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学业分层测评10 赠序 送董邵南序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 赠序送董邵南序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知其必有合
..也有合:有所遇合
B.为我吊望诸君
...之墓望诸君:希望各位君子
C.可以出而仕.矣仕:做官
D.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与:跟随
【解析】B项,“望诸君”指乐毅。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吾知其必有合也
【解析】C项,“邪”同“耶”。

【答案】 C
3.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以子之.不遇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夫人之相与.
C.而观于.其市/而君幸于.赵王
D.吾因.子有所感矣/因.人之力而敝之
【解析】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项,与:介词,随着/动词,结交;C项,于:介词,到/介词,表被动;D项,因:介词,因为/介词,凭借。

【答案】 A
4.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例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A.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B.素善.留侯张良
C.群贤.毕至D.太上不辱.先
【解析】例句中的“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B项,“善”与例句的用法相同,“与……交好”。

A项,“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或“称赞”;C项,“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D项,“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答案】 B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怀抱利器
..之行卜之也
..B.聊以吾子
C.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
..屠狗者乎
..焉D.复有昔时
【解析】A项,古义:杰出的才能/今义:①锋利的兵器,②有效的工具。

B项,古义:您/今义:我的儿子。

C项,古义:同情、怜惜/今义:因重视而不糟蹋,爱护珍惜。

【答案】 D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而观于其市
C.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D.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解析】A、B、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

【答案】 C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

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

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主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

若虚名棪。

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恚: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证:症状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A项“即屏去”中的“去”是舍弃不用的意思,从结构上看“屏”与“去”为同义复指,从通假联想来看“屏”通“摒”。

据此可以推断“屏”是“摒弃”的意思,正确。

B项“以为容”即“以(之)为容”,“把它作为……”,据此推断“容”是名词,根据它有“容貌”的义项,可引申为“表象”的意思。

C项“怨恚”从字形和内容推断两词为同一意思,句中的“而”表转折关系,结合语境解释为“怨恨”,正确。

D项“以脉,不以证”结构一致,内容相反,从通假角度推断“证”通“征”,意思是“症状”,正确。

【答案】 B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首先,通读这段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

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

如文中的虚词“乃”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D项。

“责”是“要求,索要”的意思,“信”是“相信”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所以不会同在一个分句里,从而排除A项。

“去”是“离开”的意思,“不顾”是“不回头看”的意思,“自是”是“从此”的意思,所以“不顾”与“自是”之间应该断开,从而排除B项。

故C项正确。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

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

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
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

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解析】本题从缩小范围、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A项原文中“终不一语加咎巫”的意思是“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选项说“很少受到谴责”,把“没有”说成“很少”,缩小了限制范围;“学者不愿行医”在原文中没有任何体现,原文中“学者日以怠”的意思是“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

故A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答案】 A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定语后置句。

“殚”“竭”是同义词,联想成语“殚精竭虑”可知,是“用尽、耗尽”的意思。

多义词“卒”在此语境中是“最终”的意思。

虚词“且”联想课文中“不出,火且尽”,译为“将要”。

“交责”字字落实应为“相互指责”。

“是”是代词,译为“这”。

(2)对句“一方之良”“一言之善”是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即“一良方”“一善言”,意为“一个好的药方”“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

“币”是古今异义词,指财物重金。

“师”活用为动词,联想课文中“吾从而师之”,译为“拜师”。

虚词“乃”联想课文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译为副词“才”更合语境。

【答案】(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参考译文】
楚地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

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立即就摒弃不用。

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
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

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归于医生。

奏效不奏效,巫师总是受到上等的赏赐而医生总是在他之后。

所以医生稍稍想要急于求利、取信于人,就一定要借助邪气魅惑的征兆来作为表象(迷惑人),即使是大智之人也很少不被迷惑。

更严重
的是沅湘之地是用人来祭祀不该祭拜的鬼,求取好处,遭受严重的刑罚却不怨恨,因而巫术的祸害已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不能解决了。

从医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有好的医生也不能施展他的才能,来成就他的威名,而且学医的人一天天地懈怠,所以有时在几个郡的广大地区求取一个好医生都不能得到。

哎呀,难道是先王的法度不开明吗?为什么巫术的祸患到了这个地步!人们能够得以终养天年,不也是幸运的吗!
我的家乡有位徐若虚先生,他家是郡中的大姓人家。

他十五岁考中进士,就拒绝做官回乡行医。

(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历经几十年,他的医术大有所成,著成《易简归一》几十卷。

分辨疑难补充遗漏,广博简约明晰详审,贯通精深融汇聪敏,都说他是古人重生。

他治疗凭借的是脉象,不依靠症状,无论富人还是穷人,不索求回报,相信医术就去治疗,没有不奏效的,如果不能治疗,一定先让求医的人家知道,只要一用到巫术,就离去不回头。

从这以后,我们乡里的巫师,渐渐地不能独享治病的功劳了。

我走了几千里路也没发现比得上他的,偶尔遇到的,又只研究一门学问,擅长一个方面而已,没有同时擅长的。

(我)来到旴江,得以认识汤伯高,(他)明晓知识、沉静高深,不夸耀、不骄傲,跟徐先生很相似。

我正担心巫术的祸患,从医的风尚不能显明,袖手旁观百姓的性命受摧折却不能救助,而且爱惜汤伯高的学识与徐先生相似,而且试验医术都起效,所以一起写出巫师、医生的行为带来的祸害和好处以及徐先生的根本始末来赠送给您。

唉,假使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一样,相信医术的人都像我们乡里的人们一样,巫师还能长久取胜吗?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

若虚名棪。

听说庐山有个姓郭,号南寄的人,也有名望。

[语言运用层]
11.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在广东潮州任刺史期间,兴农兴学,颇得民心,他为除恶鳄撰写《祭鳄鱼文》,为民除害,深受民众称颂,因而潮州山河也便以“韩”冠之,叫韩江、韩山,潮人建韩文公祠、祭鳄亭,以表景仰。

有人以韩愈在潮州为官事迹拟了半副对联:“恶溪恶鳄,退之退之”。

请为此对联写一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联因后半句“退之退之”,既是名词又是人名,同时也是动词,在对下联时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答案】好书好语,觉哉觉哉
12.阅读漫画,完成问题。

(1)给这幅漫画加个标题。

(不能用“无题”)
(2)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树木和房子围城的一个圆圈,人砍树,树砸房,人最终会失去家园。

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多米诺效应/骨牌效应/连锁反应……
(2)无远虑有近忧;慎始才能善终;呵护自然取得双赢;伤害自然,必被自然伤;伤害自然,破坏家园,小命玩完……
1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__①__,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__②__,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__③__,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句依据后文“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可知这里在推究“窗花”得名的原因,“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②句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可知后文是递进关系,“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③句由后文“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的介绍,可知要补写的是窗花的内容,“所以窗花有很多表现农民生活的内容”。

【答案】①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②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③所以窗花有很多表现农民生活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