级数量最少的是T
D.S的服务功能最多
【答案】
27.A
28.C
【解析】
27.本题考查商品的服务等级。

商品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图中线段的长短代表空间移动距离的远近,越远,说明等级越高。

根据图中线段的长短,甲、乙、丙三种商品(或服务)的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乙丙,A对,BCD错。

故选A。

28.本题考查中心地等级、服务范围、数量的关系。

读图丙,图中R、S、T三个中心地的等级不同,A错。

R比S服务范围小,B错。

同等级数目最少的是T,C对。

S的服务功能比R 多,比T少,D错。

故选C。

下图为珠海市某小区雨水花园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9.该小区绿化区及园林水景建设的主要目的
A.增加下渗、净化水质
B.增加生物多样性
C.减少地表蒸发量
D.增加地表径流量
30.该小区的规划设计有助于
A.提高城市供水能力
B.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C.减少城市雾霾天气
D.加强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29.A
30.B
【解析】
29.本题考查小区绿化建设的目的。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减少了地表的径流量,D错误;并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使之逐渐渗入土壤,增加下渗、涵养地下水,A正确;该系统对生物多样性及地表蒸发量的影响不大,不是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目的,BC错误。

故选A。

30.本题考查小区绿化及园林水景建设的意义。

绿化区及园林水景建设对城市供水能力没有影响,A错;下渗水量增加,减轻城市防洪压力,B对;不能减轻城市雾霾天气,C错;蒸发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减弱,D错。

故选B。

二、综合题:共3题
3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美、德、日三国人口增长情况呈现“”模式。

尼日尔、塞拉利昂处于“”模式。

中国接近“”模式。

(2)人口自然率最高的国家是,最低的国家是。

(3)比较分析尼日尔和德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何差异,并就其中一个国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1)低——低——低(或现代型);高——低——高(或传统型);低——低——低(或现代型)。

(2)尼日尔;德国。

(3)资源短缺(就业困难等) 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等) 鼓励生育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1)由图可知,美、德、日三国人口增长情况呈现“低低低”模式,尼日尔、塞拉利昂处于“高低高”模式,中国接近“低低低”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

(2)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读图计算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尔,最低的国家是德国。

(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尼日尔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大,面临的人口问题是资源短缺,解决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

德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缓慢,解决的措施是鼓励生育。

32.下图为亚洲某城市工业布局规划图。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三处,钢铁厂和服装厂分别布局在哪一处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2)图示城市拟建一座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D、E两处哪一区位比较合理?请阐明理由。

(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家庭轿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边缘地区兴建了一片片住宅楼,请推测其兴建的区位及其选择的理由。

【答案】(1)B处布局服装厂,C处布局钢铁厂。

理由:服装厂属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布局在劳动力丰富的主城区,B地较为合适。

C处靠近铁矿产地和铁路,交通便利;位于盛行风下风向。

(2)E 理由:化工厂对水源和大气都有污染,地处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郊外和河流下游,废气、废水对城市污染较轻。

(3)选择在城市的北部与西北部边缘。

理由:城市北部与西北部位于上风上水,远离工业区,环境比较清洁;地处城市边缘,地价比较低。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城市工业区布局主要从环境污染、交通、地价等方面分析。

服装厂属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布局在劳动力丰富的主城区,B地较为合适;而A处远离城区,又没有公路通过,不便于工人上下班,不合适布局服装厂。

C处靠近铁矿产地和铁路,交通便利,位于盛
行风下风向。

对城区污染小,布局钢铁厂较为合适。

A处位于河流上游,离铁路远,不合适布局钢铁厂。

(2)化工厂对水源和大气都有污染,E处地处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郊外和河流下游,废气、废水对城市污染较轻。

适合布局化工厂,而D处位于河流上游,废气、废水对城市污染严重,不适合布局化工厂。

(3)住宅区的布局要考虑环境、地价、交通等条件。

读图可知,城市北部与西北部位于上风上水,远离工业区,环境比较清洁,地处城市边缘,地价比较低。

适合兴建住宅区。

城市西部位于河流下游,水质差,东部和东南部位于盛行风下风向,靠近钢铁厂,废气、废水、废渣的污染,不适合布局住宅区。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协调发展已经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

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既有利于缓解北京、天津的城市问题,又有利于促进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家已经将B地作为北京的副都,分散其部分行政功能。

下图甲中示意首都圈地区图,图乙为京津冀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1)根据图乙分析京津与冀之间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异。

(2)根据图甲分析B地成为首都部分行政功能疏解地的原因。

(3)指出目前北京主要的城市问题并提出解决的主要措施。

【答案】(1)京津:城市化起步早(或起步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发展规模大(或过大)。

冀:城市化起步晚(或起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规模小(或城市数量多但规模小)
(2)与北京、天津距离适中,构成黄金三角;有高速公路通过,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发展空间大,政策支持。

(3)城市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环境质量下降;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

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把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疏散到河北(或疏散城市功能和人口);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

【解析】本题以京津冀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异,保定的发展定位原因、解决北京城市问题的主要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和相关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可以从图中提取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大小的信息,推测城市化起步早晚信息,并加以概括。

读图分析可知,京津地区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发展规模大;冀地区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规模小。

(2)保定的发展定位主要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与北京、天津以及石家庄之间特殊的空间距离决定的。

由图分析可知,保定与北京、天津距离适中,并且构成黄金三角的结构;附近有高速公路通过,交通便利;该地地形平坦,发展空间大,再加上政策支持,因此保定可以成为首都部分行政功能疏解地。

(3)北京的城市问题与一般城市城市化过程问题基本相同,由于北京特殊的城市地位,使得北京城市化问题更加突出。

问题治理,对症下药,要有针对性。

具体措施可以从控制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把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疏散到河北,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等方面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