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诵读点拨】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句析】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这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这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诗的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主题】本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是。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答: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二、阅读理解
1.“半轮秋”“影”分别是什么意思?
2.诗歌首句点出了诗人远游季节的是“”字,第一、二两句分别以仰望和的不同视角,写出动静之景。
诗歌三、四两句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3.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5.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6.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1.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影:皎洁的月影,或月光的影子。
2.秋俯视对朋友的思念(对朋友的不舍、牵挂等具体化且意近词语均可,若只答“复杂”这样不具体的不得分,或只答“不舍”或“思念”等这样不准确的也不得分)3.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4.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5.“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6.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7.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或: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
三、中考试题集萃
(一)古诗鉴赏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2.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完成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说一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2分)
4.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3.“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绝妙。
4.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轮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诗人借月抒发了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完成后面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影”指什么,本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
6.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答:5.“影”指月影。
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6.同意,全诗以月为线索,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四)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完成后面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8.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7.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8.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峨眉山①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②江水流。
夜发清溪③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③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④渝州:今重庆一带。
9.“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
10.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9.诗人故乡(答“家乡、亲人、友人”亦可)。
(1分)
10.(1)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2分。
能答出其中一条,意思对即可得2分)
(六)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完成后面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12. 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11. 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的美丽画面。
12. 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诗歌原文】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诵读点拨】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杜甫(712 770),
与李白合称。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格律严谨,其中多首诗。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句析】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交往的情景,流露的却是对“开无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两句是对国事凋零和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
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答: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按提示默写。
①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③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④流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阅读理解
1. 解释下列诗句中词语。
岐王宅里寻常
..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
答:寻常:经常。
闻:听过。
正是:现在正值。
好风景:明媚美好的春日。
2. 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
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答:C 【解析】前两句追忆往事,后两句借景抒情(反衬),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4.“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
5.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6.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
请说说有哪三层意思?
答:①暮春的落花时节;②国运衰败之际;③诗人漂泊病衰之时。
7.请说说“落花时节”的表达作用。
答:这四个字表达十分深沉含蓄。
①点明了暮春时令;②隐喻着社会动乱、国运衰微、民生凋敝的现实和人生落魄,盛时不再;③表达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8.请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表达效果。
答:①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或虚写),追忆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流露出对盛世生活的向往;②与后面的“落花时节”形成对比。
三、中考试题集萃
(一)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中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分)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1、答:“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2、答: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诗的前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中的“落花”有何寓意?
答: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作者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含蕴的感情深沉而凝重。
4.“落花”一词,指暮春时节调零的花;隐喻世运衰败,映射当时动乱衰颓的社会(或“繁华时代的落幕”);暗喻衰病漂泊中的诗人自己。
(答出两点即可)
(三)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达效果。
答:①运用衬托手法(或实写)。
“落花时节”一语双关,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
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②与前面的“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形成对比。
6.请赏析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答: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
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四)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二人昔日友谊的回顾。
B、三、四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
怆。
C、“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了二人潦倒的处境,也蕴含着对唐朝衰落的感概。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相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感概。
答:D 【解析】这首诗是借诗人与李龟年的二次相见来抒发当时的世事凋敝丧乱和
人生的凄凉飘零之情的。
8.“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五)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答: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10.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