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至2022年八年级下册学情调查一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至2022年八年级下册学情调查一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
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分界线的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 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 1月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对人类生产、生活而言,区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太阳辐射强
B. 日照时间长
C. 森林、草原茂密
D. 低温、缺氧
【3】关于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多为旱地,传统民居多为平顶房
B. 区域河流众多,河运发达
C. 区域干旱,发展了河谷农业
D. 区域为高寒牧区,传统民居为蒙古包
【4】造成区域、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土壤
C. 气候
D. 水源
【5】下列地形区位于区域的是()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华北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6】受气候影响,区域的植被主要是()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草原
D. 针叶林
【7】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 气温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二熟
C. 全年降水丰富,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D. 肥沃的黄土地,适宜农作物生长
【答案】
【1】C
【2】D
【3】B
【4】C
【5】B
【6】A
【7】A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区域为我国的北方地区,为我国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也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1月0︒C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故选C。

【2】读图可知:区域为我国的青藏地区,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高寒缺氧,因此青藏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低温、缺氧、,故选D。

【3】读图可知:区域为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以草地和沙漠为主;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河流众多,河运发达;区域为我国北方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属于半湿润地区,农业以旱地为主的种植业;区域(我国的青藏地区)为高寒牧区,蒙古包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内蒙古高原,故选B。

【4】读图可知:图中区域为我国的北方地区,为我国的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大米;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降水较少,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当地居民的主食为面食;可见造成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故选项C符合题意。

【5】读图可知:区域为我国的南方地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云贵高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故选B。

【6】读图可知:区域为我国的南方地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选A。

【7】读图可知:区域①为我国的北方地区,位于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人少地多且土壤肥沃(以黑土为主),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故选A。

选择题
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是()
A. 以轻工业为主
B. 以综合性为主
C. 以重工业为主
D. 以高科技产业为主
【答案】C
【解析】东北三省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东北三省的工业区是辽中南工业基地,该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地区中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是()
A. 长江三角洲地区
B. 华北平原
C. 河套平原
D. 宁夏平原
【答案】A
【解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中国第三大平原,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所夹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著名的”鱼米之乡”;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故选A。

选择题
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原因是()
A. 北京胡同的环境好
B. 北京胡同独特的历史文化
C. 北京胡同交通方便
D. 游览消费的钱少
【答案】B
【解析】
北京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密度最大的都会之一,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其职能众多,古迹丰富,其中北京的胡同已经成为一种特色文化,北京的胡同是和老北京的建筑风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久远的历史产物,在世界其他地方难以看到,所以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故选B。

选择题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是()
A. 增加人口
B. 植树种草
C. 取土采矿
D. 毁林开荒
【答案】B
【解析】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最好的办法是植树种草,但毁林开荒,取土采矿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环境,故选B。

解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A. 南方地区
B. 西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北方地区
【2】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和行政中心是
A. 宁—银川
B. 陝—西安
C. 晋—太原
D. 冀—石家庄
【3】下列同时频临C和D海域的省区是()
A. 辽宁
B. 河北
C. 天津
D. 江苏
【4】A和B山脉的走向是()
A. 南北走向
B. 西北—东南走向
C. 东北—西南走向
D. 东西—走向
【5】制约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多高原、山地
B. 能源不足
C. 劳动力资源不足
D. 水资源紧张
【6】有关该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河流冬季不结冰且汛期长
B. 雪期由北向南越来越短
C. 雪的厚度由南向北越来越厚
D.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7】下列语句中,描述该区域的是()
A. 小桥流水人家
B. 早穿皮袄午穿纱
C.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 风吹草低现牛羊
【8】下列属于该区域的特产水果是()
A. 苹果
B. 芒果
C. 荔枝
D. 火龙果
【答案】
【1】D
【2】B
【3】A
【4】C
【5】D
【6】A
【7】C
【8】A
【解析】
【1】读图可知:该地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的北方地区,故选D。

【2】读图可知:地所在地的轮廓可以判断出该省为陕西省,简称是陕或秦,行政中心是线,故选B。

【3】读图可知:C为渤海,D为黄海,同时濒临渤海和黄海的省是辽宁省,故选A。

【4】读图可知:A为太行山,B为长白山,太行山和长白山的走
向都是东北—西南走向,故选C。

【5】读图可知:①地区为我国的华北平原,该地虽然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在每年的春季,由于气温回升,蒸发强烈,但季风雨带未到达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干旱,所以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紧张,故选D。

【6】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河流有结冰期;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越往北气温越低,雪期由北向南越来越短,雪的厚度由南向北越来越厚,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故选A。

【7】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形容我国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小桥流水人家是形容我国南方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形容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风吹草低现牛羊是我国内蒙古高原的景观,故选C。

【8】北方地区的水果有苹果、梨等,芒果、荔枝、火龙果都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果,故选A。

本题组考查的是我国的北方地区,需要识记的是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区、气候、河流、水果以及景观等相关知识。

解答题
读“我国四大区域示意图”及某区域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其中水热条件最为优越的是________;以畜牧业为主,高寒区面积广的是_____。

(以上均填数码)
(2)图乙与图甲四大区域、、、匹配的是_______,其气候特征___________。

(3)图中B所在的地形区名称________,该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_______。

传统特色民居________。

(4)A地区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作物成熟制________。

(5)C地区江海交汇处形成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____。

【答案】②、④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窑洞小麦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
【解析】
本题以“我国四大区域示意图”及某区域气候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传统民居以及农业等相关知识。

(1)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其中水热条件最为优越的是②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水热条件最为优越;以畜牧业为主,高寒区面积广的是④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2)读图可知:图乙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与图甲四大区域、、、匹配的是北方地区,其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图中B是位于秦岭北侧的黄土高原,该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传统特色民居窑洞。

(4)读图可知:A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作物成熟制一年一熟。

(5)C地区江海交汇处形成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