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的快乐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育课中的快乐教学
体育课中的愉快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过程是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再练习的过程,这是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被动学习,而教师也仅仅要求学生的动作练习准确规范,从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快乐体育教学则特别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主体意识决定,教师辅之。
在新课标中,作为体育教师,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传授学生动作,与学生快乐交流更为直接、具体。
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
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快乐体育教学的内涵
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实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它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
快乐体育教学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变革。
二、快乐体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为人活动提供动力,他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协助。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
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
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
当对学生某些练习不敢兴趣时,上课时会出现心不在焉,做教师布置的练习时,会出现不在乎、随便、马虎。
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质量,理应注意的是还会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例如:在练习站立式起跑接加速时,因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简单、易学,学习态度不认真,在跑道上练习时就出现动作衔接不自然,脚底打滑,甚至用力过猛摔倒在跑道上,手、脚挫伤。
新颖的事物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
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符合本人水平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学生在水平上存有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水平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水准不一。
布置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与上课场地,创设一种适宜的自然情景,她能够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场地、设备、器材的新颖别致的选择与布置,使学生感到教学场地的优美、新鲜、一进入这样的教学场地,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提升,活动欲望增加,有跃跃欲试之感,一上课就能积极投入。
2、快乐体育教学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教学是快乐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组织形式有趣,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它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地促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体育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升素质。
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
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贯穿带有竞赛性的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就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他们
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升练习次数,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如:投掷垒球练习就能够采用游戏:“救战友”的设立情景,有战友被敌人控在某高地我们要去营救,先用手榴弹(垒球)炸掉敌人的攻势,营救战友。
既激发学生能积极实行锻炼,又能达到投掷垒球的要求,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
以上的游戏完毕实行便步走,走成圆圈,再实行一个“贴烧饼”的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音乐来代替口令,学生自由放松,既能够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兴趣
情感品质。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
增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
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
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所以,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
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
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持续提升自身的道德理解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2、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寓乐与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持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实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
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
如在准备运动中,使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
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
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实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炼、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舞蹈等形式实行,让师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来、舞起来、笑起来,并在欢快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
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实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符其实的快乐体育
课。
3、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快乐体育教学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当中,确实存有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
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一刀切”教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实行教学。
具体方法是: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如在200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
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以增加距离和难度,提升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
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
同时
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总来说之,体育课中的快乐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质。
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情育人,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接受教育。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充分和学生融为一体,乐教、乐学,教学效果才能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