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八年级语文同步系列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八年级语文同步系列测试卷
第四单元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皆浊我独清”,是屈原的高洁。

“出淤泥而不染”是周敦颐的独立。

无论身处什么环境,用敏感的心去捕捉解题的方法,捕捉写作的灵感,捕捉生活中的美。

一、基础知识(40分)
1.字音一隅:请把下列的拼音写成汉字,并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任选五个)(5分)
yùn育繁yǎn bīn临追sù
归jiùzhě皱潮xī piān然
2.火眼金睛:找出并改正下列的错别字。

(4分)
拍案叫绝无动于中物竟天择五彩斑斓
哀草连天销声匿迹冲耳不闻鸟语花香
—( ) —( )
—( ) —( )
3.巧学妙用: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拟声词。

(4分)(任选四个)
( )的磨砂声( )的电铃声
( )的哭啼声( )的水滴声
( )的流水声( )的崩倒声
4.句子诊所:请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4分)
①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5.仿写天地:请把下列的排比句补充完成。

(4分)
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

6.言简意赅: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4分)
那一年,国家正式决定,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8000万亩防护林体系;从新疆到黑龙江,沿着万里风沙线,营造142万里长的大型防风林带,形成“绿色万里长城”。

7.活学活用:积累并试着运用下面的三个四字词语,把它们联成一段,字数在60字以内,要求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5分)
8.名著园地:(10分)
(1)根据你的判断以及下面的谜面,请写出相应的谜底,谜底均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某一人物名。

(4分)
a.僧穿彩衣谜底是《》中的。

b.久不练功谜底是《》中的。

c.木材遭水劫谜底是《》中的。

d.火娃谜底是《》中的。

(2)中国古代“三十六计”名扬中外,请写出其中的四计:(2分)
①②③④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简洁。

(4分)
精神:
例子:
二、阅读与理解(60分)
(一)阅读《你一定会听见》的选段,回答问题。

(20分)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

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

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

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

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1.这两段说的是哪两种生活态度?(4分)
2.这是一组对比段,对比的作用是什么?(3分)
3.选文第一段中表明了作者关于“听”的态度,这句话是:(3分)
4.选文第一段中说“开始了声音的过滤”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分)
5.选文第二段那种“当大家说‘好’的时间……他也跟着摇头”的人的表现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3分)
6.一个演员说:“笑声是温馨拨动声带而生”。

一个心理学家说:“哭声是痛苦扯动喉咙而生”,那么,你能说说读书声是怎样产生的吗?(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分)
植物能给人供血吗
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河流,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淌着,给机体的各个部分带来了营养物质和氧气,使人得到源源不断的原动力,一旦血液停止流动,人的生命也会走到尽头。

正因为血液对人体极为重要,人们才会格外重视血液。

在失血过多时,人们总是尽力从外界予以补充。

尤其是严重伤害时,必须及时输血,否则可能致人死亡。

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输血只能靠同类的奉献,也就是说只
能从别的人那里获得血液,这对输血量大的病人来说尤其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那么,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取血液呢?
几年前,一位日本法官在侦破一桩凶杀案时意外地发现,在现场上有一个未沾血的枕头竟然有微弱的血型反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法官对枕头内的荞麦皮进行了研究,令他吃惊的是,荞麦皮竟然显示出AB血型的特征。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后来,人们对一百多种蔬菜、水果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十几种都有血型反应。

这表明,植物也有血型。

植物没有红色的血液,没有红细胞,但却有类似人体内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血型糖。

不同的血型糖便决定了不同的血型。

植物的血型物质不仅决定着植物的血型,而且对植物本身还有其他作用。

有的科学家认为,植物的血型物质具有储藏能量的作用。

但是,到目前为止,植物为什么会有血型仍旧是一个谜。

不过,不明白事物的本质并不妨碍人们对事物的利用。

在侦破案件中,植物血型早已被人们用来破案了。

在日本,警察怀疑某辆汽车撞伤了3个人,但通过研究表明,其中只有一种是人的血型,另外两种则是植物的血型,从而使案件得到了正确的处理。

最近,又有科学家发现,玉米、油菜、烟草等植物中含有类似人体的血红蛋白基因。

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

如果加入铁原子,就可以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

由于血红蛋白是血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与氧气结合或分离,所以它具有输氧能力。

因此,一旦这项试验成功,将会出现植物为人输血的医学奇迹。

植物是地球上数量庞大的生物体,如果人类能以植物为母体来给自己输血的话,人的血液需求从此将有保证了。

而且,植物血液中不会携带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等有毒物质,受血者将不会发生毒副作用,这又为人类创造了一项奇迹。

1.本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3分)
2.“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河流,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淌着”,这里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第二段讲述法官侦破凶杀案的故事,这有何作用?(3分)
4.请说说利用植物给人输血有什么好处。

(50字以内)(5分)
5.对于日本法官对荞麦皮进行研究这件事,你有何体会?(5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分)
沙之聚
(1)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

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2)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

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3)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

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捏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

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

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

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4)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

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

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

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5)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6)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

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没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

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7)我惊异我惶惑。

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8)夕阳已完全沉落。

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

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

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

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9)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

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
(10)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

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
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11)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得无踪无影。

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

(12)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

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

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朽的雕塑。

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

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13)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

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14)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

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1.依据文章(3)到(6)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7)节中“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因。

(3分)(提示:从男女性格方面着手)
2.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

(6分)(提示:文中查找或归纳)
3.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3分)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

(3分)
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
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

(5分)(不超过50个字)
三、作文(50分)
中学生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服务社
会、善待家人、书海漫游、下棋打球、唱歌表演……你在这样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成长着。

请以“我的课余生活”为话题,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