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
临床效果
陈静周晨洁郑冬图吴芳园王炜芳任停停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该病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某疗养中心治疗的36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特勤人员,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各18例。
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
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85.24±6.32)分高于对照组(74.10±8.95)分,中医证候积分(1.52±0.67)分、VAS评分(3.16±0.85)分低于对照组(2.69±0.68)分、(4.70±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中医针灸推拿是治疗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能够消除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功能活动度。
【关键词】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特勤人员;针灸;推拿;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多是由下蹲、跨越及闪、扭等间接外力所致。
特勤人员多是指执行特殊勤务或从事特殊职业等特定人员,与普通人不同,特勤人员需要驻训、执行任务、备战值班及演练等,作业性质及工作环境较为特殊,劳动强度较大及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极易受到下蹲、跨越及闪、扭等影响诱发梨状肌损伤综合征[1]。
中医认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属于“痹症”范畴,推拿、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梨状肌痉挛,但单一疗法治疗见效慢且时间长,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采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中医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更佳[2]。
鉴于此,本研究将研究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某疗养中心治疗的36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特勤人员,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各18例。
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观察组:男12例,女6例;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45.81±
2.68)岁;病程2~15个月,平均病程(8.62±2.13)个月;其中右侧、左侧、双侧分别为8例、9例、1例。
对照组:男14例,女4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45.76±2.62)岁;病程2~16个月,平均病程(8.59±2.17)个月;其中右侧、左侧、双侧分别为7例、10例、1例。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标准诊断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存在受凉或外伤史;梨状肌部位触及条索状硬结,压痛明显,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毅以内疼痛明显;臀部疼痛,伴有大腿后外侧放射痛,患侧臀部呈“灼烧样”“刀割样”剧痛,可致跛行或行走困难;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高,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感染;患有精神疾病;存在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导致臀部疼痛;晕针或无法坚持治疗;肝、肾功能损伤严重。
1.3方法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取穴:阿是穴、肾俞、环跳、殷门、秩边、承扶、飞扬、委中、承山、昆仑、足三里、阳陵泉、跗阳,采用毫针(3寸)直刺环跳穴,刺入深度<
2.5寸,提插捻转,针感传至足趾或足底,梨状肌压痛范围确定后,确定阿是穴3个,并通过毫针(2寸)直刺,酸胀感扩散至整个梨状肌,余穴通过毫针(2寸)直刺,针感向下传导,上述各穴得气后均行泻法,在阿是穴、肾俞、环跳、承扶、承山针柄上套入艾条(长约2cm),点燃艾条顶端,燃尽且待针身冷却后出针,隔日1次,1个疗程15次。
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针灸方法及疗程同上,推拿:患者取俯卧位,力度适中按揉疼痛部位5~10min,以局部温热感为宜,用力按压梨状肌变硬部位,叠加双手拇指对梨状肌纤维相垂直方向进行弹拨,若拇指力量不足,可采用肘尖弹拨,1次/d,1个疗程10次。
1.4评价指标①髋关节功能: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包括功能、疼痛、活动范围及畸形等,共100分,患者得分高则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②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评估压痛、疼痛、跛行、下肢放射痛、梨状肌紧张试验等症状,依据症状严重程度评分0~3分,症状严重程度与评分间呈正相关。
③疼痛程度: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
文章编号:1005-619X(2021)07-0722-03
DOI编码:10.13517/m.2021.07.019
作者单位:310002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三区通信作者:任停停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共10分,评分高疼痛剧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
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员Harri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Harri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01)。
见表1。
2.2两组人员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01)。
见表2。
3讨论
特勤人员长期在特殊环境或特殊岗位从事军事作业活动,包括航空航天、航海潜水、涉核涉推、高原、海岛等,由于工作环境复杂艰苦,生理和心理都承受高强度的压力,存在很多的健康问题。
特勤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对于自身健康状况需求较高,远高于普通人群,对于有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特勤人员来讲,臀部软组织的损伤,导致疼痛后行走不便,在气候变化、艰苦的作业环境或高强度工作时病情加重。
目前西医多采取药物及手术疗法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见效慢、不良反应多且作用难以持久,特勤人员接受度较低;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特勤人员梨状肌痉挛,促使坐骨神经症状得以改善,但用于已萎缩肌肉治疗中效果一般,且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术后易出现并发症[4-5]。
从中医角度出发,该病归属于“臀股风”“痹症”范畴,多因感受外邪、闪挫劳损致气血瘀滞静脉,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失养所致,故临床治当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主[6]。
针灸作为常用的传统医学康复疗法,环跳位于梨状肌部位,为胆经、膀胱经之会穴,将其与阿是穴相配,有利于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跗阳、飞扬、承山、委中、承扶为膀胱经腧穴,舒筋活络,利腰腿之功;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与承扶、承山相配,可促使舒筋通络之功得以加强[7]。
温针灸可发挥针刺、艾灸双重作用,灸法有利于促使针刺疗效增强,经针灸针将艾灸热效应传导至穴位,达到扩张血管、祛除寒湿及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致痛物质及炎症物质吸收、转移[8]。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治疗中采用推拿疗法能够将肌肉由于疼痛所致的肌紧张消除,改善局部软组织疼痛,推拿时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并采用弹拨之法,能够缓解痉挛、松解粘连,改善特勤人员临床症状[9-10]。
梨状肌位于人体臀部深层,在下肢及髋关节发挥其生理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若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将影响髋关节功能,故通过评估特勤人员髋关节功能有利于反映梨状肌恢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提示针灸推拿用于特勤人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治疗中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缓解特勤人员疼痛,加快疾病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治疗水平。
本次研究中纳入样本量少且观察时间短,可能将对研究结果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需经后续延长观察时间、扩大样本量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准确性,进而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特勤人员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有利于快速控制病情,恢复特勤人员正常活动范围,减轻临床症状,消除疼痛,提高特勤人员髋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蔡伟森,尹传瑞,田宗光.梨状肌综合征的影像学与临
床特点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8):840-841.
