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出战略判断和全面部署。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的局面,国际上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多重压力下,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挑战。

这种情况下,不少西方国家又“老调重弹”唱衰中国经济。

7月17日揭晓的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二季度增长6.3%。

5.5%的增速明显快于上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

上半年5.5%的经济增速是含金量比较高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是较快的增速。

这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为我们爬坡过坎提振信心。

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多
位专家强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
定必胜信心。

“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恢复“波浪式发
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
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
占斌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当前经
济发展特别是现在经济弱复苏,是一个
探索前进的过程。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
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在一些“内
伤”和“外伤”的作用下,尤其是叠加
疫情的影响,经济发展不能沿着一条一
直上升的线走,呈现有波动的“波浪式”
前进,“但总体还是往前走的”。

“中国经济底子厚,长期向好的基
本面没有变,将来也应该能够‘一浪高
过一浪’。

”张占斌说。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
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8.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第
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5.5%的
经济增长也是就业扩大、民生改善的增
长。

今年以来,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
体下降,6月份降至5.2%,已经接近疫
情前同期水平。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比上年全年
明显加快;经济恢复向好带动居民消费
意愿提升,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
增长7.6%。

“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
号喊得更响亮、旗帜举得更高。

”张占
斌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是我们党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也是兴国之要。

只有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
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
定的物质基础,“在当前环境下,尤其
是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
过程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是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全局问题”。

张占斌说,“发展是硬道理”,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中
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步富强,人民
日渐富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也进入
新时代,历史向我们明示一个道理:能
发展就不要阻挡,不发展就是最大的不
安全”。

如何看待“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
在当前环境下,尤其是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全局问题。

文 | 《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18
19
“中国经济崩溃论”背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又掀起了一番“中国经济崩溃论”,至今每过一段时间,就老调重弹。

在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的形势下,这种论调更是甚嚣尘上。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西方唱衰中国经济论者所关切的自然是其自身利益。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他们
关切的是如何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当中国经济下行的时候,他们便开始高谈中国经济会如何威胁到他们自身的经济。

欧美各国无一例外。

郑永年指出,“经济批评者和唱衰
论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中国经济批评者往往从特定的经济理论出发来理解中国的经济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
往会碰到困难,觉得中国经济难以理解,但他们不会轻易地得出“中国经济衰落”这样的结论。

实际上,最近也有不少西方经济学家在提醒西方“谈中国经济衰落为时尚早”。

实际上,在国际比较中,可以明显发现中国经济的优势。

二季度欧元
区GDP 同比增长0.6%,欧盟GDP 同比增长0.5%,美国GDP 按年率计算增长2.4%。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即便考虑到二季度的情况,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当中仍然是最快的。


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但二
季度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5.2%,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1/3左右。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撰文分析西
7月17日,山东烟台迪万伦工程机械公司,
工作人员在检查出厂的挖掘机。

方“中国崩溃论”的原因。

他表示,中国在1978年以后开始改革,并没有用当时被认为最好的办法,中国是按照一个渐进的、双轨的方式来转型。

“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很多国家采取了错误的转型方式,结果导致了失败。

我们采取的实际上是最好的转型方式,但是当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是最糟的方式,所以只要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一点,就认为中国经济快崩溃了。


“西方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唱衰中国的论调,这几十年循环往复,老是这么说。

对此,我们要保持定力。

”张占斌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有韧性,有广阔的市场,还有制度优势,所以“要平心静气、一心一意地把经济工作抓好”。

他同时强调,现在首先应该让经济形势有一个更明显的好转,“这对打开局面、带动其他方面改进的意义很大”。

克服困难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处在回稳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我国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
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
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
理增长。

“当前,逆全球化对产业治理体系
带来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对宏观经济
治理体系带来挑战。

”黄群慧告诉《中
国报道》记者,我国需要加快调整完
善产业管理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以
有效应对“逆全球化”可能引发的产
业安全风险。

产业体系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发
展的质量。

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
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建设具有
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
业体系。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
治局会议进一步部署:“加快培育壮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
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需要以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
理念把握发展、衡量发展和推进发展;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为根本原则,从而不断实现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群慧说。

张占斌表示,当前发展不平衡不
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
还有许多“卡点”“瓶颈”。

比如持续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确保粮食、能源、
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 近几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
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万亿元)
经济增速
2.3%
8.1%
3.0%
5.5%
2
2
2
2
1
2
2
2
2
2
3

1
H

101.6
114.3
113.6
59.3
20
21
责任编辑:徐豪
险,啃下重点领域改革硬骨头;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需要切实解决群众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

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根据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要达到这一目标,根本的还是要争取经济增长,保持一个适度合理增长速度。

经济增速太高做不到了,但太低也不行,所以得鼓励各个方面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张占斌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要把经济稳定在一定的合理区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都要注意这一重点工作,“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太低,不然就业等好多问题都解决不了”。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风险,要提早做出准备,妥善处理这些风险问题。

”张占斌表示,当前和今后要重点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战略性调整和布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近日撰文表示,当前国内需求不足,消费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受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影响,居民消费较为谨慎,
大宗商品销售放缓,居住类商品消费走弱;投资增速有所放缓,民间投资意愿有待增强。

受需求不足影响,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受需求不足、价格下行等方面影响,企业经营压力有所增加;一些企业去库存压力增
大,扩大投资动力不足。

此外,在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隐
患仍然较多。

对此,张占斌认为,宏观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这样才能激励居民扩
大消费,自觉地支持内需战略,支持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需要分配制度的系统集成创新,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当前最紧迫的还是应该调动整个干部群体和市场的积极性,才能改善预期。

现在有些干部有积极性,但‘不太敢做事’;有些干部积极性不高。

有些民营企业有顾虑,市场积极性不高。

还有很多股民套在资本市场里,要把他们解放出来。

”张占斌表示,要改变预期,调动积极性,“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8月9日,顾客在南京的一家超市选购蔬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