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激光演示器、手电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3分钟)
教师口述故事:森林火灾之迷
一天,有几个“文明人”,他们带着吃的、喝的,来到一片美丽的森林游玩,傍晚时分,他们带着眷恋与满意,“轻装”回家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后不久,这片美丽的森林便被一场大火烧毁了.
人们都在纳闷,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后来有关部门现场勘查发现,是由于一个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惹的祸,它“借着”阳光“点燃”了旁边的纸团-----
导言:学习了今天的物理课,同学们了解其中的奥妙,知道是怎样引起的火灾了。

板书并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朗读。

三、探究学习与交流
1 认识凸透镜、凹透镜(8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要求同学们观察桌子上的一组透镜。

认真观察,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自学提纲的问题。

观察桌子上的透镜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研究学习后,选择一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补充汇报。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加分。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小结: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板书: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观察近视眼镜、远视眼镜以及老花镜,认识它们是什么透镜?
学生观察,抢答。

教师及时加分。

(3)小练习:观察下图,说说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学生抢答:图中甲是凸透镜,图中是凹透镜的是乙图。

教师及时加分。

(4)教师讲解:光心和主光轴(利用课件:凸透镜、凹透镜画法)
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习:透镜对光的作用(13分钟)
(1)要求学生猜想:让一束平行光线正对着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线分别会怎么样?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引导学生做实验:同学们现在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平行光线。

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的光斑有什么特征?这说明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的光斑又是什么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3)画一画:小组实验完毕后,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对光线的作用。

然后可以到本组的黑板上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光路图。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论:
选择积极表现的两个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实验结论:边做实验边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汇报,也可以向汇报小组对该实验提出问题。

各小组可以讨论回答。

教师对汇报较好的,以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小组及时加分。

教师小结:透镜对光的作用。

板书: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介绍焦点、焦距(4分钟)
教师在学生汇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后,教师补充讲解焦点、焦距概念。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

利用课件讲解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是三棱镜的组合。

说明凸透镜就是三棱镜的组合,透镜就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

再讲解:三条特殊光线
教师利用课件讲解凹透镜也是三棱镜的组合。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再讲解三条特殊光线
教师小结知识要点,并强调重点。

达标检测(9分钟)
看课件,读题,学生抢答完成。

课堂小结(2分钟)
学生谈收获
课外延伸
1、之前,我们听到的故事,同学们现在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
同学们课后可以查询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事情,需要我们注意的。

2、生活中你遇到过、使用过透镜吗?课后,我们去找一找?
板书设计
一、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1.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教学反思
1.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用一组平行光线经过透镜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偏折,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串联起来。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2.课堂的起点:从体验出发.当我们用耳朵听,我们能记忆10%;当我们用眼睛看,我们能记忆30%;当我们亲身经历后,我们能记忆80%。

只有学习者进行了体验,学习才能发生,教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引导和帮助。

本节课中学生“触摸透镜”“验证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素材,让学生在动态体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3.STS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息息相关,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在物理教学中更要关注STS理念的渗透。

本节课的设计中,引入“透镜”,分析“为什么森林里不能乱扔矿泉水瓶”等素材,让学生通过生活了解物理,通过应用物理知识来保护自然,使科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回馈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