表1两组人员Harris评分比较(x±)单位: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配对值值
对照组1852.74±6.3874.10±8.958.245<0.001观察组1852.96±6.3185.24±6.3215.335<0.001值0.104 4.314
值0.918<0.001
表2两组人员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比较(x±)单位:分
组别例数
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188.15±1.30 4.70±0.95a7.86±1.02 3.16±0.85a 观察组188.22±1.19 2.69±0.68a7.91±0.96 1.52±0.67a 值0.1697.2990.151 6.429值0.867<0.0010.881<0.001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0.05。
[2]吴宝越,
周云凌.恢刺法结合舒筋弹拨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4):29-3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18-219.
[4]陈瑞,董博,
姚洁,等.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配合盘龙七片治疗慢性梨状肌损伤50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6):47-49.
[5]周瑾,杨莉,
魏文元.水针刀与康复技术复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3):348-351.
[6]周伟,马军虎,
雷华,等.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3):313-315.
[7]胡新耀,王文升,
陈立松,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8):924-925.
[8]孙晶,梁宜,
王超,等.针灸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诊疗思路和临床体会[J ].中国针灸,2017,37(4):425-428.
[9]黄蓬辉.条口透刺承山穴结合推拿手法对肩周炎患者
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7):703-706,710.
[10]赵丰,李勇涛,宋李华,等.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熏洗对
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及疼痛因子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18,24(8):91-94.
(收稿日期:2020-12-07;修回日期:2020-12-23)
(本文编辑:
陈颂)文章编号:1005-619X (2021)07-0724-03
DOI 编码:10.13517/j .cnki .ccm .2021.07.020作者单位:45001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悬吊运动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的研究
赵淑萍孙倩李静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耐受程度的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患者疼痛程
度、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7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49例增加基于耐受程度的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开始缓解的时间和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腰痛数字评分法
(NR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均比治疗前降低,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0.05)。
两组治疗后肺活量、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指标均比治疗前升高,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0.05)。
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70.24±6.61)分、心理健康(83.24±8.35)分和社交能力(88.35±6.37)分均优于对照组[(62.75±7.48)分、(70.35±9.26)分、(72.36±7.41)分](<0.05)。
结论基于耐受程度的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
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肺功能,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特发性脊柱侧弯;肺功能;生活质量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
的排序异常。
研究显示,
在我国,成人脊柱侧弯的发生率约为2.9%[1]。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身体局部畸形,严重时出现椎管的狭窄,引起神经功能、呼吸功能和消
化功能的损害[2],
造成瘫痪,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
传统治疗常用的是物理疗法,如体表电刺激,远期疗效差强人意。
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是近年来
兴起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它是通过增加患者的感觉运动、协调性和肌力性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且治疗效果满意。
本研究旨在探讨渐进式悬吊运动训练和物理因子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患者的效果,分析其对疼痛程度、肺功能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7例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
对照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9.79±
8.46)岁;疼痛时间3~15年,平均(10.64±4.12)年。
观察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27~46岁,平均
(39.76±8.48)岁;疼痛时间4~16年,平均年龄
(10.62±4.14)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的诊治指南[3];所有研究对象或者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他疾病等引起的慢性腰
背疼痛;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
精神障碍者;智力障碍者。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脉冲短波电疗、中频电疗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