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的课堂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有效的课堂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讨论合作的教学模式取代了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但在我们周围大多数老师仍旧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一节课下来教师学生都非常疲惫,往往是事倍功半。

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拖堂或占用学生的其他时间补课,这样不仅学生怨声载道,而且效果还不好,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一部分的学生普遍存在怕学、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

所以,我们意识到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走出这样的教学困境。

我们尝试从课堂教学模式入手,着力探索出一条高效益的教学改革之路。

在实践中提出了“四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应“有目标、有精讲、有互动、有训练”这四个过程,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明确任务,有目标,夯实基础
就目标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只,从不会到会;在感情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教师在一节课中所要达到的目的。

而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前提,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

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全面、准确、具体、切合实际。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三者缺一不可。

要做到教学有目标,就要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考虑到“隐”“显”兼顾,“近期”和“远期”相结合,使目标体现“三维”,这样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具
有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才会去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也才会主动参与。

这样让学生明确了方向,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去解决教师在这一节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可以说没有教学目标的一堂课是忽悠学生的课,也就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益。

二、重精讲,提升能力
课堂语言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教育行业的工作用语,是教与学的一个桥梁与纽带。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由此可见一个教师语言功底的好坏,在教学效果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而精讲就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与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疏导,是学生突破障碍,使思维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解决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达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情感的良好效果。

所以,精讲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手段。

课堂精讲不但要求教师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要求教师具有洞悉学生的思维,把握课堂资源,适时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拓展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说它是一门教学艺术。

另外,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精讲的语言要简洁精练,形象生动,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
2.精讲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练结合的原则;
3.精讲要放在重难点上,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4.精讲的内容要精,不能面面俱到;
5.精讲要做到思路清晰,要点透彻目的明确,容易接受。

三、优互动,情景育人
互动是教学相长的方法之一。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

所谓互动,就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的交往。

在新课程中,只有通过广泛交流,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亦师亦友,促进教学。

教师能够从互动中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和行为东西,,从而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驾驭课堂;学生能从互动中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了解同学的思维方向和解决问题方法,找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

但我认为有效的师生互动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避免一对一的问与答。

一对一的问答也是师生互动,但这样
的互动只能是满足一部分学生表现自己才华的需要,也能使较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但除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之外,其余的学生互动了吗?在互动中体会到什么了吗?有什么收获呢?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教师应该从直线型模式变为多边型互动。

2.要避免互动中的“杂乱”现象,做到“动”就会是“乱”。

在课堂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互动而互动,“与学生打成一片”,整节课没有一个计划,只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达到互动的任何目的。

“动而不乱”才是我们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互动目标。

3.要避免互动中的不均等现象,尽量做到机会均等。

互动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只要体现在互动的机会上,教师为确保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教师多数同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强,自信,胆子较大的学生互动。

而一部分学生就在互动的环节中失去机会。

4.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互动中,教师是主导,起引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是互动的主体。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互动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讲究方法,在训练中巩固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合适的训练方法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力避大量收集习题,把学生浸泡在题海里,学生机械重复练习,使其不堪重负,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的做法。

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知识巩固程度方面应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编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练习,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让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掌握训练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紧口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有训练目的,精心设计;
2.要本着“精”而不泛原则,不宜多,有利于课堂解决;
3.要有适当的引申,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要练与讲析结合,学生练完后要给予适当讲析与评价,充分体现当堂巩固的目的。

总之,一节课能巧妙地结合好“有目标、有精讲、有互动、有练习”这四个过程,那就称得上一堂完整的课,一堂高效的课;有了这四个过程,学生能学得好、学得精、学得深、学得轻松。

但课堂永远是灵活的,因为知识、学生都是灵活的个体,教师除了掌握基本功和技巧外,一定要随机应变、巧教巧学,考死记硬背、依葫芦画瓢视角不出好学生的。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只不过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希望能走出一条活且实,快且优的教学之路,让自己轻松教学,学生轻松学习,最终达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2.《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3.《新课程标准》
4.《新教材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