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药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
1、前药:用来描述经过生物转化后才显示药理作用的任何化合物。
这一广泛定义包括偶然发现的前药、活性代谢物和为改善活性代谢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而制备的化合物。
2、载体前药:通过共价键把活性药物与载体连接构成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过酶或非酶的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
3、生物前药:通过对有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分子修饰得到的新化合物,该新化合物是代谢酶的底物,经过酶的代谢产生活性代谢物的预期活性分子。
4、脂水分配系数:化合物在有机相和水相中达到平衡的浓度比值,通常用log P表示,用来表示药物的脂溶性和水溶性的相对大小。
5、生物电子等排体: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或排列相似,具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因而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一组原子或基团。
6、合理药物设计:根据药物作用靶点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来模拟与其相嵌合互补的天然配体或底物的结构片段来设计活性化合物分子的方法。
7、软药:指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完成治疗作用后,按照预先规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代谢体外,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的药物。
8、“me too”药:指化学结构与已有结构非常相似,但生物活性稍有差别的药物。
9、先导化合物:简称先导物,又称原形物。
指具有所期望的生物或药理活性,但会存在一些不合适的性质的物质。
10、代谢拮抗: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相似程度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生长。
11、构效关系:药物化学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12、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二、简答题
1、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吡啶酮酸的A环是抗菌作用必需的基本药效结构;
(2)B环可作较大改变,可以是骈合的苯环、吡啶环、嘧啶环等;
(3)1位N上若为脂肪烃基取代时,以乙基或与乙基体积相似的乙烯基和氟乙基抗菌活性最好;若为脂环烃取代时,抗菌活性最好的取代基为环丙基;
(4)2位引入取代基后,其活性减弱或消失;
(5)5位的取代基中,以氨基的抗菌作用最佳;
(6)6位不同的取代基对活性贡献大小顺序为:F>Cl>CN≥NH2≥H
(7)7位引入各种取代基均可增加抗菌活性,以哌嗪基最好;
(8)8位以F、甲氧基、Cl、硝基、氨基取代均可使活性增加,其中以F取代最佳,可使活性增加,但光毒性也随之增加。
2、红霉素的结构修饰?
由于红霉素分子中多个羟基及9位羰基的存在,因此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先发生C-9羰基和C-6羟基脱水环合,进而生成红霉素胺和克拉定糖而失活。
修饰方法:(1)将9位羰基做成甲氧乙氧甲基肟后,得到罗红霉素;
(2)将C-9肟还原后,再和2-(2-甲氧乙氧基)乙醛发生反应,生成地红霉素;
(3)将红霉素肟经过贝克曼重排后得到扩环产物,再经过还原、N-甲基化等反应,将N原子引入到大环内脂骨架中,得到十五元环的大环内脂红霉素衍生物阿奇霉素;
(4)在C-9位羰基的α位引入电负性较强的F原子,得到氟红霉
素;
(5)将C-6位羰基甲基化,得到克拉霉素。
3、耐酸、耐酶、广谱的青霉素结构特点及典型药物?
(1)耐酸青霉素:侧链上大都具有吸电子基团,例如:非奈西林、阿度西林;
(2)耐酶青霉素:侧链上大都具有较大基团取代,例如:苯唑西林、甲氧西林;
(3)广谱青霉素:侧链中都具有亲水性基团,例如:阿莫西林、羧苄西林。
4、环磷酰胺为什么是抗肿瘤优势药?
由于环磷酰胺的氮原子上有吸电子的酰胺基,降低了氮原子的亲核性,所以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无效。
进入体内后,由于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中酶的不同,导致代谢产物不同。
正常组织中,代谢产物是无毒的4-酮基环磷酰胺及羧酸化合物,而肿瘤组织缺乏正常组织所具有的酶,代谢途径不同,生成丙烯醛和磷酰氮芥,而磷酰氮芥经过非酶水解生成去甲氮芥。
这三个代谢产物都是较强的烷化剂,从而使环磷酰胺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
相比于其他抗肿瘤药物,其毒性较小,作用强,故成为抗肿瘤优势药。
5、雌二醇的结构修饰?
