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一中高三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2013届高三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主观题均须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2)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以英奏,复给予。
(3分)
(3)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
寻起复。
(3分)
(二)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梁、晋争天下为劲敌。
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
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
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
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
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日:“三日。
”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
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
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
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
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
”即驰骑救之。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
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为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
”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注)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
,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守捉,以少量兵力驻守。
)
(摘自《新五代史》 有删节)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 之:到,往……去
B. 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宿将:有经验的老将
C. 与凝协力倾之 倾:倾力协助
D. 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 全活:保全,使……活下来
9.下列句子分别表明王彦章“骁勇善战”和“忠义守节”的一组是( )
A. ① 斩其使者以自绝 ② 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B. ① 事急矣,非彦章不可 ② 臣身不用,不如死
C. ① 非守殷敌也 ② 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
D. ①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② 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叙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彦章骁勇有力,晋人俘虏其家人,以此诱迫彦章投降。
尽管末帝昏乱,奸臣当道,自己无用武之地,但他仍不为晋人所动。
B. 晋人攻取郓州,梁人举国震动。
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荐彦章。
彦章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大破南城,显示了他在梁的重要地位和才能。
C. 王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
但后来当梁末帝委任他为招讨使时,仍挺身而出,直至兵败被俘。
D. 王彦章虽是—介武夫,但他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表白自己为人的准则,被俘后,宁死不事二君,表现出他的忠义守节。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1~12题(11分)
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5分)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1) ?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2) ?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3)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唐?李白 《行路难(其一)》)
乙 选考题
A.因为平时节目上所见受访家庭都是做了准备的,所以,“糊涂二世”拜访“我”是想看一下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普通家庭的样子。
B.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糊涂二世”的发问,“我”谎称自己是富裕的“一口之家”,在场的岳父岳母和妻子都没有反对。
C.小说多次写国王的保镖们巡视墙角旮旯,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可悲结局;凸显“我”和家人的可笑、可怜
,增强作品的讽刺意味。
D.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暗示主人公糊涂了一辈子,糊涂到了顶点;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一塌糊涂的社会状况。
E.作者煞有介事,把一个虚构的事情写得像实有其事,并且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表达了对人性扭曲的深刻反思,呼唤着美好的人性。
学 者 苏 步 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
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
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
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
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
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
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
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
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
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
”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
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
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A.文章第三段通过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C.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
D.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没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第Ⅱ卷 表达题
A.北京春季人才市场的“外国企业人才招聘会”,首日便出现“爆棚”,但由于招聘用人的门槛过高,应届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
B.《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C.自古以来,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狗尾续貂”就鲜有成功的范例。
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各种续本曾经层出不穷,但无一获得读者认同。
D.《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日本排放核废水,不能独断专行,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A.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B.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C.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D.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1
张山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一边开车一边用余光优哉游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忽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探出头来冲他大喊一声:“猪!”张山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骂道:“你才是猪!”刚骂完,他的车便迎头撞上了一群正在过马路的猪。
。
六、写作(60分)
作文材料及要求见答题纸。
邯郸市一中高三2012年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题纸
7.(1)
(4分)
(2)
(3分)
(3) 。
(3分)
11..(6分)(6分)(6分)(8分)(6分)(6分)(4) 答:
。
(分)
。
(5分)
六、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年前,一支由7名队员组成的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
7名队员中,有两个人引人注目。
一个是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对于登山,他充其量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何况已经50多岁。
另一个是比王石小10岁的队友,身体素质和状态特别好。
人们纷纷预测,这名队员应该能第一个登顶。
8000米营地宿营时,风景异常绚丽,队友们兴奋异常,纷纷跑出去欣赏美景,只有王石不为所动。
到达海拔8300米的高度,那名呼声最高的队友不得不放弃登顶,此时,他的体力已消耗殆尽。
最终,只有4人成功登顶,其中包括王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9分)C【本项表述的是包容带来的益处】 2.C【“……作出重要贡献”属主观臆断】3.D【A“最早”时间推断错误。
B“致使”强加因果。
C“所有鼎盛”原文中无此表述】
二(分)
(一)(19分)()(11分).(5分)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2分)和空间的不断转换(2分),以及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寻梅的执着和艰难。
“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
.(6分)“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3分)。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
)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3分)。
三、(25分)(5分)答C3分,答E2分, 答B1分,答A、D不给分。
A“糊涂二世”目的是行窃而非拜访。
B 妻子“撅起了嘴”表示不满。
D 反映“说谎成风”的现实(6分)①我的谎言说得越来越离谱了,简直糊涂到了极点;②用夸张的描写形容“糊涂二世”听得越来越吃惊,③结构上前呼后应,突出人物的个性并深化主题。
6分)虚伪(虚荣、爱面子)、怯懦、自我炫耀(盲目自大)、自作聪明。
开篇“我”和岳父母、妻子议论生活中丑恶现象时,慷慨陈词呼吁说真话,但面对来访客却处处说假话,并且还为自己由于内心的怯懦而不敢说真话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
从而表现了“我”虚伪、怯懦、自我炫耀、自作聪明的性格特点。
(每答出一点2分)(8分)观点一:褒。
①不管祖国如何丑陋,如何贫穷,我们都不能嫌弃
,“民族情结”和“爱国主义”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掉。
②编造谎言是想要掩饰问题,因为一味外扬问题容易激化矛盾,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不安定。
③我们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把眼光更多地放在的建设成就上,这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观点二:贬。
①实事求是,不说假话是一个公民的道德底线,是一个国家正常维持与运行的基本元素。
②我们要看掩饰的问题是枝节问题还是本质问题,如果是本质问题,绝不能掩饰,只有揭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国家进步。
③如果一味地掩饰问题,极易助长权力强势者的私欲,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25分)1)(5分)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A项表述不完整,还表现了熊全治对苏步青的感激之情。
E项表述太过绝对,可将“必须”改为“需要”。
B项苏步青是1931年4月归国。
D项,本文的侧重点是苏步青,所以此事是为了说明苏步青是如何走入神秘的数学王国的。
2)(6分)爱国敬业,执著信念。
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治学严谨,教学有方。
如每次上课都要重新备课,吸纳国际新成果等。
勤奋刻苦,不畏艰难。
求学时期,曾经在4年里演算了上万道习题,文理兼治,兴趣广泛。
作为数学家,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
(三点即可。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材料典型,且真实可信;具有文学性
;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评传结合。
(三点即可。
每答对一点给1分,结合文本给1分。
意思对即可。
)(4)(8分)求学上,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严格要求自己。
(3分)(结合文本,略,3分)学习中也要踏踏实实,要锐意进取。
(结合自身提出启示2分)治学上,要态度严谨,具有创新精神,要有一定的方法,提携后进。
(3分)(结合文本,略
,3分)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同时也要勇于探索、开拓。
(结合自身提出启示2分)(大意表述清楚即可)
五(分)16.B A.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此处的“洋”加引号,表示特殊用法,借指“外国企业”。
B.“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不合语境。
C.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D.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17. CA项是主客颠倒。
B项是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中心词。
D项“施用”与“催生技术”不搭配。
不要地别人的意,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