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安排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之后,生理学实验和神经生物学实验教学之前,是承前启后的关键课程。
该课程教学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讲授学生操作,单调而枯燥,难以有效保证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以学生学习、学生发展和学习效果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1-3]。
基于此,本教研室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范式,主要包括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设计4环节经典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应用过程性评价方式3方面。
1传统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通常是学生在实验室观察组织光镜标本和器官放大模型,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标本的细胞、组织和局部器官等,并简单描绘出40倍显微镜下观察的部分标本图像,通过比较综合得出正确的结构概念。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效果,但是以教师讲授、指导为主,学生机械模仿,实验报告格式化,很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无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创新精神。
2“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具体来说,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体现在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以及考核方式改革3方面。
2.1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动”起来[4]。
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我们合理增设了小动物血涂片的制备、肠系膜铺片的制备、脊髓涂片的制备等一系列综合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实验过程灵活,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为:教师提前给出实验题目—学生预习并查阅文献资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审阅预实验报告—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教师指导讲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上网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分析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主动探索,这样学生往往更加乐学愿学。
另一方面是实验内容设计空间大,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血涂片的制备实验,学生首先要了解常用实验动物蟾蜍、家兔、家鸽、鲫鱼等的基本生理特征,各种动物的采血部位和采血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了解制片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包括采血量、推片的角度、涂片的厚薄程度等;最后了解染色技术及其影响因素,比如实验常用染液瑞氏染液和吉姆萨染液各自的优缺点。
学生需要综合考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研讨最佳的采血和涂片方法,选用一种或两种染液染色。
实验完成时,各小组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实验动物,选用了不同的染液,最终出现了多种实验结果,最明显的是红细胞形态有的呈椭圆形有核,也有的呈双面凹的圆盘状。
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真正体验到了成就感、获得感。
这一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显著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锻炼了操作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2.2设计4环节实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组织学与解剖学经典性实验项目较多,为此我们设计了4环节实验教学模式。
首先课前教师通过公共邮箱等布置实验内容,学生预习;上课开始时教师概括讲解本次实验的主要知识,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讨论结束各小组派代表讲解所探讨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学
与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践
刘娟袁孙颖慧
(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传统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以器官模型和组织切片观察为主,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创新精神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教研室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包括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设计“课前预习—小组探讨—模拟授课—教师解疑”4环节经典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应用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
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对相关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组织学与解剖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性实验;经典性实验;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9)13-0106-02
基金项目:德州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卓越教师成果导向的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2018031)
106
--
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指导、解答以及鼓励。
这样实验教学环环相扣,实验课堂由简单的“教师讲解模型标本,学生观察识记形态结构”变为“课前预习—小组探讨—模拟授课—教师解疑”4个环节,教师恰当的评教和适时的鼓励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此外,学生走上讲台讲解,体验“教中学”,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教学技能,同时展现了自我,从而学习目的性更强,主动性明显提高,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
2.3应用过程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院生物科学专业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共32学时,占比较大。
实验课堂是理论课堂的延伸,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传统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往往需要学生死记硬背,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教学水平[5]。
因此,我们应用新的考核方式,即多方位过程式考核,在期末测评的基础上增加组内互评、教师评价和实验考核。
组内互评是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有效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教师主要从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两方面来进行评价;实验考核方式是学生随机抽取两个题目,一个是放大模型讲解,主要考查对器官系统大体结构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个是显微结构观察,口述所观察组织细胞的结构特点并绘出结构图,考查学生显微镜操作及生物学绘图能力。
过程式考核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互相监督,团结合作,有效提升了实验技能。
3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环节经典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过程式考核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新的教学范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欧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命题[J].教育研究,2017(12):119-128.
[2]胥佳慧,赵惠娟,刘秀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9):230-232. [3]孙昊鑫,朱金华,陈乔,等.“以学生为中心”探究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245-247.
[4]王晓萍,刘玉玲,梁宜勇,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6):1563-1564.
[5]王如进,张永杰,丁炯.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7,23(6):660-662.
众所周知,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的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阐明人体各个器官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掌握和理解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专业名词多,内容复杂、抽象且难于理解的特点,只通过听讲、阅读教材来学习和记忆各种名称与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进而达到识记和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现结合笔者的实践情况,谈谈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体会。
1直观式教学法
直观式教学法是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指导学生观察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1]。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不同,其优势在于肉眼可见性、直观性。
因此,多让学生观察模型、尸体标本,可使学生更容易记住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组成和毗邻结构。
但在教学中运用该方法时,必须考虑到大一新生第一次接触人体解剖实验,不但需要克服恐惧心理,而且要忍受甲醛、酒精等刺激性气味等因素的影响。
课堂上如果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自然难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更谈不上融会贯通。
对此,我们采用了循序渐进的直观式教学方法。
如,实验课上先从模型认知再到实物观察,从能够见到的骨骼到肌肉再到内脏,而在考核时我们采用从绘图标注知识点再到运用标本的考核方式。
总之,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唯有如
多种方法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李斯宁袁韦昭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该门课程内容复杂,名词抽象,难于理解,因此教学中必须使用多种教
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9)13-0107-02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