(1)雌二醇的炔基化和醚化:①在雌二醇的C-17的α位引入乙炔基得到炔雌醇
②再将炔雌醇的C-3位羟基醚化
(2)雌二醇的酯化:对雌二醇的C-3位或C-17的β位羟基进行酯化
(3)结合雌激素
6、可的松的结构修饰?
(1)C-21位用常规方法进行酯化,增加口服吸收率,不影响活性;
(2)C-1位和C-2位脱氢在A环引入双键,抗炎活性比先导物大4倍;
(3)C-9位F取代,增加抗炎活性;
(4)C-16位甲基取代,抗炎活性增强,钠潴留减少;
(5)C-6位引入F或甲基,抗炎活性增强,但钠潴留增加更多,只能外用。
7、地塞米松与氢化可的松对比?
(1)地塞米松在C-1和C-2位脱氢在A环内引入双键,增加了糖皮质激素活性,不增加盐皮质激素活性;
(2)地塞米松C-9位引入了F原子,增加抗炎活性;
(3)地塞米松C-16位引入了甲基,消除C-9位F原子引入的钠潴留作用,稳定性增加,抗炎活性增加。
8、对阿司匹林的综述?
(1)阿司匹林主要对环氧合酶有抑制作用,故有解热消炎及镇痛抗风湿的作用;
(2)本品对血小板海域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血小板中TXA2的合成。
而TXA2具有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和引起血管收缩形成血栓。
因此,本品还可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本品长期服用会引起胃肠道出血。
由于前列腺素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而本品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使黏膜易受到损伤。
(4)由于本品对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还可能引起过敏性哮喘。
9、米非司酮与炔诺酮的比较?
米非司酮与炔诺酮相比,其区别有三:
(1)C-11位增加二甲氨基苯基
(2)C-17位由丙炔基替代传统的乙炔基
(3)C-9位和C-10位引入双键
10、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
(1)喹诺酮类药物中,其3、4位分别为羧基和酮羰基,极易和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降低药物的抗菌活性,同时使身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儿童、老人、妇女能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
(2)光毒性;
(3)药物相互反应;
(4)少数药物还有中枢渗透性,增加毒性胃肠道反应和心脏毒性。
三、选择与填空题
1、前列腺素是一类由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的一类含20个碳原子具有五元脂环带有反式侧链的一元脂肪酸。
2、甾体激素的母核是环戊烷并多氢菲。
按药理作用,可分为性激素及皮质激素。
3、雌二醇在体内代谢经过羟化代谢得雌三醇,氧化得雌酮。
其中活性大小比较为: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4、对雄性激素化学结构修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蛋白同化激素,雄性激素活性的结构专一性很强。
5、丙酸睾酮具有四烯三酮的结构,母核为雄甾烷。
经过体内代谢,其代谢产物5α-二氢睾酮的活性最强。
6、肾上腺皮质激素按生理作用可分为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同时具有17α-羟基和11-氧的为糖皮质激素;不同时具有17α-羟基和11-氧的为盐皮质激素。
7、喹诺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的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
通过抑制这两种酶,使细菌处于一种超螺旋状态,从而防止细菌的复制。
8、代谢拮抗的设计原理是电子等排原理。
9、磺胺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酶。
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二氢叶酸的还原酶。
10、甲氧苄啶是抗菌增效剂,通常与磺胺甲恶唑进行复方增效使用,防止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
11、合成抗结核药物的得到方法:①通过合成中间体得到:异烟肼②通过抗代谢学说得到:对氨基水杨酸③通过随机筛选得到:盐酸乙胺丁醇
12、咪唑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是含有两个或三个氮原子的五元芳香环。
依据分子中含有2个或3个氮原子,将该类药物分为咪唑和三唑类。
13、噻康唑不能治疗深度真菌感染;酮康唑、伊曲康唑既可以用于浅表皮真菌感染又可以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即可口服又可外用,但酮康唑不良反应较大。
14、氟康唑即可口服又可注射,即可用于浅表皮真菌感染又可以用于深度真菌感染。
15、金刚烷胺只能用于抑制病毒复制初期,48小时内对A型流感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有效。
16、奥司他韦是预防和治疗H5N1型禽流感的首选药。
(抑制病毒复制)
17、阿昔洛韦是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地昔洛韦和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药。
过量使用阿昔洛韦可使病毒产生耐药性。
18、利巴韦林一磷酸酯可以抑制单磷酸肌酐(IMP)脱氢酶,从而抑制了GMP的生物合成。
19、齐多夫定是HIV-1逆转录酶底物的竞争性抑制剂,其抗病毒作用有高度选择性
20、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而大环内脂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的作用机制都是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1、青霉素的手性碳有3个,为C-2、C-5、C-6。
22、青霉素G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在稀酸溶液中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
23、五种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X、青霉素K、青霉素V、青霉素N中,青霉素G 含量最高,疗效最好。
24、头孢氨苄有2个手性碳,为C-6和C-7。
25、克拉维酸属于氧青霉烷类药物。
26、亚胺培南为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
27、氨曲南为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8、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十四元或十六元大环。
29、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是使二氢叶酸不能转化为四氢叶酸,从
而影响辅酶F的生成。
30、顺铂的作用机制是使肿瘤细胞DNA停止复制,阻碍细胞分裂。
31、对乙酰氨基酚大量服用时会造成肝坏死、低血糖、昏迷,含巯基的药物使对乙酰氨基酚的解毒剂。
32、同为吡唑酮类非甾体抗炎药的羟布宗和保泰松,羟布宗是保泰松的代谢产物。
33、双氯芬酸钠除了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和血小板的生成外,还能抑制脂氧合酶,减少白三烯的生成。
34、吡罗昔康是不含有羧基基团的酸性抗炎药物。
35、塞来昔布有苯磺酰胺的刚性结构。
是环氧合酶-2的选择性抑制剂。
36、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是组胺H2受体拮抗剂,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并且奥美拉唑是前药,在体外无活性。
37、奥美拉唑对H+/K+-ATP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与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合用,能有效杀死幽门螺旋杆菌。
38、苯海拉明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
39、普萘洛尔是β受体拮抗剂。
有一个手性碳,为C-2。
用于治疗心绞痛。
40、硝苯地平的作用机制是L-型钙通道阻滞剂。
41、胺碘酮是钾通道阻滞剂。
加入硫酸微热、分解、氧化产生紫色碘蒸气。
42、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氯沙坦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43、洛伐他汀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44、溴新斯的明属于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45、阿托品是生物碱类M受体拮抗剂,但对M1和M2受体无选择性。
46、阿曲库铵是合成M受体拮抗剂。
47、肾上腺素、麻黄碱属于α和β-受体激动剂。
48、沙丁胺醇是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
49、曲吡那敏是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氯苯那敏是丙胺类H1受体拮抗剂。
50、氯雷他定属于三环类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由于其用中性的氨基甲酸酯代替了碱性叔胺的结构,故中枢镇静作用降低。
51、西替利嗪属于哌嗪类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因为其易离子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的量极少,故中枢镇静作用低。
52、普鲁卡因属于苯甲酸酯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53、地西泮的代谢产物是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
他们都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机制是与苯二氮卓GABA A受体结合。
54、唑吡坦是具有咪唑并吡啶类结构的药物,可选择性地与苯二氮卓ω1受体亚型结合。
55、扎来普隆是具有吡唑并嘧啶类结构的药物,为苯二氮卓型ω1受体的完全激动剂。
56、巴比妥是酰脲类抗癫痫药物。
57、卡马西平是具有二苯并氮杂卓类结构的抗癫痫药物。
58、氯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是与多巴胺受体结合。
大剂量时可应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和人工冬眠等。
59、吗啡的作用机制是与阿片受体结合。
60、吗啡在光照下能被空气氧化生成伪吗啡,毒性较大,应避光保存。
61、阿扑吗啡具有邻苯二酚结构,极易被氧化。
作用机制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兴奋中枢的呕吐中心,临床用于镇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